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

关中汉军,两个方向,都在酝酿着一场反攻。

而地处中原的豫州汝南郡,如今却显得异常平静。

别看如今荆州蜀军的先锋军团已经北上进攻南阳郡了,而汝南郡看似离的南阳郡也不算太远但曹休是真的不担心南阳郡会有失守的可能。

是的,曹休是一直看不惯司马懿,认为此人不过是仗着河东世家们的力挺,这才骑到自己头上,成为总督荆,豫二州的一把手但司马懿的能力,曹休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

要没两把刷子,他司马懿能受到连续两代大魏天子的信重,把那么重要的中原门户南阳郡,交给他镇守么?!

面对不过四万余蜀贼的进犯,他司马懿要是守不住南阳郡,那.那就证明曹休的弹劾一点错都没有。

至于蜀贼是不是会声东击西的进攻汝南郡,这点曹休也不担心。

从襄阳出兵要进攻汝南,那得先绕过豫州重镇许昌才行。

许昌可是曹魏经营了几十年的地方,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镇守许昌的王彦云也是一员熟读兵书,文武双全的大将,有他镇守许昌,蜀贼想要瞒过他的眼睛偷袭汝南,基本不可能。

而从江夏北上进攻汝南,那就更别想了.隔着一座大别山呢。

这年月的行军作战,可不是后世,这年代的士卒也好,将领也罢,没人可以做到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没有足够的信仰加持,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更别说,如今的江夏刚刚经历“战火”,蜀贼从江夏“败退”,东吴刚刚占据江夏,很多事情都没有理顺呢,短时间内更是不可能从江夏出兵,绕过或者穿越大别山,进攻汝南了。

因此,曹休现在是真的安稳的很。

但曹休不想要这样的安稳。

曹休已经在汝南安稳了快五年了,再这么安稳下去,估计大魏天子都快忘记还有自己这么一个族叔的存在了。

这些年,曹休不停的上书弹劾司马懿,一方面是确实不能忍受司马懿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想向天子要权,另一方面,曹休未尝没有向新天子曹叡展现自己存在感的意思。

之前的两场大败,让曹休的声誉跌倒了谷底,而从寿春败退而回后,曹休因为自己想不通,觉得曹丕帮着外人不帮自己人,有点闹别扭,导致曹丕对曹休的感官急剧下降。

这些年,与其说曹休是自己留在汝南郡不愿意回京,倒不如说是曹丕把曹休闲置在了汝南,也根本没有要招他回朝重用的意思。

这种处境,是曹休不能接受的。

凭什么同样是打败战,他曹子丹就可以平步青云,甚至成为托孤辅政大臣,自己却要困守豫州的一个郡,看着这群江东鼠辈?!

他曹子丹可是丢了雍凉二州啊,我不过是丢了半个淮南而已,至今还占据汝南郡,看住了淮南的东吴军卒,不让他们轻易和青徐的东吴军连成一片呐。

到底是谁输的更惨?!

以前吧,曹休心里埋怨归埋怨,但看在曹真也是自家族弟的份上,还不至于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大家都是打了败仗,比较谁输的更惨根本毫无意义,曹休再怎么样,这点胸襟还是有的。

可如今不行了。

现如今,曹真率领中原精锐兵分两路反攻关中,一路深入了右扶风,眼看着就要横扫整个右扶风了,另一路也困住了雍州蜀贼主力,眼看着就要打进长安,收复关中三辅了曹休还怎么坐得住。

真要是曹真领兵收复了关中,洗刷了自己之前战败的耻辱,那曹休的立场就尴尬了,也会彻底失去重新被天子重用的机会。

哪怕不为权势,也该为自己的名声争口气啊。

因此,曹休也在考虑,是否有机会,可以在淮南地区做些文章,甚至是主动出兵,收复淮南。

淮南这个地方,对如今的东线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吴掌控淮南,随时可以通过淮南支援东吴的青徐军团.如果不是有彭城卡在哪里,让东吴把青徐和淮南彻底联结起来,东吴就有机会彻底威胁到中原腹地的兖州了。

但同样,因为有彭城卡在淮南和青徐之间的通道一角,只要能够收复淮南,那就可以基本切断青徐之地和江东之地的联系。

以后东吴不是没有办法跟青徐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只能寄希望于近海通舟,效率低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各种军械补给的运送也非常不利,最重要的是,一旦青徐发生战事,江东要支援青徐,只能走水路,这样会严重降低支援的效率。

说难听点,没有淮南在中间承担联通的江东和青徐的作用,那青徐对于江东来说,就基本等于一块飞地,大魏想要收回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淮南这地方,真的很重要,曹休这么多年了,一直想要收回淮南。

但.曹休这么想,大魏的朝廷,并不那么想。

大魏朝廷,从曹丕到曹叡,始终是把目光放在关中地区,因为蜀汉才是曹魏的心腹大敌。

这一点,曹休不否认,他也知道,蜀汉和大魏的立国基础就决定了,这两个国家之间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这些年,东吴那帮鼠辈闷头发展,实力也不容小觑了。

之前不把东吴当回事,可以,毕竟东吴没有骑兵,步兵战力也拉胯,打个守城战还可以,但打野战和平原对攻战,肯定不是大魏军队的对手。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曹魏一直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

但如今,根据曹休的观察,淮南等地的东吴士卒一直在操练陆上战法,试图使江东水军拥有同样出色的陆战能力.虽然进展缓慢,但继续这么放任下去,江东早晚会成为大魏东边的一个祸患的。

因此,这些年,曹休始终在坚持向朝廷请奏,希望能够主动发起对东吴的进攻,打断东吴的发展节奏但朝廷始终不为所动。

曹休身处地方,他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其他地方,比如弹劾司马懿才不配位,弹劾贾逵无能是出于曹休自己的私心的话,可在对东吴发动主动进攻这件事情上,曹休是真的没有私心。

但可惜,他的这份心思,朝廷实在无法理解。

这也怪曹休自己。

之前曹休不听调令,不奉诏命,让曹休在曹丕这边的印象分已经非常低了说直白点,如果不是曹氏宗族将领实在人才凋零的严重,曹丕早就卸了曹休的兵权,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

而曹叡,刚刚继位不到三年,本身还处在要树立威望的时候,还没有心思来考虑曹休的问题。

再加上曹叡当太子那会儿,曹休就一直在汝南地区镇守,曹叡一共也没有见过几次曹休,对曹休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影响。

虽然曹叡要比曹丕稍微大度那么一点,但曹休不奉诏命行事的恶劣影响,哪怕是曹叡也不会轻易接受的。

曹丕和曹叡两代帝王都没有给曹休假节之权,因此这事儿跟曹真擅自出兵还不一样,曹休不听调令,全仗着自己姓曹而已,是连个说的过去的借口都没有的。

所以,尽管曹休觉得自己是出于公心才建议对东吴发起主动进攻的,但在曹丕和曹叡两代君主眼里,这依然是曹休试图要兵权的一种方式。

司马懿要镇守南阳,轻易不能离开,而贾逵和曹休不合,以大魏朝廷的传统,也很少有外姓将领指挥宗族将领作战的先例,所以一旦对江东开战,势必只能任命曹休为主帅,让他总督兖州,豫州,彭城军事这样就给了曹休极大的兵权。

反正曹叡是不想跟他爹一样,再经历一次叫不动人的糟心事儿了,因此曹休所谓的一片公心,在曹叡这边,就是曹休变相要求增加权利的借口而已。

能同意才怪咧!!!

这无疑,更加加深了曹休的郁闷,以及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迫切心里。

但.虽然曹休一直想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但他始终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

曹休自傲归自傲,但作为曹氏宗族二代中为数不多的出色将领,他的基本军事素养还是在的,知道要发动一场战争,不是你带着士兵出去溜达一圈就可以了。

各种战争准备都需要提前做,后勤补给要安排好,需要制定进军路线和进攻计划,还要预判敌军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而制定相对应的预案.等等。

因此,朝廷不同意,自己就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是很难自主发动一场战役的。

本来,曹休只能这么继续郁闷下去,眼睁睁的看着曹真洗刷自己的耻辱,从而功成名就,封侯拜相。

但是,就有一个但是.曹休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屯兵在当涂县的东吴守将周鲂,因为不堪孙权的猜忌和贬黜,有意献城投奔大魏。

这个事情曹休突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第1157章 兖州战役结束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48章 鸳鸯阵初战第277章 矿营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第401章 突袭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652章 雪橇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72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343章 调整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540章 散关之战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656章 槐里围城第117章 铁索连舟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1065章 姜维东进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914章 压力第183章 秋收第302章 于禁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83章 议策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692章 争论第1170章 魏延的疑问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1058章 过江第656章 槐里围城第556章 诸葛诞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745章 平叛策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643章 名将陨落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181章 成婚第381章 对外第1116章 伏击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959章 中计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407章 诈第744章 挂帅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784章 调整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969章 占便宜的东吴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86章 攻城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430章 任免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1157章 兖州战役结束第599章 突破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927章 收徒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714章 雪灾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1087章 应对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964章 洛阳战事(一)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658章 投诚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275章 成都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