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国家尊严

“传旨李鸿章,此事就交给他全权处理,朝廷的意思只有四个字:寸步不让。此事要办出我中华天朝之威严。”

“传旨参谋部,拉练之两镇新军改变计划,全部进驻九连城。做好出兵朝鲜的准备。”

“传旨北洋水师,全体出海巡弋,前进至对马海峡。如遇攻击则全面反击。”

“再传旨李鸿章,调动淮军各部,加强各海口要塞的防务,整军备战。”

“礼亲王留下,其它人退下吧。”等众人退出后,光绪才说:“王爷记得告诉李鸿章,所有安排要大张齐鼓,把声势造出来,越大越好。”

世铎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躬身答应。

“还有件事,你帮朕带句话给李鸿章。”光绪的神情忽然又阴沉下来:“李鸿章为大清一世劳苦功高,切莫在晚年将一世英名毁于子侄手中。”

世铎错愕,只听见光绪说:“若是洋人有事便要查办大臣,那还要朕这个皇帝干什么?一个连自己国家大臣都保护不了的皇帝留之何用。在外人面前,无论是谁,不分对错。朕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护短。但是在自己朝廷里,是非对错我们自己心里确要分个清楚明白。”

世铎才听到光绪说要皇帝何用之时,心头大震,这已经诛心的话了。可转眼就明白过来。对李鸿章一明一暗两道旨意,一罚一赏两种手段,一前一后两句话,前句赞李鸿章劳苦功,后句叹李鸿章后继无人。说的是光明正大,绝无拉拢人心之举。李鸿章不仅什么也说不出来,还只会更加会用心卖力的办理交涉;对外,日本不过只是恐吓,大清自然不会怕他。而朝廷表现的强悍,却又只让李鸿章出面。一强一软之间,不仅无损国威,还让朝廷辗转腾挪的余地极大。世铎抬起起头看着眼前地这个皇上。他还是那个皇上吗?

回到军机处,诸位大臣们商量着拟完旨意后,世铎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带着这两份旨意赶到了慈宁宫。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必须是要请太后她老人家地懿旨地。没有太后点头,就是再给世铎两个胆,这两份旨意他也没有胆子发出去。

然而刚刚走到慈宁宫门口,他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便被太监挡了架,过了一会儿,便看见李莲英从慈宁宫里走了出来,世铎忙上前一问究竟。

“太后最近身子不适。太后说了,朝廷中的事情。就由皇上和军机上几位大臣斟酌着办理。”李莲英面无表情的复述完太后的口谕,抬头见世铎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便又笑着低声说道:“王爷只管按照太后的旨意去办理即可。皇上要怎么处置,就怎么办,错不了。”

世铎迟疑了一会儿,心中已经是明白了过来,黯然地叹了口气。这个时候,太后轻轻巧巧的闪开了,把千斤重担都扔到了皇上那边……世铎向着慈宁宫内望了一眼,冲李莲英一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少川,你看这张謇的这份折子到底怎么样?有实现的可能吗?”御书房内,光绪将张謇关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矿业的折子交到唐绍仪手上。

唐绍仪仔细的看过后才缓缓说道:“大意是好的。如今大清有太多的财富变能白银沉淀在民间,因为没有更多的投资路子,这此白银只能存在库房内……”

唐绍仪就才说一半,慈禧来了。

等光绪和唐绍仪见过礼后,慈禧坐下来:“正在商议事情呢?”

“回亲爸爸,张謇上了份折子想从民间拉动点资金,儿臣正和唐绍仪商议此事,还未有定论,正好亲爸爸给指点一二。”

“你们先商议着,哀家先听听。唐绍仪,你接着说吧。”

“少川,你可跟太后解释一下。”

“喳。”唐绍仪接着说:“皇上想要增加国家税负,但从目前国家税负结构上看,如不做出改变,税负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一则,农业增产就可能出现谷贱伤农之事。而且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一但出现天灾,不仅不能为国家增加税负,还要国家拿出税负去赈灾。而目前大清主要税负都来自农业。”

“如此一来,能为国家增税的只能是工业。好消息是,目前工业对大清而言还是一片空白,大力发展工业不仅能为国家增加税负,增加就业人口,安定国家内政。这对大清税负的增加是及为有利的。可不幸的是,想要增加工业税负,就需要工业生产的商品能快速流通起来。那就要诸如铁路、公路等国家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和规、规模。如此一来,在还没有得到工业税负的情况下,就必须拿出现有的农业税负来做国家基础建设。”

“虽说做基础建设也能带动相关的配套工业发展,朝廷也可因此增加税负,而且基础建设属于一次性投资可长期获得的项目,也正因为是一次性投资,基础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却不是目前国家财政所能负担的。关键在于,基础建设在没有完成之前,只能看见投入而看不见产出。前期完全属于消耗类投资。”

“……”

“张大人的提议是好的,在朝廷财力不济之时,拉动民间资本可以有效补充朝廷财力。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民间资本的投入与产出,那为此引发的震动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

“因此微臣认为,张大人所提及的具体打气操作办法还有待商榷。”

光绪点点头,不愧是国家总理的料。唐绍仪的话一针见血及具远瞻性,让光绪这个后世来客都豁然开朗。想后世清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不就是因为四川铁路分配不均,从而引的保路运动最终断送了整个清王朝。而且唐绍仪对工业的说明也很到位,工业想发展,就必须让商品流通起来。而商品的流能能力与国家道路规模和通行能力成正比。国家道路的修建所需配套产业,及修路本身所需的工人足以吸引大量失业人员,而且在这个工业不发达的年代和工业落后的晚清,修路所需的人口将会更多。一条东北铁路几乎将整个山西受灾人口全部吸收。百姓能吃饱穿暖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去造反什么的。可就是一条东北铁路,就让朝廷无力为之,不是美国贷款和美国商人的注资,基本想在这两年开工不是可能的。只是后世慈禧下令修建东北铁路的钱是哪来的呢?还是光绪自己太低估这个世界第一经济体的能力?

“东北和直隶的铁路根本就是洋人的钱。我们还是要深挖自己的潜力才行。”光绪有些自言自语:“至于张謇的提议嘛……要不这样,少川你亲自跑一趟,拿着折子去问问李中堂的意思。他是洋务老人了,轮船招商局不就办的很好吗?应该有些办法。另外问问他有没有意入点股份。他这个天下第一总督总要起个带头的表率做用嘛?”说完光绪转头问慈禧:“亲爸爸,以为如何?”

“皇上问政与李鸿章还不忘敲他一笔,这个李鸿章怕是又要有抱怨了。”慈禧笑了:“唐如仪呀,你就按皇上的意思去办吧。”

“喳,微臣这就起程。”说完,退了出去。

“只是皇上,这又是什么基础建设又是什么工来的,真当能办朝廷赚钱?”慈禧这个老政客对国家建设可确实没什么经验。

“鬼才知道,黄婆买瓜还不得自卖自夸。天下哪有只赚不赔的生意,最多是赚钱的机会大而已。”说完,光绪问道:“不知亲爸爸今日来此有何旨意。”

“没旨意哀家就不能来看看皇帝了。”看到光绪抱歉的笑容,慈禧微微一笑:“皇上可有些日本没来慈宁宫了,这不哀家就过来瞧瞧。”

“这是儿臣不是,还请亲爸爸原谅这个。”

“这不怪皇上,都是那东洋人闹的。”光绪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慈禧摆摆手:“东洋人一事皇上既已决断,就按皇上自个儿的意思办就好。哀家过来不过闲来无事找皇上说说话。”

光绪点点头正想说话明,慈禧下一句让光绪脑袋转不弯来。慈禧这是样说的:“皇帝呀,你有多久没去过**了。”

什么意思?你想干什么?一不问朝政,二不问日本人之事,偏偏说起这事来,难道朕上哪个女人的床你也要来管?一时间光绪只能说:“额……这个……也没多久吧,这不是……忙嘛。”说话间还挠了挠头。

“自去岁你大病之后,至今一年未留宿**,哀家可帮你记着呢。民间尚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你再忙,难道忙到边生儿子的时间都没有了。帝无子嗣乃国之大患。回想先帝同治无后,哀家心中尚时觉悲痛。”

“这个……不急不急。儿臣还年青嘛,不急不急。”

“难道要等到七老八十才叫急。”慈禧这会看上去可是真的急了:“哀家看那个柳眉也不错,虽是汉人之身。若皇上有意,哀家就让大臣认为义女,然后抬个旗也就是了。”

“这个真不急呀。”要说没这个心思是假的,男人嘛,都懂的。可是国家百废待兴,前有日本之患,后有世界大战。实在提不这个兴趣呀。

就这样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慈禧是想着法的让光绪给生儿子,光绪又想办法拒绝。慈禧板着脸的训着,光绪嬉皮笑脸的应对着。到也是和谐一片。直到晚膳时慈禧告诉光绪,她下旨让翁同龢安排调度新军拉练的后勤补给之事:“再怎么说翁同龢也是帝师。”

光绪只是一笑。晚膳后慈禧终于说出她想问的事了。

“若东洋人真当挑起战事,非国家之福呀。哀家看不过多赔些银子也就是了,皇上为何如此较真儿?”

“赔钱,确可换来一时安宁。但如此卑躬屈膝的做法只能纵容他人更大的野心和欲望。如果你想要获得别国的尊重,你必需至少要有对等的实力。英法等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我大清比不过别人也无可厚非。若日本跳梁小丑也能欺凌大清,那还有谁会把大清当回事。人是如此,国亦是如此。”光绪站起来:“在朕看来,只有在炮火的轰鸣声中,用血与火淬练的国家尊严才是最真实的。”

慈禧没有反驳,静静的坐着想着光绪刚才的话。一会后起身要走了。

这时,光绪对慈禧说:“国家尊严,不容亵渎。我的姨娘。”

第390章 准备就绪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轮齐射第131章 鹿死谁手第158章 烦心事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395章 老谋深算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乱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359章 布局北美第378章 揍他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25章 第一次交锋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国第355章 八国联军第169章 忧虑第269章 光绪的忧虑第214章 军事总动员第370章 汉国度的传承第137章 还差三十米第183章 群斗第191章 一触即发第352章 神秘的龙族第121章 不抛弃第226章 谈判进行时第216章 宋庆之死第422章 决战前夕第286章 海陆之争第398章 替代无畏号的白起级战列舰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进攻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40章 战争还没有结束第244章 下南洋,就从海盗开始第391章 开国大典第119章 我的亲娘第164章 五年发展计划第98章 谍战第282章 都是问题第27章 纷乱第122章 不放弃第112章 遗召第25章 第一次交锋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国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300章 一十章 最后的等待第372章 势在必行第150章 阴霾第405章 重炮的轰鸣第190章 未动先谋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进攻第191章 一触即发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选择第250章 风起南洋第264章 回国第265章 对准英国的军舰,撞上去!第425章 羁縻州政策第199章 慈禧过的揪心年第107章 还能退到哪里第239章 忠诚的回报第122章 不放弃第137章 还差三十米第60章 么蛾子第192章 暴风雨的前奏曲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264章 回国第409章 战争还没有结束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408章 凯旋第414章 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补给第362章 备战第42章 铁路第3章 各怀心思第244章 下南洋,就从海盗开始第50章 插曲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117章 战场练兵第230章 回京的犹豫第176章 自己造军舰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15章 调教三杰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11章 乱像丛生第14章 视察第288章 慈禧病危第105章 旗正飘飘第383章 后继有人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75章 深夜茶话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76章 一个念头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420章 夺桥之战第157章 态度第406章 战斗的意志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条约第53章 云南白药第417章 邓尼金的忧虑第30章 定远第389章 礼仪之辩第426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