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托孤

刘备的托孤,其实真没啥刀光剑影,也没有安排什么刀斧手,那纯粹是心赃的人以己度人,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历史上的刘备,就是相信诸葛亮,那句“君可自取”,不说是十成吧,至少有九成,是真心实意的。

没办法啊,那个时候的季汉政权,经历夷陵一战之后,精锐尽丧,国库空虚,荆州丢失又等于是砍掉了大汉一半的身子能活下来,都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因此啊,那时候的曹丕和孙权,都认为季汉政权已经没有威胁了,放着自生自灭既可,根本没有必要动手。

也是在那个时候,曹丕连着发动了三次南征孙权的战役,孙权也把目光放在了北面曹魏的威胁上,谁也没在意一个已经快死的人,能折腾出什么浪花来。

刘备在这种情况下,说出“君可自取”的话,真不是在试探诸葛亮,他只是不想一手辛苦创建下来的基业,就这么葬送在自己和自己儿子手里。

这种格局,一般人是真的没有的,尤其是往后越来越注重“朕即天下”的那些皇帝们,实在无法理解刘备的这种格局。

但在这个时代,做出同样选择的人也不是没有。

比如孙策托孤张昭,就说过跟刘备类似的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难道孙策托孤张昭的时候,也在家里埋伏了刀斧手?!

因此啊.扯远了,水了几百字。

这个时空,大汉都已经打到关中了,季汉政权远不到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覆灭的状态,因此刘备也就没有必要,非要跟诸葛亮扯犊子说什么“君可自取”了。

这次刘备的托孤,全程是在三位托孤重臣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

对张飞,刘备追述了三人桃园结义之情,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而张飞则是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认真的听着。

张飞哭到最后,刘备又是心酸,又是无奈。

轻声召唤,将张飞叫到榻前,刘备硬撑着自己沉重的身体起身,亲手抚着张飞的脸颊,帮他擦干泪水,说道,“你啊,都快六十的人了,怎还跟幼童一般.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何须悲伤?!”

不说还好,一说,张飞哭的更大声了,也不说话,伏在刘备的榻前,嚎啕大哭。

刘备一脸宠溺的看着张飞,以手抚张飞头,轻拍两下,说道,“三弟,昔日我们三兄弟桃园之誓,为兄恐怕是要违约了。没奈何,为兄实在身体不济,要先走一步,你且休要悲伤,也转告二弟,不可作践自身,且保重身体,继承为兄之志,兴复汉室.希望下次,咱们兄弟重新聚首,两位贤弟能给为兄带来大汉复兴的好消息。”

张飞也不抬头,就这么低头伏于刘备榻前,一边哭着,一边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的,双手紧紧抓住刘备的胳膊,就是不愿意起身。

刘备一看张飞这架势,也是苦笑一声,忍下了眼眶里的泪水,看向了诸葛亮。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未能与丞相一同实现夙愿。今天不假年,死在旦夕矣。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望丞相不负朕之所托。”

诸葛亮赶紧伏地,声带哭腔的说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

这话说的,刘备都笑了。

“丞相何时也学人说这等无谓之语?!”刘备对着诸葛亮说道,“你我君臣相知,丞相岂不知朕如今之念?!生老病死,自然之理,朕岂惧哉?!所放心不下者,唯有大汉复兴朕无能,不能实现此等夙愿,以后,一切就交托给丞相了!”

诸葛亮顿时也忍不住了,伏于地上,哽咽着说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微微皱眉,对诸葛亮那句“死而后已”多少有些不满.老子是要挂了,但你才多大,没事儿叨叨什么“死而后已”?!

但.权当是丞相心情太过于悲伤了吧。

继续转头,刘备看向了张溪。

张溪这时候眼圈也是红的。

张溪跟刘备的关系虽然没有张飞,诸葛亮那么铁,但十几年的相处下来,你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也是假的。

而且有一说一,刘备对张溪,是真的器重,也是真的敢用.这份知遇之恩,已经不简单的是打工仔对老板的感情了。

再加上上辈子的感情滤镜,如今刘备要死了,张溪说不伤心,那根本不可能。

唯一还能让张溪有所欣慰的地方在于——刘备是在长安城内托孤的,而不是在白帝城,这多少也算让刘备不至于太遗憾。

刘备可不知道张溪在想什么,同样对着张溪说道,“新野得遇元长,乃朕一生幸事。十余年来,元长助朕得益州,占荆襄,北伐贼寇,一举而下关中元长,朕亏待你了!”

张溪本来眼睛红红的,鼻子酸酸的,但刘备这话一说,张溪都有点傻了。

“陛下.陛下何出此言?!”张溪傻傻的问道。

刘备却是笑笑,解释道,“昔日在荆州,元长尚未婚配,有人向朕进言,可将小女嫁与元长.朕当时犹豫了,岂不是亏待于元长?!”

张溪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懵逼。

万没想到,大汉天子托孤之际,居然说出这等旧事这多少有点不着调啊。

再说了,这话要是传到我家媳妇耳朵里.您老是没啥事儿,我可就不好说了。

张溪那个傻眼,看的刘备顿时哈哈大笑,而这一笑,直接笑的现场托孤的悲戚氛围都减弱了不少。

张溪依然是一副傻样,不知道该作何应对,但随即,刘备突然的一阵咳嗽,打断了自己的哈哈大笑。

张溪见状,赶紧说道,“陛下还请保重龙体为要。”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说这句万金油了.现在张溪有点明白,为啥刚刚诸葛亮会说同样类似的话了。

实在是没啥好说的,但又不能不说,可不就只能说万金油话嘛。

刘备顿时又有点想笑,但咳嗽阻止了他这么做好不容易一阵咳嗽停歇,刘备稍微恢复了一下心绪,重新积累出一些力气,这才说道,“元长怎的也跟丞相学.算了,适才戏言尔,元长不必当真。”

张溪可不敢再接茬了,只能是伏于地上,一言不发。

刘备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朕确实亏待于元长了。以元长历年南征北战之功,定鼎社稷之谋,如今官不过前将军,兵部尚书,确实有些委屈了。朕自登基以来,少有封赏爵禄之事,数年间,只有黄汉升,法孝直因功得封关内侯,翼德由新城亭侯转封西乡侯今朕封元长为博陆侯,以彰元长之功,亦望元长勿负朕之所望。”

刘备话音一落,张溪还在懵逼中,诸葛亮就已经惊讶的抬头了。

博陆侯?!

再转头,看到张溪那个懵懂的样子.看来元长并不知道,这个博陆侯,到底意味着什么啊。

有一说一,这时候的诸葛亮,心里是有些五味杂陈的。

张溪确实不知道博陆侯的意义,刘备也没有点穿的意思,一切全靠张溪自己去想,又或者.有人告诉他。

总而言之,刘备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托孤仪式嗯,还差一点。

刘备对三人交代完了托孤事宜后,让吴懿带着刘永,刘理两人入内觐见。

也不废话,让两个幼子搀扶起还跪在地上的诸葛亮,然后直接让两个幼子对着诸葛亮跪下。

这一跪,给诸葛亮唬得,忙不迭的想要搀扶起两位小王爷。

但刘备阻止了诸葛亮的动作,对着两个儿子说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再度跪拜于地,之前心里的那点五味杂陈的感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刘备赶紧再次让人搀扶起诸葛亮,然后严肃的盯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正式的对诸葛亮行大礼,坐实关系。

然后,刘备才抬头,看看张溪,吴懿,以及还趴在自己榻前的张飞,说道,“朕令嗣子以父事丞相。诸卿皆为见证,托孤之事,亦望诸卿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这下子,张溪,诸葛亮,吴懿三人全都跪倒在地,而张飞也是后退半步,跪倒于榻前,齐声说道,“臣等敢不效犬马之劳!”

说完这些,刘备挥手,让众人退下,自己依旧躺于床榻。

这之后,刘备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得反复不定,有时候病情好了还能下床行走,有时候则连续昏睡数日。

一直到章武五年六月初,刘备病重,连续十日昏迷不醒。

最终,于六月十七日,病逝于长安行宫。

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236章 造纸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883章 吓退第83章 议策第583章 抢时间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703章 疲蜀之计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652章 雪橇第308章 吕蒙的计划第1111章 划红线第67章 黄祖异动第48章 鸳鸯阵初战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99章 弃新野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586章 险计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954章 不对劲第168章 解释第498章 原因第72章 军械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6章 这个世界不太对劲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170章 魏延的疑问第587章 处罚第1080章 世家变化第813章 撤军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81章 成婚第1226章 对内妥协第784章 调整第1025章 变数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1154章 鏖战第37章 一顾茅庐第1212章 考试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273章 开山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76章 邓艾去留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71章 博弈第4章 主仆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263章 忙碌第576章 截击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867章 定性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1007章 襄阳情势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534章 陈仓道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945章 撤军第324章 激将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597章 退守和换防第1189章 变数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17章 糜竺第477章 改制第1208章 投降?!第888章 巡江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57章 三顾茅庐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1191章 瞒天过海第702章 托孤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665章 突围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9章 寇封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1120章 秦朗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1047章 南征第35章 酒之事第298章 许褚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