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赴约文会

第260章 赴约文会

对江东,关羽现在可没有任何一点小瞧的意思。

而且自从荆南一战后,关羽也不可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他很清楚孙权对荆州的贪得无厌,也明白所谓的盟约,不过是曹操势力太大之下的权宜之计而已。

因此,其实这时候的关羽,都不用张溪叮嘱提醒,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江东的警惕。

张溪一看关羽这态度,就知道自己不需要多说,跟二爷喝完拜年酒之后,就回家去陪老婆了。

大冬天的,除非必要,这年头就是官员贵族,也不愿意出门。

但是嘛,有时候这个“必要”,总是会找上门来的。

正月还没过呢,张溪的府上有人来拜访。

来人是司马徽的书童,来拜访的目的,是邀请张溪前往司马徽的府上,司马徽说是要跟张溪讨论一下学问的问题。

张溪就纳闷了,自己一个寒门出身的人,一本家传《礼记》都没有读透呢,司马徽这种名士大儒,会跟自己讨论什么学问?!

瞎扯淡吗?!这个自己倒是擅长。

但人家大儒来邀请你,你还不能不给面子不去。

而且去了也有好处,就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当世大儒都跟张溪探讨学问,那张溪的声望起码能上涨五个百分点。

所以嘛,张溪带上小七宝,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上门去拜访了。

到了司马徽的府邸,张溪不仅仅见到了司马徽一个人,还有庞,黄,廖,李四大南郡世家的代表们。

而且居然还都是家主亲临,在荆州地面都是跺脚抖三抖的存在,张溪也不敢怠慢,一一行礼问好。

然后吧,司马徽坐在主位上,就真的开始讨论学问的问题了。

那一阵引经据典的,闹得张溪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这些人到底在讲什么。

但很神奇的,以往这种情况吧,世家大族多少会表现出一些不屑的表情来,毕竟就张溪这个“不学无术”的样子,当场被嘲讽都算是正常现象,表达不屑都算是人家有涵养了。

但这次,四大世家的家主和司马徽,从始至终都是笑呵呵的,一点都没有鄙视张溪的意思。

张溪正坐着听讲,听到腿都快麻了,司马徽这才呵呵笑着,说道,“近日,偶得一些西川大儒之作,徽日夜研读,倒也受益匪浅。今诸公皆在,徽亦有心请教,请诸公拜读西川儒者大作,不知可否?!”

四大世家的家主也跟着附和说好,就张溪听了一愣。

益州那边的人的著作,那不就是自己前段时间送来的好几大箱子书么?!

顿时张溪精神一震,以为司马徽这是要打广告,为岳麓书院的招牌打响第一砲呢。

但随即,张溪发现不对劲了。

司马徽命人摆出了放书的箱子,露出了纸质的书籍四大世家之人,一个个都“赞叹不已”。

赞叹这个用纸做的书,携带方便,印刷整齐,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嗯,理论上,这个反应也不算错,但是吧这帮人的演技太假了,嘴上说着“奇哉,妙哉”,但实际上,没一个人的眼里有这种情绪流露出来的。

张溪稍微推理一下,就知道了——这帮人,肯定是提前见过这些纸质书了,早就“奇哉,妙哉”过了。

其实张溪想的也没错,这些人确实是看过这些书籍了。

正月初五的时候,司马徽组织了一个聚会,一来是跟荆州的世家们维护一下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拿到了新书,要显摆一下。

司马徽到底只是名士,不是一方大势力的家主,他考虑的问题没有那么深远。

但这帮应邀而来的世家们,在看到司马徽一整箱纸张书籍的时候,场面安静的能吓死人。

司马徽知道纸张做书对世家的冲击会比较大,但他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

而世家们在请求司马徽同意后,翻阅了这些书,首先注意到的不是书上的内容,而是书上排版精美,整齐划一的字体.这又是一个更加不得了的事情。

一个人的书法造诣再高,也不可能抄录一本书的字体都能保持一致,况且这些书中的字形僵硬,充满匠气,没有灵魂,显然不可能是手写的。

世家们通过这一本书,想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心思跟司马徽讨论学问的问题。

在搞清楚这些书的来源是益州成都后,一群世家全都默然不语,这个文会自然就不欢而散了。

世家们搞清楚了书的来源,意识到这是刘备有意的作为后,就知道自己这边没办法去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了。

回家后,南郡世家们但凡有能力的,全部派出了仆从,前往益州打探纸张这事儿的虚实,并且要求仆从,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抢在第一时间搞清楚状况。

这一来一回的,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马,总算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搞清楚了所有事情。

当然,有跑死马匹,从益州到荆州一月来回能力的人,也就是上面说到得四大家族,毕竟这些人有人有钱,在益州也有足够的人脉,而且官职都不低,能搞到不少的内幕资料。

一般世家就算派人去了益州,且不说路上怎么晃荡,就是到了成都,也得打听上一些时日才能掌握基本的资料。

四大世家的家主在收到回报后的第一时间,几乎做出了差不多的判断。

纸张这个东西,既然是刘备在全力推广的,那么就不可能一直在益州范围内实行,早晚要推广到荆州来的。

既然这事情已经无法避免了,那么现在世家要考虑的是,怎么做才能对自己家族最有利。

抱旧守成的家族,往往都不会有大出息,别看世家平日里都讲究古礼,但真要说首鼠两端,见机行事,还是这帮世家们最擅长。

而且,世家们的想法都差不多——纸张这个东西,但凡有一丝可能,也必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能轻易流落到民间去,更不能让自己的家传典籍变得连寒门子弟都能轻易读到。

所以嘛,四大世家开了个碰头会,互相交换了一下手里的情报,把整个事情还原了一下,明白了一件事——这一切都是那个张元长的阴谋。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张元长力主建造的岳麓书院特么原来在这儿等着我们呢,是吧?!

都不笨,张溪那点心思其实也不难猜,张溪就是仗着这年头交流不便,打了一个信息差而已。

当大家信息均等的时候,真要玩什么权谋机变,张溪能骗的过他们么?!

所以啊,四大世家互相一碰头,搞清楚现在的实际状况,权衡了一下利弊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差不多的决定——既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那就想想怎么利用这个东西,给自家谋取利益吧。

首先,就是要把纸张的发行权,以及这个什么雕版印刷术的印刷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是这些世家不想把制造技艺都掌握在手里,实在是因为这事儿做不到.根据黄家女婿诸葛亮提供的情报,谁要惦记这事儿,刘备真的会翻脸的。

既然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在手里,那至少要抢先控制住这个技术的流行渠道,一来可以保证世家们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抢在其他世家之前,扩大自己家在荆州的影响力。

因此,四大世家一起找到了司马徽,让司马徽攒了这么一个文会,把张溪给请来了。

都打听清楚了,张溪就是那个进献造纸和雕版印刷术的混蛋,而这个混蛋在刘备面前的地位极高,又是技艺的创始人,如果通过他的推荐,让四大世家能代理荆州地面的纸张发行和印刷术,那四大世家的地位,肯定能保住,甚至更上一层楼。

至于其他世家关我们什么事儿?!

黄家表示我家在武陵郡很有影响力,武陵郡的纸张发行就交给我们黄家好了。

廖家表示我们跟潘家是姻亲,可以跟潘家合作,代理零陵郡的纸张发行权。

庞家表示南郡这边我们包了,你们谁有意见?!

就剩下个李家李家郁闷呐,四大世家就他们势力最小,好地方争不过这些大家族,想来想去就只能说,要实在不行,我们去宜都郡跟孟达套套近乎?!

就这样,四大世家当着张溪的面,把荆州四个郡的代理权都给瓜分完了.张溪表示,我还什么都没有说呢?!

说啥?!

四大世家反过来质问张溪,同为刘皇叔治下之地,怎的他益州世家可以代理这个纸张,我荆州世家却不行么?!

张溪能回答啥?!

回答啥都不行啊。

说不行?!

那是缺心眼,就纸张推广纸张,撬动世家的经典解释权呢。

说行?!

刘备都没说行呢,伱凭什么说行?!

所以这事儿嘛,张溪表示,他要上奏主公,请主公定夺。

四大世家松口气,纷纷点头称是——这帮人其实要的就是这句话。

这时候张溪才发现,好像掉坑里了。

这帮世家,如果是自己去找刘备说这事儿,可能刘备还得考虑一下这么做是不是会扩大四大世家的影响,导致荆州不稳。

但如果是张溪主动上奏给刘备,说荆州这边有四个世家,想要代理荆州纸张和印刷术的发行权,那刘备看在张溪功劳的份上,大概率不会拒绝。

这简直就是让张溪拿自己在刘备那边的信誉,给这四大家族背书啊。

特么这帮老狐狸.不行,张溪得想点办法,起码往回捞点好处。

然后张溪就提到了岳麓书院修建困难,缺少工匠和人手四大世家表示,这能叫事儿?!

修,马上就修,开春就修。

这事儿张溪可以不用管了,交给四大世家,保证给你把藏书阁和庭楼阁院都给修出来,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张溪顿时明白,特么自己草率了,条件提的低了。

(本章完)

第847章 潼关之战(二)第742章 岁月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831章 议策第941章 误判第1112章 甄城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1136章 出卖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34章 榨油第766章 人选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587章 处罚第988章 巧合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636章 将军成长中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358章 战与和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82章 蒙冲第1200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一)第1177章 决断第576章 截击第825章 议定出兵第433章 巧遇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862章 尾声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819章 曹魏骑兵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890章 朱然挂帅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1157章 兖州战役结束第864章 乱战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902章 折中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37章 一顾茅庐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292章 军令状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894章 撤离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401章 突袭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35章 酒之事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72章 军械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607章 眉县攻防战第226章 驰援荆南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609章 到来第167章 摊牌第766章 人选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753章 馊主意第784章 调整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103章 长坂坡之战(二)第204章 名分第368章 分兵第910章 水战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81章 冲阵第852章 潼关之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