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施琅上任

这个时候洪承畴刚刚上书朝廷请辞,朝廷还在争论不休,是否应该准许他致仕。

洪承畴此人有大才,这一点满清高层都十分清楚,加上他在汉人官员心中的地位崇高,隐隐还要高于范文程一筹,此人又是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可谓三朝元老,居功至伟,要是没有洪承畴,南方局势几未可知。

康熙皇帝登记还不到四个月,自然不希望这个时候朝堂之上有人撂挑子不干了,更何况这还是一名汉臣,这个时候鳌拜权势滔天,出于制衡鳌拜的目的,也不能放走这个内阁大学士,所以在孝庄皇太后的示意之下,康熙帝驳回了洪承畴的请辞。

但是洪承畴这个时候已经有六十九岁了,已经属于古稀之年,加上早年的连续征战,身上的伤病一直折磨这他,令他苦不堪言,他自己也看得出这个时候朝堂之上皇帝年幼,外臣手握大权,权倾朝野,自己年迈,不想参合进这趟浑水,所以再三请辞,这下子正中了鳌拜的下怀,他自然会抓住机会,联合这朝堂上的一干党羽向皇帝施压,康熙帝见洪承畴心意已决,这才准许他告老还乡,不过鳌拜等人忌惮洪承畴在汉人之中的威信,从中作梗,使得洪承畴最终没能离开京师,于都门私邸颐养天年。

施琅首先拜会的是洪承畴,尽管这个时候洪承畴已经交出了大权,但是由他引发的巨大风波还在朝堂之上发酵,施琅看中了洪承畴的巨大影响力,于是前来拜见。

洪承畴对于施琅还是略有耳闻,当然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了,自然不想节外生枝,于是闭门不见,施琅大失所望,悻悻而去。走了不到半路,就被洪府的下人追上来了,下人递给他一个条子,上面写着四个字“天听。造势”,施琅一时不解,于是回到家中好好琢磨了起来。

掉到京师而且暂未任命的官员全都住在馆驿之中,施琅也不例外,就在他苦思冥想不得所解的时候。馆驿之中传来了一阵噪杂之声。

“等等等,还要等到何时,我们这里等得,只怕冯公那里等不到了!”

“少卿你稍安勿躁,馆驿不是说了吗,这件事情要等到上面的安排,不能急于一时。”

“公台兄,你不知道台湾的局势,当真是十万火急,我这边已经耽搁了数月之久。只怕是再也等不下去了。”

施琅心里一惊,这人口中所说的台湾,莫不是他是从台湾过来的,洪承畴给他的四个字,天听自然是指上达天听,指的是当今的皇上,但是这个造势他却弄不明白,眼下如何才能造势,一想到台湾岛,他的心中犹如明镜一般了。

三天之后。一封关于台湾岛上明军残余势力威胁东南沿海局势稳定的奏折被送上了康熙皇上的案头,这件事情自然受到了这位皇帝的重视,他虽然年幼,但是也知道国家利益不可侵犯。更何况这个时候送上门来的一件战功,对于他扬威立信来说也是有利的,于是便准许了这封奏折上面的建议,末了,他还特意的看了一眼这封奏折的落款人,前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水军大将,他心里暗暗的记下了这个名字。

施琅得到上面的批准之后,立马带着部下离开了京师,快马加鞭赶赴福建上任去了。

这一消息很快的就通过中华军在福建的情报据点传到了台湾岛,施琅的大名大家自然都有耳闻,因此台湾的几员留守将领自然不敢懈怠,立刻将这一消息派人送到了吕宋岛,船队最先抵达的是安北市,最后才辗转来到马尼拉,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八月份了,算算时间,施琅这时候应该已经上任一个多月了。

项玉对于清朝的这位水军悍将自然是不敢小觑,立刻就准备将吕宋岛上的事情暂时托付下去,自己率领大军返航。

只是眼瞎吕宋岛上还是波云诡谲,各种势力犬牙交错,荷兰人、英国人、土著人、海盗,各种势力都对马尼拉的中华军威胁很大,况且这个时候张聪正带着大部分的海军和一部分陆军士兵前去棉兰老岛征讨当地的土著去了,项玉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他于是立刻召集安北市的李云聪前来马尼拉市,将留守马尼拉的重任交给了他。

在项玉的安排之中,李云聪将担负起吕宋岛上的留守工作,张聪在率军回归之后将要立即返回台湾去,因此项玉打算将目前马尼拉所有的海军舰船全部留给李云聪,这样一来他的手中将会有二十多艘战舰和一千五百名士兵,外加超过一万名新兵。

这个实力用于自保应该是足够了,若是想要向外扩张,只有等到新军训练完成之后,才能逐步的清剿岛上的土著部落的残余势力,至于海上的挑战,因为这个时候附近的海盗已经被中华军几乎全部剿灭,所以威胁并不是很大,加上正在建设之中的船厂,以后马尼拉也能够建造自己的海军的战舰,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只是这个时候随着英国在印度逐渐的站稳了脚跟,加行西班牙人离去之后的南洋一带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所以项玉有点担心英国人会趁机前来插上一脚,这样的话就有点麻烦了,所以他给李云聪的建议是尽早派出舰队占领马六甲海峡,这一代的位置十分的重要,控制了这里,就几乎将英国人的势力驱逐了出去。

但是眼下吕宋岛的局势并不稳定,所以中华军目前并没足够的实力维持占领马六甲海峡的能力,所以这件事情也不能急于一时。

项玉交代的不过是如何发展工业和商业,剩余的事情则交给李云聪自己处理,台湾距离吕宋的距离很近就算是吕宋岛这边有什么事情真的解决不了,台湾岛这边也能够快速的支援。

当然在走之前,项玉还是要跟马尼拉的华人代表通个气,不能简单的一走了之,这样的话会对当地的华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项玉对这些华人代表没有丝毫的隐瞒,将台湾岛目前面临的威胁和自己打算马上返回台湾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这些商人自然都有点吃惊,不过他们这个时候也明白,他们已经跟中华帝国绑在同一条船上了,如果西班牙人卷土重来,他们这些人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因此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中华军,有的甚至表示愿意捐钱捐物,这也让项玉有点感动,捐钱捐物他也不好带走,就让他们捐给吕宋的中华军好了。

项玉一行人在三天之后离开了马尼拉,搭乘着台湾派来的运输船队返回台湾,随行的还有六艘战舰和八百名士兵。

舰队在海上走的很慢,这个时候的帆船的航速能够达到四五节就已经很快了,像欧洲的那种五桅硬帆船在顺风的情况之下有可能达到七八节的速度,不过这倒也不影响什么。

五艘基隆级的战舰都跟着张聪全去出征了,所以项玉搭乘的是一艘四桅广船,这是一艘商船,并没有改装成战船,所以船身上面只有四门火炮,这艘商船名叫翔龙号,听上去十分的威武霸气,其实是项玉抢了小鬼子在二战时候的一艘航母的名字,不过后来顾及到日本的这艘名叫翔鹤号的航母藏身于美帝之手,所以就将鹤改为了龙。

翔龙号的排水量约为三百五十吨,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商船了,根据马尼拉西班牙人的记载,到过马尼拉的最大吨位的一艘中国船只吨位达到过八百六十余吨,是一艘六桅广船,可见当时的中国人的造船技术并不是十分的落后,大船也不是造不出来。

只是后来朝廷方面严禁民间私造四百料以上的船只,相当于一百多吨的船只,这对于民间的造船工业的发展可谓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再加上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的技术传承都是口口相传,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献可查,所以造船技术就逐渐的没落了下去,在清朝施行严厉的禁海令之后,中国的造船术便彻底的没落了下去,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了,终于在1840年的时候被西方洋人的坚船利炮打的找不着北,海防全失,只能被动的在沿海一带建造炮台,但是炮台是死的,舰船是活的,英国人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了大沽口,这下终于把紫禁城里面的皇帝吓的够呛,匆匆忙忙的找洋人签订了一些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想到这些历史,项玉不禁都有些感叹,有人说中国人没有血气,只会一味的忍让,渐渐的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的丧失了抵抗之力,这件事情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是中国在整个古文明里面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最多的封建帝国,从秦朝之后几乎每朝每代都有揭竿而起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点也是世人皆知,但是农耕文明被海洋所阻隔了发展之路的原因,显然就是因为两次外族入侵,一次发生在1276年,一次发生在1644年,这两次的改朝换代葬送了中国走上海上扩张的光明未来。。

第416章 驱赶守军第303章 大问题第309章 前往马尼拉第225章 偷袭第187章 进攻马尼拉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229章 台东舰的使命第213章 战争威胁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41章 海澄攻防战(四)第128章 偷袭开始第29章 不堪一击第430章 对日作战(二)第11章 整顿乱军(一)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431章 中南半岛和澳洲第338章 海澄攻防战(一)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18章 施琅的计较第131章 伤亡惨重第243章 台南海战(二)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34章 海上激战第81章 挑拨离间第306章 皇家海军远征队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45章 岛津久光的犹豫第272章 暗线第306章 皇家海军远征队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104章 两面合围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422章 沙俄退军第268章 经略南洋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110章 目标城门第177章 海商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414章 破城第43章 厦门风云(二)第203章 追剿海盗第151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144章 倒霉的岛津肆光第23章 山谷伏击第370章 四国鼎立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袭第393章 去而复还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127章 尚令的阴谋第254章 清廷的封锁(一)第230章 陷阱第46章 厦门攻城战第221章 军火第339章 海澄攻防战(二)第359章 浓雾偷袭(二)第173章 顾惜缘第188章 疏散华人第187章 进攻马尼拉第96章 项玉回府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412章 一战定蒙第145章 岛津久光的犹豫第319章 通商条例第306章 皇家海军远征队第334章 同意出资第92章 兴办教育第252章 粮食战略(二)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97章 人口计划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47章 巩固海权第303章 大问题第405章 平定准葛尔(四)第263章 夜袭镇海(三)第304章 新型战舰第176章 起航!第4章 兵临城下第80章 刘吴联合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47章 坑爹的项玉第70章 战前准备第37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328章 问计第162章 筹建安北市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53章 肃清原住民第61章 激战荷兰人(二)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162章 筹建安北市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243章 台南海战(二)第66章 讨伐部落第109章 发现红薯第430章 对日作战(二)第93章 惠子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