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章 会见南京官僚

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忙摸了摸自己滚圆的肚皮,笑呵呵道:“拖陛下洪福,这些年来,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丰衣足食,连带着老臣也沾了这太平盛世的福气,更何况如今陛下又有龙种,这可是大吉利的事,老臣旧年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愿,只要小皇子平安无恙,老臣甘愿素斋一年,到现在刚好三个月,但就是没瘦下来。”

魏忠贤这话倒惹得朱由校不禁捧腹大笑,指着魏忠贤道:“你呀,你呀,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滑稽,这江南乃钟灵毓秀之地,你在这里呆了大半年,怎么一点灵气也没沾上,这嘴反而比以前还油腔滑调。”

朱由校这么一说,在场的官员都忍俊不禁的笑将起来,也都羡慕这魏忠贤能得到皇帝陛下如此亲切说话的宠幸,羡慕归羡慕,众位官员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比不上魏忠贤的,毕竟魏忠贤是从小陪朱由校长大的。

跟着朱由校的王承恩是魏忠贤离京前推荐给朱由校的,也算是王承恩的贵人,因而王承恩也不敢跟着笑话,倒是李明睿不由得从旁说道:“魏公公这是见了陛下欢喜的忘了形,陛下可不能因此错怪了人家魏公公。”

“也罢,人家李阁老为你说话了,朕也不敢再说你了”,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位红袍加身的中年人就是新近位高权重且在最近倒北宗孔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内阁阁老李明睿。

虽已经离京,魏忠贤并没有不关注京城的动态,对于李明睿也是早有耳闻,如今得见真人,且还被陛下亲口称呼为“李阁老”,魏忠贤更加笃定这位新进阁臣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便也想李明睿拱了拱手。

李明睿也还了礼,他也在打量这位曾经权倾朝野如今独掌江南的内廷大佬,要说起来,李明睿知道自己在官场的崛起就是因为他对魏忠贤的参劾,他的这一纸参劾让魏忠贤从司礼监的位置掉到了南京当镇守。

李明睿不确定这位从小陪伴陛下长大的老太监是否忌恨自己,但他能确定的是陛下并未有真正要弃用过魏忠贤,所以李明睿从未再在朱由校面前诋毁过魏忠贤半句,甚至还会时不时的夸上魏忠贤几句,比如像今天这样。

朱由校见这李明睿和魏忠贤互相敬礼,倒也有些高兴,内外臣僚虽说在权力上有矛盾,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做到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和最基本的和睦,这样才能使得朝廷的党锢之争消弭于无形。

“你就是魏国公徐弘基?”朱由校这时候走到一满脸胡须,黑脸大耳的老人面前问了一句。

徐弘基忙回道:“正是微臣,微臣恭迎陛下巡视留都。”

“当年魏国公徐达将奴役我华夏近百年的鞑子驱赶回漠北,收复数百年被胡人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不仅仅是我大明的第一大功臣,也是我汉人数千年的大功臣之一,其功勋不低于汉之卫青去病,唐之李靖,宋之岳飞。”

朱由校说着就转身对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李明睿,你待会和魏国公商量一下,安排个良辰吉日,朕要在祭祀孝陵后祭祀祭祀这些为大明为华夏立过大功劳的功臣勋旧,尤其是魏国公徐达。”

李明睿和王承恩领命后,徐弘基忙跪下谢恩,却被朱由校扶了起来:“不必如此拘束,说起来你们徐家与我们朱家从太祖爷开始就是亲家,朕只希望日后倘若大明有难,你们可别弃大明而去,学一些世家认贼作父,要记住,一旦没有了大明,你们什么都不是,朕也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再有你们祖上遗风,提到跨马为我大明再战沙场,扩万里山河。”

朱由校这么说,自然也是有提点徐家的意思,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国公的确投降了满清,但最后依旧落得个被贬为庶民的下场。其实,这也很正常,徐家对于大明而言的确是开国元勋之家,但对于大青果,什么都不是,满清宁愿养一群没用的八旗兵也不会养你大明朝的元勋。

徐弘基不知道自己儿子徐文爵日后会投降满清,但他还是听明白了朱由校警惕自己徐家的意思,再一想到刚不久被屠满门的北宗孔家,徐弘基不由得暗自一惊,吓出一身冷汗,的确如何朱由校所说,他徐家可不是孔家,没有在儒林中的然地位,现在历经百年也没在军中有什么影响力,因而真的是只靠着祖上的荣光仰着大明的恩惠过日子。

一听朱由校这么说,他便忙不迭地道:“陛下放心,微臣不敢做不忠于大明之事,徐家也不会有这样的不肖子孙,若果真有,微臣第一个饶不了他,别说征战沙场,陛下就是现在要微臣的脑袋,微臣也无二话。”

“此话严重了”,朱由校说着就看向了南京吏部尚书王永光:“王永光,南o京防务如何,虽说天下承平,但也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方面要谨防再出现嘉靖年间一小股倭寇就能闯到留都城下的事件,一方面也得时刻注意江防,鞑子威胁依旧在,谁也保不准,他日会不会再出现北宋靖康的事,为未雨绸缪计,我们大明也得有自己的采石矶,而那时留都的战略地位会很重要。”

南o京兵部尚书是南京职能最为重要的六部堂官,王永光也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见朱由校说起南o京的防务来,倒也对答如流,不过在朱由校听来,却也不过是老调长谈,但现在自己也精力有限,更何况南o京的防务日后到底是否依旧还有战略意义也未可知。

在听完王永光简要的汇报后,朱由校就转身对魏忠贤道:“我们如今堵在这城门,影响百姓生活,还是快些进城吧,朕倒要看看这六朝古都的风貌,当年太祖在这里登基而建大明,也不知道是两百年风雨过去,是何光景。”

朱由校说着就自己先一步上了龙辇,且刚一入城就听得不远处传来报童的声音:“卖报,卖报,北宗孔门因谋反事被除,南宗孔门至此成为孔门嫡系后裔!凤阳巡抚马士英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征收商税,到底是顺应民意之举还是与民争利之恶政,张巨子对此颇有意见。”

第四百零二章 当古典军队遇上近代化步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孔胤植气急败坏第两百八十六章 皇太极恼羞成怒与东厂来武昌第三百一十章 检阅禁卫军第五十二章 让朱由检进京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销烟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一百章 情报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三十七章 出宫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来是这位大能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风八面的南京礼部尚书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两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离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九十七章 劫粮之凶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对付第一百一十七章 鞑子来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四十三章 启蒙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两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三百零七章 满桂见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卢象升对吴三桂的羞辱第五百七十六章 内阁又添新人第两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离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潇洒的魏忠贤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家口堡会见林丹汗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两百九十章 山呼万岁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传动员鞑子普通民众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四百一十二章 会表演的李阁老第一百四十四章 温体仁拜访刘宗周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汉奸鲍承先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一百章 情报第三百五十二章 阁老送阁老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亲自为诱饵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事上高压经济文化上低压第两百五十八章 郑氏海盗是个大问题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阁老斗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叹华夏古人的伟大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四十三章 启蒙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击法兰西马赛港第两百六十二章 张岱恨藩王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出山海关第八十七章 挑拨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一百二十章 无良文人范文程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