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疲蜀之计

刘备于章武五年病逝于长安,太子刘禅在成都登基,继承帝位,遵步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建兴。

消息传到洛阳,曹丕高兴的宣布罢朝三日,君民同乐.但好歹这次长记性了,没再跟自家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嗑药。

就算曹丕想,孙资,刘放这俩人也不敢了。

上次陪着曹丕喝酒嗑药,差点让曹丕嘎了,这两人也是后怕不已。

后来曹丕是身体恢复了,这俩可没讨到什么好,几乎是被曹魏群臣一起弹劾,直接斥责他们是佞臣.这回就算曹丕还想喝酒嗑药,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这两人。

谁也不乐意自己的身后名上,贴着一个“佞臣”的标签。

当然,这次曹丕也确实没想再给自己找罪受,因此只是罢朝三日,他连酒都没敢多喝。

恢复朝政后,曹丕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群臣,商议讨伐蜀贼的事宜。

如今刘备都死了,蜀贼必然群龙无首,不趁着这个时候出兵收复关中,还等什么?!

然后吧,曹丕就被浇了一头凉水。

老臣钟繇站出来,引经据典的宣称——“礼不伐丧”。

钟繇从《左传》开始,一直讲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重点阐述“礼不伐丧”的缘由。

咱们曹魏是受禅正统嘛,所作所为不能小家子气,一定要体现泱泱大国的气度。

如今蜀贼主君刘备病逝,我们不能趁人之危,应该遵守礼仪,甚至应该派出使节团,前往吊唁,这才能彰显大国风范。

当然,钟繇要只是这样不知变通的老古板,他也做不到两朝都受到曹魏重用。

其实钟繇也知道,史书记载上的“礼不伐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借口而已,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国主君刚死就遇到敌国进兵攻打,很容易会逼得国内贵族们暂时放弃内部矛盾,团结起来,先守住国家再说。

现在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蜀贼内部也不是一块铁板,内部的矛盾不少,尤其是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三派之间,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衡。

如今刘备亡故,刘禅今年不过二十岁,并没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来镇住朝中群臣,压制境内世家,这种情况下,各派别为了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自己就内斗起来的。

可一旦大魏出兵进攻关中,各派为了共同的利益,可能会暂时放弃彼此间的内斗,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大魏.这要是万一没打过的话,岂不是白白让刘禅借此建立起威望,甚至可能导致刘禅借用这次战争,清楚一些反对派,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好吧,就算刘禅这个才二十岁的小子没这个脑子,那么受到刘备托孤的诸葛亮,张溪,张飞三人呢?!他们难道是好惹的?!

因此吧,钟繇的“礼不伐丧”,其实也就是给曹丕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本意还是劝阻曹丕,不要立刻发动对蜀贼的进攻。

要打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人刘备刚死咱们就打.稍微等上几个月,等蜀贼内部矛盾激发出来了,内斗的不可收拾了,那时候咱们再出兵,可就比现在出兵要容易的多。

钟繇到底是当年在关中面对凉州马韩军阀,依然能镇守长安的牛人,这点上看的很清楚,说的也有理有据,曹丕听完都有些动摇了。

而随着钟繇之后,站出来反对出兵的人,是蒋济。

不为别的,就一个词——没钱。

咱们去年才从关中败退回洛阳,丢失了大量的粮草军械,如今不过一年时间,要缓过这股子劲来了,可没那么容易。

再一个,去年满宠从关中迁徙了四十万百姓丁口入关,光光安置这些百姓丁口的钱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去年中原腹地一年的收成又不足,少了青徐两州的赋税,彭城国打烂了也需要重建,即使把去年中原地区全部的赋税搭进去都不一定够,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军械来支撑一场进攻关中的战役?!

至于河北地区朝廷运营开支不需要钱粮么?!

大魏这个时候进攻关中,如果能做到速战速决的话,倒也还行,大魏底子厚,紧紧裤腰带,从河北调集一批粮草过来,也不是不能打可打关中长安,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么?!

蜀贼拼了命的拿下了关中,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把关中再让出来?!

再一个,如今蜀贼的雍州刺史,是那个张溪,张元长满朝文武,有哪个敢说,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击败这位当世名将,占据关中的?!

蒋济这话说的吧,虽然也是实话,但有点太直了.曹真当场站出来向曹丕请命。

“末将愿率中原精锐之师数万,西进长安,生擒蜀贼张溪,献于阶下。”

曹真没办法啊,这要是不站出来,不显得朝中武将无人了么!!!

曹真如今可是大魏的中军大将军,他要是不站出来代表武将集团请战,那才是真的丢人现眼呢。

可蒋济不惯着这货的毛病,直接问道,“不知大将军需兵卒几何,良将多少,又需多少时日可攻占关中?!”

曹真闻言微微一顿,然后才说道,“军阵之事,岂有事前皆知之理唯有将士用命,三军并力而已。”

这话说得的吧,曹真自己听着都没啥底气。

真要是这么简单就能夺回雍州的话,那曹魏早就动手了,何至于让人赶出关中来?!

军卒,粮草这些事儿,都好说,拼命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可领军将领,这两年大魏确实青黄不接。

去年冬天更是噩耗连连,先是张辽战死宛城,接着是接回洛阳休养的张郃因为膝盖伤势过重,最终没能抢救回来,于年前病故,而今年春二月,驻守彭城的徐晃也因为感染了春寒病重,病情恶化的很快,四月初不幸去世曹魏老一辈的名将们,真的是凋零的很严重。

而中生代方面,曹休自上次进攻寿春不利回来后,就一直在闹脾气,托辞休养,郭淮和曹真连遭败仗,被人从关中赶入关内,夏侯尚一直以来宿卫中军,没有外出领兵经验也就是司马懿在宛城挡住了蜀贼荆州军团的进攻,小小的露了一把脸,可他要镇守宛城,也根本不可能领军反攻关中。

如今的曹魏,确实没有人能够有足够的把握击败蜀贼名将张溪,重新占据关中曹真虽然站出来请战,但心里的底气有多少,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别说蒋济了,就是曹丕都能听的出来,曹真这话里的底气,严重不足。

丫人蒋济说的是速胜,你说什么“将士用命”.到最后,不还是得拖入到持久战里面么。

如今的国家财政状况,倒不是不足以发动一场战役,但问题是,发动完了这场战役后,即使拿下了关中,也有些得不偿失。

连年战乱的关中,短期内,可是无法给大魏立刻提供足够的赋税钱粮的,反而还要花钱粮去治理地方。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回头万一再失利了曹丕可不想再经历一场失败了。

自从曹丕继位以来,一直都是在输,这要是再这么输下去,还谈什么“顺天应人,禅让代汉”,皇帝位置就该坐不稳了。

就曹真说话的那个底气,曹丕都不敢拜曹真为将.既然不能速战速决,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打这场仗。

这个时候,曹丕多少是有些退缩了,放弃了西征关中的打算.可五天后,一封来自宛城的疏奏,又改变了曹丕的主意。

疏奏是司马懿送来的,里面详细阐述了司马懿对刘备病故后出现的局势的看法。

司马懿主张,是要借此机会,谋取夺回关中的。

但不是就那么直接的出兵硬夺,而是要讲究时机和谋略的。

在疏奏内,司马懿向曹丕献了三计。

第一计,可以派人绕道并州,去联络凉州西北的那些羌人,氐人,鲜卑人,匈奴人,让他们趁着刘备去世,蜀贼全力整顿内政的功夫,发动叛乱,进攻凉州边境,吸引蜀军注意力。

第二计,派使者前往东吴,许以青徐之地,引诱东吴出兵进攻荆州,分裂吴蜀联盟的同时,分担荆州方面的军事压力。

第三计,在上述两路兵马行动后,趁着蜀军疲于应付之机,由郭淮领军出武关,洛阳选择一员上将出潼关,两路夹击关中三辅地区,不求全胜,只要能夺下一块地方,占据西进跳板就可以见好就收。

之后的战略,司马懿的意见,就是把战火烧到关中以内,占据了西进跳板后不停的派兵骚扰关中地区,不给关中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样,等到大魏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再挥军西进,以有备战无备,必可重夺雍凉二州,把蜀贼重新赶回蜀地去。

曹丕越看,越觉得司马懿这个计策是真的好,越想,越觉得这个策略有可行性。

因此,曹丕再次召集了钟繇,蒋济,刘晔,满宠,曹真,夏侯尚等人,商议司马懿的战略计划。

而这次,不管是钟繇,还是蒋济,都对司马懿的这个策略,没有任何意见。

这个策略,从开始计划到实际实施,起码要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过后,基本就是今年秋收以后了。

有了今年的秋粮作为囤积,大魏要北进关中,打一场耗时半年的仗,问题还是不大的。

再一个,这个策略,也不是要求大魏立刻动手,而是要等羌胡兵和江东动手后,大魏才出兵,同时又分散了蜀贼的兵力布置,关中的防御,势必会受到影响的,这会让大魏进攻关中,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司马懿的眼光很精准,他制定的战略胃口也不大,也不是一个只看眼前的战略只要求占据一个跳板的话,以大魏军团的战力,倒也不是没有速战速决的可能。

而最让朝中文武们欣赏的,也是司马懿战略布局中真正的杀招,是司马懿提出的“疲蜀之计”——不给关中休养生息的机会,用骚扰破坏的方式来让蜀贼无法发展关中。

这点,对大魏是有利的。

毕竟大魏手里有武关和潼关两道关隘在,可以说是进退自如实在打不过了,咱往关上一躲,你张溪要是有本事的话,那你丫就来进攻关隘啊?!

以大魏的体量,负担小股部队对关中进行袭扰战,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你蜀贼要想攻克武关,潼关这样的关隘,不出大兵团,不打持久战,是根本做不到的。

这种疲蜀之策,才是真正对大魏有利的作战方式。

第1005章 劝降第1208章 投降?!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744章 挂帅第423章 鏖战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810章 劝降第368章 分兵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891章 应对与变故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159章 联姻第273章 开山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274章 王基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476章 刘备称帝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204章 名分第802章 援兵第127章 谋取荆南四郡第56章 学艺第831章 议策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525章 散关战事第583章 抢时间第18章 家有新人第265章 蝗灾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320章 吕蒙的决断第1184章 急袭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72章 军械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437章 街亭第197章 法正再来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1116章 伏击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942章 守关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150章 蕲春第311章 曹操头疼第784章 调整第225章 处置第651章 退兵第38章 《隆中对》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794章 左冯翊防守战第737章 争(二)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586章 险计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49章 大胜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657章 疑兵计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32章 江夏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611章 战术之争第1120章 秦朗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72章 丁口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781章 右扶风第478章 争论第1132章 秦朗进军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72章 拖延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486章 众议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178章 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