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

刚刚进入帐中,李德全就连忙帮康熙把雨服取下,又把一套干爽的衣物递到康熙面前,心疼地道:“主子您又是何必呢?这么大的雨,万一主子受了风寒,奴才们可怎生是好?”康熙随意地一笑,并不接,只道:“不碍事。这次兵部贡上来的雨服着实不错,朕也没淋着。此处雨势如此之大,朕倒是有些忧心费扬古的西路诸军,你这就从备用的雨服之中拣选出一件着人送到费扬古处,说是朕赏给他的。”说着,又看向正拿着太监送上来的热手巾胡乱拭擦着自己颈上雨珠的胤禛,关切道:“你可还好?朕记得你年幼时身体有些弱,今日陪朕雨中立这一个时辰,经得住吗?”胤禛连忙停住了手,道:“儿臣无碍,现在儿臣结实多了,多谢皇阿玛垂爱。”料定父子俩必有一番对话,李德全便悄悄离开了帐子。

康熙招呼胤禛一同坐在榻上,道:“前几个月你一直在操练两支火器营,可有什么心得?”胤禛知道康熙有心考较,便道:“回皇阿玛话,儿臣以为,军器之中,无猛于鸟枪火炮者,其势甚烈,其力甚大,实为战阵之利器。此次操练火器营,儿臣也是存着这个想头,要将火器战力完全发挥出来。此番再讨葛尔丹于戈壁瀚海之间,多为开阔地势,敌军必然使其马军以为冲击先锋。因而,挫其马军锐气便为首要之务。儿臣等几人商议下来,以号角为令,首先以火器营步卒举鹿角护火炮齐进,以防葛尔丹敌军骑兵冲击,鸣金则止,再齐发枪炮,不但可阻其攻击势头,更可趁势令其马军阵脚自乱。九进之后,至第十次,便连发大炮轰击其后阵,火器营马步军同时不间断地循环连发鸟枪,经此排击之后,各队再抬开鹿角为一门,后二队马兵依列而出,于鹿角前列队整齐,闻号令即可大举突进,直捣敌军主将所在。”

康熙仔细地听了,心中暗暗赞叹,道:“此阵听来还有些名堂!你等可操练纯熟了?若是遇敌欺战之时,诸营可否如你适才所言一般进退有序?”胤禛确实演练过多次,但此时却也不敢夸下海口,便老老实实道:“皇阿玛面前,儿臣不敢妄语。只能说当大略如此,战场之上,情势变幻莫测……。”康熙看出胤禛有些紧张,微微一笑,道:“朕可没有让你立军令状,也没有要责难你的意思。你们能动这份心思,朕已经很欣慰。”胤禛被康熙看透了心思,倒有些难为情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两人随意说了一会儿闲话,康熙仔细侧耳听了听,道:“刚才雨势声颇大,此刻倒仿佛已经停了。胤禛,可愿再走一趟,随朕一同巡营?”胤禛立时起身道:“儿臣恭请皇阿玛留在御帐歇息,儿臣带几人去便可。”康熙却不答应,一定要亲自前往,胤禛也只好跟着康熙身后又一次出了御营。

此时胤禛身上的湿衣已经半干,吹在凉风之中,虽然还有些透着寒意,却总算比在雨中强过了数倍。骑在马上,胤禛一面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之中微微泛上来的土腥气,一面仔细观察着四周的情形。看到康熙突然住了马,胤禛便赶上几步,道:“皇阿玛可有吩咐?”康熙略皱了皱眉头,从怀中拿出一块西洋怀表,看了一眼,道:“朕见路上泥泞,倒有些担心粮草运送。瞧着这个钟点,也该是今日粮草到达的时辰了。”言罢,抬头远眺,地平线上却是什么都没有。

胤禛劝慰道:“皇阿玛请宽心,此番是于成龙督运。于大人素来行事仔细用心,儿臣料他有备而来。”

康熙点了点头,又看看路面,没有再说什么,却驻马不肯回营。胤禛无奈,也只好在一旁等着。随行的还有十余名侍卫,三三两两地围在身后。有几个胆大的,便开始小声地聊起天来。康熙虽然没说什么,可胤禛却注意到,他的面色愈发凝重起来。

过了三刻,终于远远走来一队骡车,瞧情形,正是运送粮草的车队。大约是路面难行,车行速度甚慢。康熙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一纵马缰,竟然自己亲自迎上前去,胤禛也是暗舒了口气,匆匆也在马屁股上加了一鞭。

走到近前,就见车队领头有一名骑在马上的官员,围帽也歪了,缨子散到了一旁,只起花珊瑚的顶子还有些光亮,脸上沾满了泥水,连胡茬上都是一块一块的泥点子。此人大约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面庞如刀刻一般棱角分明,只眉头紧锁着。看到来人,官员明显一愣,待看清康熙的面容,慌忙下马跪在泥泞之中请安道:“臣于成龙恭请皇上圣安。”其他人也纷纷随之而跪成一片。

康熙看着于成龙,又动情地看着车队之中的官员士卒,每个人无一例外都弄得泥猴似的。感到自己眼角有些湿润,康熙掩饰地轻咳了一声,温言道:“尔等辛苦了。都起来吧。”

于成龙这时才稍稍抬起头来,看着康熙略带着些憔悴的面颊,不禁感慨不已。自康熙二十七年起,于成龙在左督御史任上多次参奏时任河道总督的靳辅靡费钱粮,并未实心修筑河工。及至靳辅被罢,含恨辞世,于成龙自己就任河督时,便将以往靳辅所修河堤纷纷废止,终于导致决堤而洪泛千里。康熙当时下严旨斥责,云:“尔排陷他人则易,身任总河则难。”更有“于成龙为人胆大,凡事必欲取胜,其所奏之事只徇人情面,欲令人感彼私恩。夫攫用人才乃朝廷之大权,非为臣者市恩沽名所科擅行之事也。”的诛心之论,于成龙感愧惶恐之余,便自己上折子求极刑以谢天下。没想到康熙却只给了于成龙一个革职留任的至轻处分。在此番开战之后,更将已经在家守制的自己夺情起复,以原衔总督中路粮草,使于成龙深感圣恩,下定决心死命报效。因此,每日押送粮草于成龙都亲自力行,今日突遭大雨,一路行来艰难,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个时辰,让他焦心不已。没想到,皇帝竟然亲迎至此,还如此暖言宽慰,不由让于成龙鼻内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就地叩首道:“臣误了军粮的时辰,论军法已是有罪,岂敢再当得辛苦二字。臣见圣上愈加清瘦,必为劳心费神所致,此皆为臣等无能,臣自请重罚,方可弥补臣愧疚之万一。”

康熙闻言,知道于成龙的性子,便也不多语,亲自下马将于成龙扶起,道:“振甲,朕知道你的心意。你勤苦劳力,朕看在眼里,也深以为然。以前北溟(老于成龙)也曾经上折举荐于你,朕深为朝廷能得两位于成龙而庆幸!”

这话听在于成龙耳中,什么劳累都一扫而空,声音带些颤抖,道:“臣得君上褒奖如此,死而无憾也。”

第267章 尘埃落定(十)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83章 出征(六)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258章 尘埃落定(一)第326章 万寿(三)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329章 万寿(六)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6 反思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164章 国事家事(二)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171章 南巡(二)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6 反思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72章 尘埃落定(十五)第170章 南巡(一)第111章 嫌隙(六)第382章 问鼎(六)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169章 封爵(二)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226章 浑水(七)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62章 河务(五)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四)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81章 出征(四)第23章 兄弟(一)第76章 从军(七)第221章 浑水(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75章 从军(六)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28章 万寿(五)第77章 从军(八)第217章 惊变(十三)第17章 围猎(一)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161章 河务(四)第187章 惩戒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198章 风雷涌动(五)第324章 万寿(一)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77章 问鼎(一)第328章 万寿(五)第222章 浑水(三)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210章 惊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