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灵寿,荡涤中山

中山武公时,魏国攻破中山国国都,中山国亡。

二十年后,中山恒公趁着魏国战略在中原,魏、赵交恶,倚靠燕、齐两国的力量,得以复国。

中山恒公、中山成公、中山衅王厝这三代君主时期,击魏、攻赵、御齐、称王、破燕,不仅在大国之间夹缝生存,还扩土八百里。中山国并没有因为大国寇边而国弱,反而越长越强。

中山国八百里疆土嵌在燕、赵、齐三个万乘之国之间。它是一个由鲜虞人仿效华夏诸侯,建立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存国数百年而不被中原诸侯灭的胡狄国。

公元前380年,中山恒公复国,将国都定都灵寿。因为灵寿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得名中山。

赵军虽然攻破灵寿外城,兵峰抵达宫城。但,中山军仰仗地利,不断阻截赵军。赵军兵峰虽然抵制宫城,但也遭到中山军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

中山王姿也趁着夜色,两军交战之际,向东逃亡。

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灵寿。赵军和中山军攻守之战,落下帷幕。赵国和中山国战事再次陷入对持。

赵雍不想因为攻伐中山国,空耗太多国力。为了降低自身损失,赵雍以李疵为使,前往中山宫劝降。李疵进入宫城,来到中山宫,面见中山王姿。然,李疵见到的人并不是中山王姿,而是代行王权的公子尚。

李疵常年负责燕国、中山国的外交,自然认得公子尚,问道:“大司寇,我奉赵君之命前来与中山王协商军国大事。中山王避而不见,不合礼仪吧!莫非是中山王看不起吾君。”

公子尚见赵使没有将自己放在眼中,心中涌出一股怒气。然,公子尚善于隐忍,心中怒气横秋,但脸色平静。公子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进而从对方的话语之中,他得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那就是赵军还不知道中山王出逃的消息。

既然对方不知道中山王姿出逃的消息,公子尚也不会笨到主动将这件事情揭破。公子尚稳定心神,语调平和地答道:“吾王身体欠安,不能主持朝政。中山国的政务,一切有我做主。大使有什么话对我说就是了。”

这几年,赵国数次征伐中山国。中山王姿因忌惮赵国,染上重疾的消息,早已经传了出来。此战,赵国攻破灵寿外城,兵峰抵达宫城。中山王姿闻讯,自然吓得卧床不起。

李疵也没有半点起疑,问道:“大司寇的意见能否代表中山王。”

公子尚神情镇定,抬手道:“大使,先说说你的来意。”

李疵凝视着公子尚的双眸,想要从通过他的眼神,洞穿对方眼神背后的那颗心,“赵国兵强马壮,十万大军正在宫城外面。中山国兵微将寡,难以迎战。中山国国势衰微,气数已尽。两国在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吾君仁善,不愿看到灵寿城生灵涂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中山国不如降了我国。吾君承诺,中山王愿降,必会裂土善待之,以延续中山宗庙。”

“中山虽弱,但也不至于连誓死捍卫疆土,为国而战的决心都没有。”一人喝道:“我们宁可战至一兵一卒,也决不投降。”

“城在,人在。国破,家亡。我等誓死,愿为中山,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宁死也不受辱。”

“我们与中山共存亡。”

面对中山大臣声势浩荡誓死保卫疆土。李疵脸无惧色,淡定从容,问道:“大司寇,这也是你的意思。”

公子尚见赵使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还稳如泰山,心道:“赵君身边的能臣还真不少。”

公子尚没有多余的时间感慨,平静地应答道:“大使,你所见所闻,还要我说吗?”

李疵也不理会中山大臣,眼神迎向公子尚,很认真地说道:“说与不说,对于大司寇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对我而言,却是十分重要的。”

“哦。”公子尚假装不懂,试探性地问道:“大使想听见什么话。”

李疵肃道:“中山国宗庙能否延续,还在于大司寇之言。”

公子尚笑道:“大使是在威胁我吗?”

李疵也笑道:“你们还有更好的选择。”

“的确,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公子尚也不愿意堕了男儿之气,语调平和道:“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是生,还是死。”

李疵看着对方语调平和,却透露出杀气的眼神,也不示弱,“大司寇,愿生,还是愿死。大丈夫何不爽快些,给句痛快话。”

“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人乎?”公子尚换了语调,又道:“有时候死,比生更有意义。正如你们中原人所说,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李疵淡淡问道:“看来大司寇已经给出了答案。”

“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公子尚续道:“我时常不懂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大使能否为我解惑。”

“素闻中山衅王诸子之中,公子尚聪慧好学。今日闻之,果真如此。中山衅王也算英雄了得。可惜啊!他将王位传给了中山王姿。大司寇是中山国的王,中山国岂会落得这般窘境。”李疵环顾左右,勾人回味,然后又选择适可而止,结束这个话题,“大司寇选择舍生取义,我还能说什么。”

一人高喝道:“大丈夫,理应舍生取义,岂能贪生怕死。”

其他人也跟着附议,与赵国血战到底。

公子尚听到对方一席话,眼神滑过一丝不快,心想:“他若是王,中山国又会如何。论才华、学识、用人、武力、胆识和魄力,他皆比中山王强。可,就因为他是庶出,身份低微,只能屈居人下。”

公子尚也时常仰天大叹:命运不公,天道不公。

李疵从公子尚一瞬即过,隐晦的表情之中,读懂了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李疵也不进一步追击,环顾着殿内所有人,回击道:“诸位愿战,赵国迎战便是。赵国破城之日,便是尔等子嗣断绝之时。”

李疵这句话既有挑衅之意,同时又有威胁恐吓之意。正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忠良。十里之内,必有忠臣义士。中山国不愿意降,而愿意为国而战。赵国倾尽全力与之一战,也算是成就了他们的忠义之名。李疵也知道。乱世之中,不免有许多沽名钓誉之辈。这里的人虽有为国战死之人,但也有怕死之人。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劝降已然不能进行。李疵看了公子尚一眼,平和道:“大司寇,我们开战吧!”

公子尚见李疵撂下这句话就走,完全没有继续劝降的意思。公子尚抑制住心中的慌乱,为了给自己多争取点备战的时间,忙喊道:“大使,且慢。”

李疵停下脚步,也不回头,“大司寇决定效仿圣人舍生取义,我们已经没有谈下去的必要。多说无益,我们开战吧!”

公子尚见对方语调坚决,完全没有缓和的空间。自己再不示弱,赵军便会立马进攻。公子尚要与赵军对战,就要时间整顿军备,示弱道:“归降一事,乃国家大事,我岂能做主。容我禀告吾王,三日后在给赵君答复。”

李疵见对方示弱,少了男儿气概,到有几分轻蔑对方。

人啊!总是说得好听,做起来难啊!

太平之时,个个都是忠臣良将爱国之士。然,当真正面临国难危亡之际,又有几人愿意为国而死。面对山河残破,国破家亡。那些在危难之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毅然挺身而出。试图以微弱之力,力挽狂澜。纵使他们是以卵击石,壮志未酬。但他们身上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宁死不屈的气节,令人崇尚。

所谓英雄,就是如此。为国、为家,他们不顾局势,毅然选择以卵击石。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是没有前途光明。一个没有气节的国家,注定是无可救药。那些为国而亡的英雄,千百年后,必然会流传千古,激烈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前进。

“我们就以三日为限。”李疵抛下三个字,走出了中山宫。

公子尚见赵国使者傲然一身,语气逼人。在看着宫中地大臣,心道:“这几年,赵国在富国强兵,不惜放下身份,推行胡服骑射。中山国又做了什么。此时的中山国,岂能与赵国抗衡。三日后,若无诸侯相助,若无奇迹的事情发生,就是中山亡国之时。”

公子尚看着殿内大臣被赵使的话吓破了胆色,讥讽道:“三日后就是我们和赵国最后的期限。诸位是战,是降。你们有何话说。”

中山宫内,大臣的意见不一。

有的人觉得大势已去,为了保全宗庙社稷,为了避免灵寿城内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主张献城投降。也有的人觉得,他们和赵国有近百年的恩怨情仇。他们降了赵国,就成了亡国之人。也不会得到赵国的礼遇。

无国、无家,四处飘零的亡国之人,是天底下最可怜之人。

他们献城投降,就成为赵国的奴隶。与其没荣誉、没身份,苟活于世。还不如痛痛快快与赵国进行最后的决战,为国最后一战。为国而死,岂不是大丈夫。

中山宫内,对于请降和请战之间展开了激烈讨论。

近臣道:“大司寇,你是什么意见。”

公子尚眼神有些迷惘,看不清眼前的方向,怅然少许,嘴里吐出八个字,“为国而战,宁死不屈。”

……

赵雍派李疵前去中山国劝降,一是为了试探中山国最后的底线,进而离间中山国君臣;二是为了观察,中山国的实力。

李疵出使归来,面见赵君,“君上,臣回来了。”

赵雍问道:“李疵,此行,可有收获。”

李疵答道:“君上,中山国宫城内有数万甲衣之士,足以与我们一战。”

赵雍问道:“我们和中山国一战,有几分胜算。”

李疵答道:“国家存亡之际,必有忠臣。我们与之对战,纵使胜了,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赵雍琢磨少许,又问道:“你去劝降,中山王是什么意思。”

“臣没有见到中山王。”

赵雍惊道:“你没有见到中山王?”

“是的。臣没有见到中山王。”李疵见中山宫里面的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赵雍对着众人问道:“公子尚是什么人。”

肥义答道:“公子尚是中山衅王之子,也是中山王姿同父异母的弟弟。中山衅王之中,公子尚最聪慧,也是力主用武力敌对我国之人。”

李疵接话道:“公子尚愿舍生取义,与我们一战。此战惨烈程度,不亚于攻破灵寿外城。”

田不礼喊道:“灵寿外城我们都攻下来了。区区宫城,岂能抵达我们十万大军的攻势。君上,中山王不愿臣服我们。我们就用武力,击败他们,迫使他们臣服。”

赵希、许鈞、赵袑等将领齐声道:“请君上下令,与之开战。”

太子章道:“君父,我们不能立马攻伐中山。”

赵雍问道:“为什么。”

“中山国答应三日后给我们答复。期限未至,我们出兵攻伐,就会失了道义。”太子章见君父没有反对,又道:“中山国地势险阻,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且不说,我们攻城,会折损多少兵力。纵使我们攻下灵寿,中山国也会不服。”

肥义也道:“魏国用武力攻破中山国,但中山人从未停止反抗。中山人顽强的斗争精神,我们是不能忽视的。”

“孩儿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们要在精神上彻底击溃他们,方能让中山人为我所用。”

赵雍问道:“肥义、乐毅、司马望族,你们是什么意思。”

众人皆道:“臣等附议。”

“好吧!寡人就给他们三日。”赵雍眸色露出杀气,语调霸道,“三日期限一到,中山王不给寡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寡人就挥军踏平灵寿,荡涤中山。”

转眼间,三日已过。

午时,中山宫送来一份书信。

赵雍观之,笑道:“中山王愿为国而死。诸位,你们说该怎么办。”

肥义打开书信,只有四个字,大声念道:“宁死不降。”

“这就是中山王给寡人的答案。”赵雍喝道:“传令下去。踏平灵寿,荡涤中山。”

第九十六章 成亲大典(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围石邑、破东垣第三百零九章 孟尝君去秦为相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赵有铁骑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个中山国的疆土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阳,定三川第二十八章 邯郸令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国,孤来了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辉煌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两百一十四章 骑射(上)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为刀俎,楚王为鱼肉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乐毅出使燕国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晋撤军,义渠再起风云第二百二十一章 赵河西之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国,不能一日无主第六十四章 齐欲伐中山第八十八章 新郑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袖折腰舞第二十章 《管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国质子公子职第一百零五章 赵君得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点将,两国开战第两百零五章 赵国铁骑扬威中山国第九十四章 成亲大典(上)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韩魏伐齐,以争天下第六十二章 九王并立第二十七章 卸剑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灭巴蜀,姬平回国争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张仪第二次欺楚第三百章 刺杀孟姚,以乱赵国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灵寿,荡涤中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当兄弟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无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阵和锥形阵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十章 继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强国和大国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盖世英雄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宫变(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战(上)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国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六十二章 九王并立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阳,定三川,车通周都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八十五章 六礼第二百二十六章 赵国铁骑和林胡勇士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阵和锥形阵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齐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王田辟彊之谋第两百零五章 赵国铁骑扬威中山国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国质子公子职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国倾国之力伐燕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条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耻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国,孤来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无傲骨,岂能亡秦雪耻第二十二章 出宫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诸侯惧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诸侯第一百三十七章 赵国反击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诸侯第二百五十九章 孙子兵法之美人计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阳第八十一章 韩赵之好第八十八章 新郑第八十八章 新郑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零八章 五国兵发函谷,齐国坐收渔利第七十八章 殷忧启明, 多难兴邦第六十二章 九王并立第十三章 宫廷比试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国,孤来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战(上)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辉煌第二章 魏国谋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齐、秦结盟,安敢挑战诸侯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乐羊,赵有乐毅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灵寿,荡涤中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盗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阳,定三川,车通周都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六十一章 五国相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开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马度青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宫变(中)第三百零七章 秦国的朝堂并不太平第二百四十一章 赵国为何撤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