第1091章 孟津渡

张溪的提议不能说没有道理。

在河阳县方向通过战船浮桥过河进入河内郡,在河内郡大肆破坏,确实可以迫使魏军放弃围攻孟津渡,回军救援。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孟津渡的黄权水军必须后撤,没有了水军牵制,魏军就没有了顾忌,七八万魏军一齐过河突破孟津渡,往洛阳方向而来的话,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七八万魏军兵临洛阳北门,哪怕现在诸葛亮手里多了两万南军,也有诸葛连弩守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而身在巩县的司马懿一旦得知了孟津渡被突破的消息后,必然会全军压上,争取击破魏延率领的大汉北军,同样过来围攻洛阳的。

到了那个时候,洛阳周边,可就会汇集十几万的魏军。

诚然,这里面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说张溪渡河后造成河东郡大量城池被攻占,魏军后方不稳,逼迫魏军回援,又或者是魏延能挡住司马懿的进攻,不让司马懿跟孟津渡的魏军合军等等。

确实无法根据这些未知的情况来推断出洛阳守卫战的胜负,但.如果司马懿真的狠心选择不回援河东,拼着打烂掉河东地区也要强攻下洛阳的话,洛阳一样会很危险的。

而且,一旦洛阳遇险,陷入敌军的围攻的话,不说能不能守住的问题,就说接下来的北伐各种战略,都会因为洛阳不稳而无法顺利实施.这才是诸葛亮最担心的地方。

北伐,始终是第一优先选择,因此,洛阳能不陷入危险,就最好不要陷入危险。

张溪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计划性价比有点太低了,不算什么好主意但总好过在孟津渡被动应战啊。

现在孟津渡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兵力不足的问题,只要想想办法,能不能弥补上这个兵力的空档,抽调水军其实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为此,诸葛亮和张溪商量了许久,最后还是诸葛亮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张溪要出征河东的部队,本来就没有到齐呢。

张溪带了五万士卒过来支援洛阳,其中只有三万上庸兵是在战略计划内归属张溪指挥的士卒,剩下的两万南军,是要留守洛阳,作为预备队的。

张溪本来应该还有两万游骑兵作为自己的配备兵力可现在这支游骑兵才刚刚走到右扶风,还没过武关呢。

因此,诸葛亮的建议是,让张溪先领三万上庸兵去支援孟津渡,挡住魏军的这波进攻,而王昶的两万弘农郡兵也不用回洛阳了,先听从张溪的指挥。

目的,就是在孟津渡方向造成双方兵力僵持的局面,让河东方面的司马师,夏侯霸等人认定大汉要在孟津渡打僵持战。

然后,等马岱率领的两万羌胡游骑到洛阳后,立刻往河阳县方向集结,到那个时候,再抽调黄权的水军去搭建浮桥。

这样的话,孟津渡方向,有张溪率领五万多士卒挡住魏军七万余人,牵制住这支魏军主力,河阳方向,两万游骑兵渡河后,以骑兵的速度优势快速劫掠河东,逼迫魏军从孟津渡退兵。

就是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而这个办法,其实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游骑兵虽然破坏力很强,但却无法攻城,最多只能做到劫掠地方,却无法真正有效的威胁到河东郡和河内郡的诸多大县.司马懿或者司马师要是真的能顶住压力不回援的话,骑兵过河的意义就不大了。

但.现在这个办法,已经是尽量能兼顾的办法了,战场上的事情,是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的。

洛阳的安危,比攻略河东郡更重要。

诸葛亮的办法虽然也不完美,但至少比张溪的办法要安全一些.也只能这样了。

在跟诸葛亮商议已定后,张溪在洛阳城内休整了三日,第四天,领兵往洛阳以北的孟津渡前进,去支援还在孟津渡坚守的张翼,王昶等人。

而诸葛亮继续坐镇洛阳,防备巩县司马懿,同时等待马岱率领的羌胡游骑兵到位,安排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进军路线。

张溪一路行军,用来不到三天的时间,抵达了孟津渡前线。

毕竟是马上要接近战场了,虽然着急救援,但该有的战斗准备还是要做好的,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而顺利抵达了孟津渡前线,跟王昶汇合了之后,张溪才知道现在孟津渡的真实战况如何。

张翼现在还在孟津渡坚守,但实话实说,孟津渡张翼已经丢了四分之三了,就剩下南面的一个角落,张翼还在死拼硬抗。

而王昶呢,领军抵达了这里后,曾经试图劝说张翼直接退出孟津渡,在外围另立防线防守,但张翼并不同意。

而张翼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自家兵少。一旦放弃坚守孟津渡,把敌军放出来打,那么就等于是两万多汉军要直面七八万魏军的进攻,从兵力优势的角度讲,这么做并没有任何胜算。

倒不如继续堵着孟津渡的南门,一路拼消耗,说不定还能多撑一点时间。

王昶也不得不承认,张翼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么以来,张翼就必须面临自己七八倍兵力的魏军围攻,而王昶带来的两万弘农郡兵,除了帮助张翼巩固一下两翼防线外,根本什么忙都帮不上。

偏偏王昶还无话可说,因为亲自赌住孟津渡的,是他张翼本人.人家是用自己的命在争取时间,并不是拿别人的命当炮灰,你让王昶能说什么?!

好在张翼的坚持,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的他终于是撑到了张溪领兵抵达。

而张溪领兵抵达孟津渡附近,从王昶那边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立刻开始琢磨着,怎么坑一把孟津渡的魏军。

要坑人嘛,首先肯定是要出其不意.这样的话,就不能让魏军察觉到自己已经领兵来援了。

为此,张溪不惜再折腾一次,偃旗息鼓的领军后撤三十里,只留下王昶所部在孟津渡外围防守。

其次呢,张溪下令让张翼放弃坚守孟津渡南门,后撤跟王昶军汇合,把魏军放出来。

最后,张溪会让王昶诈败,往自己所在的方向撤退,等到魏军追上后,张溪就会用从诸葛亮那边磨来的诸葛连弩,教一教司马师和夏侯霸怎么做人。

招数不算新鲜,但这种套路,不知道让多少将军吃过亏,上过当有时候在战场上啊,越是简单的计策,反而越容易成功。

无他,形势所迫尔。

敌军不敌败退,你追不追?!

不追?!

浪费战机,给了敌军重整旗鼓,收拢败兵的机会。

追.中埋伏的可能性也不小的。

这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而一个优秀主帅要做的,就是尽量的诱导敌军主将,让他误以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增加他中计的概率而已。

当然,如果没成功,也没啥好气馁的战场上就是如此,算无遗策,就是个形容词而已,没人能真正做到的。

反正招就是这么一个招,能不能上当,就全看王昶这场戏演的真不真,以及司马师到底会不会上当而已。

而此时的司马师.说实话,他现在很犹豫的。

眼看着,自己好像真的能攻下孟津渡了。

攻下孟津渡,获得了突破口之后,自己完全可以跟夏侯霸一起,率领八万大军一举进攻洛阳,一雪前耻.可问题是,这么做,好像违背了父亲的战略规划。

当初父亲曾经送来军令,严格强调,进攻孟津渡,只是一场佯攻,目的是吸引蜀贼往孟津渡分兵,给父亲偷袭洛阳创造机会.所以啊,打孟津渡,是需要控制好一个度的。

既要制造出对孟津渡的压力,同时也不能真的完全攻下孟津渡。

否则的话,就凭那个叫张翼的蜀贼将领带领的不到四千兵马,还想守着孟津渡南门?!

是的,张翼能守卫南门守到现在,完全是司马师在放水的结果。

但是吧,这个仗,打到这个份上司马师渐渐的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王昶领兵来援的事儿,司马师其实也知道,毕竟王昶来了好久了,司马师的部队虽然被张翼堵住了,但派出一些侦查斥候还是能做到的。

按理来说,王昶都已经被抽调过来快大半个月了,自己的父亲在洛阳那边应该已经有结果了如果是胜了,偷袭洛阳成功,面前的蜀贼应该是早就该撤军了。

可如果是败了那自己该怎么办?!

第1099章 失守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914章 压力第1165章 平策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1111章 划红线第148章 出巡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571章 失守第177章 等待和教学第525章 散关战事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226章 驰援荆南第324章 激将第753章 馊主意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700章 收尾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38章 《隆中对》第363章 议策第798章 贾逵和蒋济第714章 雪灾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935章 互换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214章 劝降?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939章 相持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1115章 “河东大捷”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151章 赵累第852章 潼关之战(七)第225章 处置第613章 进攻第621章 跑了第267章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651章 退兵第1001章 乱局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8章 被围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263章 忙碌第525章 散关战事第290章 战报第1101章 劝降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264章 再见面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158章 送犁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1148章 司马懿的困境第2章 面试第613章 进攻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1013章 交锋第398章 出兵第589章 试探第251章 调人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1100章 撤军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494章 违令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753章 馊主意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607章 眉县攻防战第100章 接应第868章 选择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270章 江东第1099章 失守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579章 调整第217章 取名第884章 战后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945章 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