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妥协

第645章 妥协

“哈哈哈……”

昭武六年末,风雪呼啸,却也掩盖不了干清宫中天子的畅意笑声。

殿中,天子所执,为一摞厚厚的卷宗,皆为锦衣卫在昭武六年下旬,于天下大江南北搜罗的情报消息。

而这个情报的源头,则是南北士林。

事实上,如今的士林,较之汉唐,已经是一个很是虚幻的名词。

汉唐门阀世家林立,一个个世家名士,一个个世家建立的名满天下之书院,便为士林的根基所在。

一个名士,一句话,可影响天下,一个书院,培养之士人,可造就三国之鼎立。

这便是门阀世家的力量。

而随着科举推行,知识的进一步下沉普及,门阀世家的土壤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随着一届届科举带来的愈发庞大的读书人群体。

而这些人,以官场,书院等等利益脉络,构铸成了当今的士林。

苦读数十年圣贤书,不管是功成名就也好,还是蹉跎岁月也罢,但显然,圣贤书的思想,必然是根深蒂固。

若说一朝改朝换代,便将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改变,而且还掺和进了士人们想来不屑的武学还有奇淫技巧!

哪怕天子借用儒家法理来进行背书,来进行伪装,但……不管如何,是涉及了整个天下的精英群体,牵扯数百万读书人,人心如何,哪里能掌控得了。

wWW▪ TTKдN▪ ¢O

有愿意接受的,早已在大恒各个学院官学进行研读新学。

也有不愿接受的,少部分的卫道士,亦或者气节不屈之人,视大恒如妖魔,带动着绝大部分读书人。

天子也没有丝毫办法,毕竟,他再怎么清洗,也不可能将所有抗拒的士人屠戮干净,更不可能去亲手打断读书人的气节。

天子选择的,是拉拢极少部分愿意合作之人,慢慢影响抗拒的人,再改变整个天下。

但这无疑太慢太慢,这个过程,在绝大多数人的抵制之下,也会有极大的变数。

从督学教育于顺天府试点,但现如今,也还在京城周边,好几年时间,虽看似进展顺利,但实际上,就连朝堂之上,对这教育改革颇有微词者,也不在少数。

更别说整个天下的文官,以及还不知道多少士林中的读书人了。

这也就是教育及选材改革的最大阻力所在。

而这一卷情报,则清晰记载着这一年京城及天下各地的舆论风向。

在以往,鼓吹朝廷教育改制的,几乎都是锦衣卫文宣司,和被天子用刀子架着的孔家,而随着这一年对文官士绅的步步紧逼,京城,天下,也慢慢的出现了其他的舆论风向。

这一点,在内阁上奏将新学列为科举考核内容,定制并正式公告天下后,亦是最为明显。

显而易见,面对这几乎是又一次对文官士绅的打击,有人开始妥协了。

天子笑得很是畅快,但眸中之冷色,却依旧根深蒂固。

他从来就没轻视过思想的惯性,历史上,后世那千古未有之变局,都有多少人死守着不肯变动。

更别说,现如今国运昌盛,威服四海。

天子从桌面一侧拿起一册卷宗,缓缓翻阅开来,上书记载着密密麻麻的人名与官职。

而这些人,都是朝中,乃至大恒官场上,对教育改革持反对意见的官员,天子命锦衣卫统计而出。

大恒官员数万,锦衣卫自然不可能统计完全,卷宗之上所记载的,也针对一方朝中官员及地方省府大员。

天子虽干纲独断,但从来不介意有人对他要实施的策略进行反对。

这这些年实施的所有政策一样,准备阶段,朝议商讨,有意见,提出来,商讨决之。

在试行之中,有问题,亦或者反对某一项政策弊病,提出来,若是合适,天子从来不介意采纳用之。

这些年,无论是哪项国家大策,皆是如此!

对谏言献策,乃至有理有据的反对,天子从来都是从善如流。

正如财税土地改革一般,现如今的财税土地制度,较之曾经在辽省试行的一刀切的蛮横,在一次次商议谏言之下,已然缓和了许多。

但若是无脑反对,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对新学的偏见,对文贵的坚持而反对,天子不能容忍之!

而这个名册的作用,便是在于此。

大恒也不可能一刀切的将整个天下的精英群体排除在外,但身在官场,若是吃着饭,砸着碗,做的过分的,天子绝不介意让他知道什么叫政策铁拳!

不管是压制着永不晋升,还是直接找个由头下狱发配,都是轻而易举。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在士林对读书人是如此,在官场,天子也是如此行事。

现在,显然有人妥协,那就意味着,可以拉拢团结的人,会越来越多,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团结大多数,这才是正确的行事方法。

天子之笔锋,在名册上圈着一个个的名字,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内阁首辅刘起元。

只不过,近来的风向变化,显然,少不得刘起元的功劳,也算是他刘起元,表现出的诚意。

这个诚意,天子自然是颇为满意。

原本心中对其的一些安排,也可改变一二。

其年岁已高,在其可用的情况下,刚好可以完美承接新旧交替的缓冲之用。

待到其完美完成新旧交替的历史作用,一些虚名,亦或者说,文人们追求的虚名,天子还是不吝啬的。

笔锋在卷宗上写写停停,每一次笔锋落下,都注定了某一个官员,乃至其背后的利益脉络之命运。

在如今的开国时代,一个政策,难的,不是决议,也不是实施,而是如何贯彻下去。

一个要改造读书人思想的政策,需要读书人去实施,这本就是难于登天的事情。

故而,这个政策,也是唯一需要天子时时刻刻去监督,去拉拢分化打压的政策。

至于其他的政策,不管是财税改革,还是土地改革,亦或者市舶司,都有既得利益者,亦或者利益损失者去贯彻,去监督,这一次文与武的争锋,便清晰证明了这一点。

唯有这个教育,既得利益者还太少太少,损失利益者,却太多太多。

这也注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事情,在新生代的读书人,没有成长起来,成为新思想的拥护者,捍卫者之前,都需要强权来护持……

……

(本章完)

第624章 顺藤摸瓜第101章 对奏第622章 进退皆两难第478章 公平与平衡第164章 捷报抵京第89章 影响第725章 西北边关第234章 抵京第37章 药房第570章 天子起驾!求月票。第113章 出征第629章 证据有何用? 3000第125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38章 踪迹现第373章 祭天第280章 中枢第340章 密谋第414章 梦魇第29章 客栈第142章 分之第45章 动手第418章 东风当起!第563章 渔翁?第399章 战争的天平第218章 大明,不会再有下一个镇北侯了!第374章 军事贵族第3章 能量变化第278章 安宁与动乱第644章 大人,时代已经变了第438章 未来可期第306章 居庸为背,紫荆为喉!第238章 舆论风向第98章 几笔水墨?第277章 深宫妇人第123章 后续第124章 压迫与束缚第393章 战前第734章 议事第554章 内忧之重!第489章 狂信徒第442章 最无奈的事情第120章 一战功成第555章 风暴来袭第142章 分之第472章 就没有称心如意的事!第127章 议李修第128章 终达所愿第222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245章 大明的盘子第202章 李定国第520章 如何逃?怎么逃?第447章 是自绝于天下第245章 大明的盘子第354章 滚刀肉第51章 袭来第488章 算数之道 3000第369章 从今天起,爹,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四 贼子……何其多也!第738章 风暴第19章 不分善恶,不论对错!第205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709章 不可擅动第612章 汉文化第529章 官与商第247章 希望尔等,好自为之!第34章 安排第612章 汉文化第97章 日常第491章 仁与苛第462章 孤家寡人 (3500+)第369章 从今天起,爹,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第428章 灭我们的国,绝我们的种!第267章 磨刀霍霍第611章 灾情 3000第664章 错综复杂第284章 倒霉蛋第391章 出征第410章 时势中的英雄第724章 三代之治第464章 真正的东风!(3400)第719章 倭国第503章 还能办事第372章 立国之劫第225章 此战,莽古尔泰,尽力了!第531章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第688章 笑话第589章 西夷与内廷 3000第281章 朝堂与经济第494章 孰轻孰重?第406章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第382章 武渊阁第666章 时代变了第250章 大局,便已定第18章 出洞!第539章 余毒未清第187章 乌云压顶第720章 起因经过第370章 改天换日第265章 拉开帷幕第510章 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