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进攻方略

变法的事情,对张溪和诸葛亮来说,多少有些遥远了.他们这一代,最大的任务,就是完成大汉的统一。

而目前来说,唯一的目标,就只有征吴了。

国策已定,天子下诏,诸葛亮亲自解释.不管有什么困难,这场征吴之战是必须要打的。

徐庶那边做出的是什么安排,张溪暂时还不知道,但是吧,他这边肯定是要做出调整的。

只是,该怎么调整,张溪并没有想好。

尤其是水军方面,到底是保持着如今小规模的军事对抗不做改变,还是暂时收缩防线,重新调整,做好进攻准备?!

如果保持如今的小规模军事对抗的话,大汉这边不太好快速集结兵力,稍有变故,就会引起朱然的警惕。

可如果暂时回收防线,这么明显的变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朱然在第一时间就能猜到张溪的真正目的,从而加紧战备。

是,平心而论,朱然的水平确实不如周瑜,也不如陆逊,可人家到底还是在水平线以上的水军都督,不是一个傻子。

敌军突然改变前侵压迫的进攻方式,转而收拢阵型,这跟打架的时候收拳蓄力有什么区别?!

所以啊,张溪现在要调整水军部署,确实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如果从进攻东吴的角度来讲,张溪现在唯一可以使用的变数,恐怕就只有陆军了。

但是,如果把目标放在进攻江夏上面的话江夏的诸葛恪,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如今的诸葛恪,已经镇守江夏五年的时间了。

如果说是五年前的那个诸葛恪,那真的是太好对付了。

那个时候的诸葛恪,不仅是心高气傲,更是目中无人说难听点,那时候的诸葛恪恐怕连他老爹都没有放在眼里,觉得自己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然后就被文聘和石苞等人连续教了做人,告诉他,理论和实践,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尤其是在军事领域。

要是一般人,受到了这么严重的打击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重新站起来了。

可诸葛恪到底是诸葛恪。

一方面,诸葛恪本身的才华还是很被孙权看重的,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失败后,孙权依然愿意给诸葛恪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另一方面,诸葛恪虽然性格很糟糕,但他终究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人,被人打的那么惨之后,他终于是醒悟了一些,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

可以说,这段时间内的诸葛恪,是最让诸葛瑾看着放心的诸葛恪。

以往的诸葛恪性格有多糟糕,连诸葛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诸葛恪小时候聪颖过人,诸葛瑾写信给诸葛亮,想跟弟弟炫耀一下,结果当头被弟弟泼了一头冷水.你儿子是聪明,但这个聪明往往用的不是地方。

诸葛瑾一开始还不信,毕竟自己儿子也有为自己解围的高光时刻。

但是吧,随着诸葛恪慢慢的长大,成天跟所谓的“太子宾客”们混在一起,互相吹捧之后,诸葛瑾就发现了,诸葛恪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自大不讨喜了。

偏偏这段时间,诸葛瑾又以大将军的身份出任徐州刺史,不在国都建业,而诸葛恪作为“太子四友”之首,必须留在建业辅佐孙登这顿时间里,诸葛瑾是真的怕诸葛恪彻底学歪了。

之后,诸葛瑾甚至听到传闻,说在一次宴会上,诸葛恪把江东重臣张昭给怼了,变着法的骂张昭年老糊涂,是无用匹夫.差点没把诸葛瑾给气个半死。

张昭那是什么身份地位,他是你一个小辈能随意怼的么?!

张昭不跟你这个小辈计较,是人家大度,是你小子运气好.这脾气要是再不收敛点,恐怕要出大事的。

诸葛瑾直接给诸葛恪写了一封家信,狠狠的责骂了诸葛恪一顿,并且要求诸葛恪立刻去张昭府上登门道歉结果这事儿就没下文了。夭寿的,诸葛恪要是真的去道歉了,以张昭的大度,不可能一点下文都没有张昭可不是那种会记恨小辈的人,尤其是像诸葛恪这种有才华的年轻人,就算在宴会上骂了他,事后道歉的话,张昭说不定还会做个顺水人情的,帮着诸葛恪吹捧一下。

没有下文,就代表这诸葛恪压根没去道歉。

给诸葛瑾气的可惜儿子不在身边,连揍一顿的条件都没有,只能是写信给孙权,再三提醒孙权,诸葛恪年轻,还欠缺磨炼,不适合立刻委以重任。

结果转头诸葛瑾就接到了诸葛恪出任江夏太守的消息。

再之后.诸葛瑾只能说,自己倒霉,这个儿子大概率是要没了。

毕竟都输成那样了,诸葛瑾能说啥.赶紧上疏请罪,看能不能保住自己儿子的小命。

结果却很出乎诸葛瑾的意料,孙权在战后并没有追究诸葛恪的责任,还让他继续镇守江夏。

而之后的这段时间里,诸葛恪却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不仅不再自大狂妄,甚至在跟同僚相处上,也进步了不少.诸葛瑾甚至接到过朱然的书信,信中还夸赞诸葛恪治军严格,治理地方有方什么的。

这让诸葛瑾是老怀甚慰,觉得儿子终于是长大了,也成才的。

而就是这五年的时间里,诸葛恪不管是治政还是用兵,终于是让在江陵的张溪感受到,历史上那个打出东兴之战的诸葛恪,到底有多麻烦。

真正沉下心来的诸葛恪,水战指挥能力如何暂且不做评价,但是陆战指挥能力,还是很强的。

至少,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江陵和江夏的边境摩擦中,诸葛恪的应对毫无问题,根本没有在边境摩擦上让大汉占到任何的便宜。

尤其是在最近的三年时间内,随着诸葛恪离开夏口,移驻西陵后,江夏北部的防御力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张溪再想用以前的办法,从江夏北部取得突破,已经是不可能了。

就算进攻江夏,张溪最多也不过是能在章陵县附近取得一些突破,但如果无法击败东吴水军,掌握汉水流域的主动权,这个章陵县就算占据了也没有实际意义,早晚会因为直面东吴军的直接进攻而守不住的。

所以,诸葛恪后移镇所,反倒是一步妙棋,保证了江夏北部的防御,就等于是堵死了张溪声东击西的套路,守住了江夏身后的庐江郡,避免江夏郡被三面包围。

在如今的情势下,张溪不管是水陆两军,都暂时找不到可以在江夏郡打开缺口的地方。

可如果不攻江夏的话,那就只能在荆南四郡的方向想办法了。

从长沙郡出兵,进攻豫章郡?!

倒不是不行,至少从行军路线上讲,这么做是可行的。

但是吧,从战略上来讲,进攻豫章郡的成效太低,进攻困难过大了一些。

豫章郡的西部,和长沙郡交界的地方,到处都是山地。

这种地形,在这个时代,就叫做“易守难攻”.而且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也非常的高。

受制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就意味着从长沙郡进攻豫章郡,所能携带的兵力不可能超过一万人,而你让石苞带着这一万人攻下有三万东吴郡兵驻守的豫章郡,简直是太痴人说梦了。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从豫章郡进攻长沙郡,也同样是困难重重。

不管怎么说吧,张溪还是觉得,从荆州目前的兵力部署来说,想要在进攻上取得突破,恐怕是很难很难的了。

因此,张溪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更徐庶商量一下.要不还是跟上次一样,兖州打主攻,荆州打牵制算了。

进攻江夏,张溪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的,但是,如果是要在江夏吸引东吴水军的主力,以及牵制至少四五万陆军的话,那张溪还是能轻易办到的。

剩下的,就看徐庶能不能在徐州或者淮南获得更大的突破了。

 

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1213章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866章 诸葛出征第1043章 升官第85章 守城方略第260章 赴约文会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071章 重整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580章 接应第512章 关羽的战术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315章 退敌第193章 诸葛亮视察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497章 一夜筑城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46章 家内琐事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697章 私宴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1189章 变数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630章 劝关羽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255章 一统天下第576章 截击第989章 战备第214章 劝降?第391章 调人第753章 馊主意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60章 赴约文会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214章 圣裁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870章 夜袭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638章 身后事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571章 失守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964章 洛阳战事(一)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246章 去成都第1124章 僵局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277章 矿营第1005章 劝降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55章 拜师第1100章 撤军第845章 特殊兵种的作用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588章 山路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章 秘方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665章 突围第725章 开春第171章 联姻第866章 诸葛出征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160章 孙尚香的奇妙冒险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35章 接应第1141章 濮阳失守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138章 油江口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121章 各有准备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