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改良

其实如今的大汉,政治格局,还是在延续东汉的那一套,稍微有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如今的中央朝堂牢牢的掌握着军权,借助军权,压制住了内部矛盾而已。

这样的政治格局,在朝廷还能掌握住兵权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勉力维持下去,如果再有几代还算过得去的君主当政,或者朝堂内部还有诸如诸葛亮,张溪,徐庶,庞统这样的贤明之士来维持政局的话,那么维系个百来年也许还有可能。

但再长久下去,随着世家欲望的不断成长,随着土地兼并的越演越烈,最终,还是会回到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去的。

诸葛亮是这个时代认知最清醒的人,他知道东汉前期是什么样,东汉中期又是什么样,到了东汉末年又会变成什么样。

诸葛亮也是一个聪明人,他也知道,世间不存在万年的王朝,他如今都已经六十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活几年,他死后,大汉会走向何方,其实并不在他的责任范围内。

但可惜,诸葛亮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依然还记得当年先帝是怎么三顾茅庐把他请出山,也记得在入仕后,先帝是怎么给与他最高规格的信任和权柄的。

因此,诸葛亮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到最好.哪怕不能让大汉延续万年,至少也得让大汉不至于走上东汉的老路。

这,是诸葛亮现在最后的一个牵挂了。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就像诸葛亮在很早以前,跟张溪说过的那样,不管是科举制,还是印刷术推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是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去做的事情现如今,诸葛亮想要改变政治格局,削弱世家力量,同样也是这样,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恐怕会出大事儿。

再加上北伐的过程中,大汉从益州崛起,到现在的横扫天下大半,中间也少不了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出力。

尤其是在兖州之战和河东之战这两场战役里,诸葛亮深刻体会到了,在这个时代,如果世家站在你这边的话,平定天下,到底能轻松多少。

世家大族,已经是这个时代绕不过去的坎了.只能限制,却无法根除。

所以,你让诸葛亮在如今的政治格局下,寻求更加出色的政治体系,来保证大汉能走的更加长远诸葛亮是真的有心而无力。

因此,诸葛亮在荆州呆了足足三个月,跟张溪也谈了足足三个月。

期间,诸葛亮和张溪也商议过,是否有更加合适的改良方式,也就是在现有的政治格局和政治体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修修补补但,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至于变法这个诸葛亮和张溪还真的都没有想过。

一来,两个人都不是那种冲动做事的个性,两人都生性谨慎,做事不会瞻前不顾后,都喜欢谋定而后动。

变法这种变数太大的做法,从来都不是两人的第一选择。

二来嘛.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

人要是一上了年纪啊,经历的事情多了,难免的会对一些改变有些顾虑。

是的,顾虑,不是抵触。

经历的事情多了,好处是经验丰富,对既有事务的发生和变化充满了应对经验,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可一旦变法,就意味着要推翻已有的秩序,去寻求建立另一种秩序.可谁能知道,这个新秩序对朝廷,对百姓,到底是好是坏?!

在前途无法预估的情况下,年纪大的人,往往就会变成“保守派”。

再加上所谓的变法派里,也不见得都是做事周全的人,有些变法根本就是急于求成而不顾造成的影响,这就更加让保守派看不过眼去了。

这,也是历来变法,为什么会有变法派和保守派争斗的原因.一开始也许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好,对改革变法的争议,不过是在不止应该迈多大的问题。

但时间久了,很多事情的味道就变了,激进派变得越来越激进,保守派变得越来越保守,最后.引发党争。

诸葛亮不可能真的后知五百年,但是,张溪知道王安石变法和熙宁党争的由来。

因此,两个人商议了足足三个月,最后还是决定,如今的局势和政治格局下,恐怕不太适合进行变法,只能进行改良.缝缝补补再三年吧!!!

因此,当延熙十六年秋,诸葛亮离开荆州,返回长安后,立刻上奏天子,为张溪久镇荆州,退敌犯境请功。

而天子刘禅在九月下诏,升张溪为大汉大将军,假节。

世人都知道,刘禅为了纪念自己的二叔和三叔,大将军和车骑将军这两个位置一直到现在都是空置的.现在刘禅任命张溪为大将军,可见刘禅对张溪的信任和期许。

而紧接着,天子刘禅又在十月,下了一道足以震动大汉朝堂的诏令——明确各州政出刺史,武由将军。

也就是说,大汉的各州,会形成文武分治的局面。

诏令上说的是比较简单,但是吧,实际落实起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协调了。

比如说,从属于州行政体系下的督邮职位,是否还要继续保留他监督郡兵军纪,核查军功的职能?!

毕竟,这一项只能,跟军队体系中的军司马的功能重叠了。

又比如说,刺史是否要有制约郡兵的权利,如果任由武将治理军队,是否会造成拥兵自重等等。

这些事情,虽然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跟张溪商议了一个大概,但在回到长安后,诸葛亮也需要跟朝臣们商议,做出细节修改后,再明令地方执行。

不过在那之前,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在这边,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荆州会不会有所异动。一旦州郡真的实行文武分治的话,那么张溪这个荆州牧的职位,就太过于显眼了。

州牧,是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职位。

而张溪在荆州已经呆了十几年了,州牧也当了十几年了,甚至说的直白一点,如今的荆州,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张溪的亲信。

荆州刺史王基是张溪推荐入仕的,这几年两人搭档治理荆州,可以说好的跟穿一条裤子一样。

江陵水军统领羊衜和襄阳水军统领钟离牧,也是张溪一手招揽提拔的,如果没有张溪,他们现在恐怕连个小人物都算不上。

而如今张溪又是大汉大将军,他天生对军队拥有指挥权,在法理上,他甚至可以不仅朝廷允许,直接下令军队集结。

至于荆州上下大小官员,世家大族,跟张溪之间大多有点香火情,甚至张溪背后还有一个岳麓书院负责摆平舆论问题.说难听点,张溪如果真的起兵造反的话,说不定岳麓书院还能给张溪找出一堆“顺天应人”的理由来。

可以说,这个时候张溪的反应,完全决定着这次州郡文武分治的成败。

张溪顺从,那么文武分治就会变成必然。

而张溪一旦反对,或者索性直接造反,那么文武分治就会变成一场笑话。

而张溪对此的反应是.完全没反应。

开玩笑了,也不想想诸葛亮为什么会在江陵呆上足足三个月这事儿,本身就是诸葛亮和张溪联合起来做的一个局。

既可以保证这项政令的完整推行,同时,也可以借此试探一下,朝中到底有多少没脑子却还有野心的蠢蛋,就等着这帮人自己跳出来,然后诸葛亮一起收拾了!!!

聪明人当然不会想不通这点.但可惜,这个世界上,聪明人终究不是多数。

为此,中央朝堂,又经历了一次官员替换,不过嘛,在诸葛亮的直接掌控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荡。

随着荆州方面职权分割的逐渐清晰,各州文武分治的情况,也开始慢慢落实了起来。

凉州刺史王浑,镇守将军马岱。

秦州刺史姜叙,镇守将军庞德。

雍州刺史柳隐,镇守将军霍弋。

益州刺史王连,镇守将军傅肜。

云州刺史马忠,镇守将军张表。

司隶校尉庞统,镇守将军张嶷。

兖州刺史徐庶,镇守将军魏延。

冀州刺史陈泰,镇守将军邓艾。

幽州刺史杜恕,镇守将军姜维。

并州刺史王昶,镇守将军张翼。

荆州刺史王基,镇守将军张溪。

这就是大汉目前十一州的各大刺史和镇守将军们。

其中除了魏延和张溪是以高职镇守地方外,其他都是平职关系.没办法,兖州和荆州,是如今征吴的桥头堡,再怎么改良,也有他的特殊性。

至于幽州刺史杜恕这位曾经曹魏燕王府长史,是被张溪推荐,诸葛亮破格提拔成为幽州刺史的。

一方面,是因为杜恕的身世背景.丫是中原大世家杜氏出身。

另一方面,杜恕有个好儿子,叫杜预。

这位如今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新任的丞相府长史,跟着诸葛亮学习政务了。

甚至有传言,诸葛亮有意让杜预成为姜维的师弟,不过和姜维不同的是,姜维是走的武将路线,而杜预,走的是文官路线。

而这两人,再加上张溪的两个好徒弟邓艾和羊祜,就是诸葛亮和张溪留给大汉的后手。

张溪和诸葛亮两人已经没有勇气去进行什么变法改革了,但是,这些年轻人们,有这个魄力。

 

第1072章 丁口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700章 收尾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863章 突围第729章 空城计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852章 潼关之战(七)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1092章 共议第630章 劝关羽第194章 示范区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870章 夜袭第958章 试探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701章 刘备病重第1112章 甄城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123章 联军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33章 亲事第1069章 休战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68章 解释第754章 出兵再战第534章 陈仓道第1005章 劝降第278章 议事第889章 孙权的顾虑第863章 突围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735章 决议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1212章 考试第293章 于禁的决策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151章 赵累第878章 南门攻防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60章 授徒第418章 疲兵计第1184章 急袭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290章 战报第951章 颍川应对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938章 求战第506章 等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1165章 平策第1124章 僵局第933章 鲁阳第44章 二顾茅庐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833章 诱饵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45章 初成第979章 出使变故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390章 杂章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1231章 魏亡第1001章 乱局第149章 约定第381章 对外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