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围猎(四)

康熙环顾了一周,说道:“朕向来以狩猎为习武,围猎并非为了一已之享乐,而是时时提醒我满洲儿郎,我大清朝一统天下从何而来?怎能忘了太祖太宗马上创业、弓矢定基?”

“而今,天下已定,”康熙瞧着众臣说,“有人就以为可以花天酒地、娱乐升平了。朕所以不断称狩,岂是贪图口舌,馋这一块鹿肉?还不是为了未雨绸缪!”说到这里,他伸手指向御幄的上方,那里悬挂着他的御书“居安思危”牌匾一方,接着说道:“居安思危,这是太皇太后慈训。朕时时、处处不敢忘记,每天清晨先要默诵三遍才听熊赐履师傅进讲,尔后方赴早朝。就是出京巡视也要带在身边,尔等莫非可以放任自己吗?”

众臣皆离座谢罪,低声说道:“皇上,奴才等有负圣望,知道错了。”

“知道就好。”康熙招手命一等侍卫武丹近前,说道:“赏四阿哥一具鹿尾,他今天首次射猎就猎得黄羊一只,当得赏赐。”

胤禛从武丹手中接过那具烤得焦黄的鹿尾,感激地说:“谢皇阿玛御赏。”

康熙笑笑,道:“好了,尔等也不用过于紧张,朕也就是有感而发,今天还是要一起君臣同乐,不谈这些了。胤祉,你接着说笑话吧。”

胤祉恭敬地起身答道:“儿臣遵命。儿臣最近复读论语,听师傅说了一个笑话,在这里和皇阿玛以及诸位大人同乐。”

康熙颔首赞许地笑笑,示意他说下去。

胤祉恬静地开口道:“唐朝中和年间,有个节度使叫韩简,性子粗鄙,每次跟文人对话谈吐,总是不能知道那些饱学之士在讲些什么,自己常为这种事而感到耻辱,于是就召请一个孝廉(举人)讲《论语》中的《为政篇》,听到了“三十而立”一句,隔日,对从事说:“现在我才知道古人的朴实,年纪到三十才能站立行走。”

康熙一口酒正含在嘴里,听到这里,全喷了出来。众人也哈哈大笑,高士奇更是笑到连话都说不出来。

过了一会,康熙才好不容易笑停了下来,道:“老三说的好,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们。”康熙点点在场的几位一等侍卫,道:“也要学着读读书,你们都是朕的亲近之人,朕不能总把你们捆在身边,迟早要放了出去。读书,修身,养性,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啊。”

几位侍卫恭谨地说:“奴才一定遵从圣命,多多读书。”

康熙命人又赏了三阿哥一本论语的王阳明批本以为赏赐。

接下来,康熙转头看看胤禛,道:“胤禛,你年纪虽小,但是也开始读书了,朕不为难你一定要说个笑话,但是当着诸位大臣,让皇阿玛也看看你的学业进展如何。”

“着”胤禛朗声答道,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皇阿玛,诸位大人,胤禛最近读了一首皇阿玛的诗,今天正好应景,胤禛献丑了。”

然后,不急不缓地将前些天顾八代师傅传授的康熙的围猎七律背诵了出来。

昼漏稀闻紫陌长,霏霏细雨过南庄。

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

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

初晴少顷布围猎,好趁清凉跃骕骦。”

吟诵完毕,胤禛一脸向往,道:“儿臣初听这首诗,就被皇阿玛诗中的气势所震撼,此次有幸奉皇阿玛旨意随行,儿臣得以亲见围猎的场面,更是心襟汹涌,皇阿玛箭无虚发,只一天就猎获鹿二十一只,黄羊十六只,皇阿玛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

众人闻言,无不纷纷符合,只是太子心中颇有不满,心道:“老四这小子,人小鬼大,忒不地道,马屁拍的也太顺了。”

康熙哈哈一笑,道:“难得顾八代还记得朕几年前的游戏之做,难得你能一字不错的背出来,只是,朕要你们记得,朕更要你们做我大清的巴图鲁。能够好好帮衬阿玛,成为朝廷的柱石。”

几位皇阿哥一起拜倒称是。康熙也赏了胤禛一柄短剑,胤禛兴奋不已。

众人一起又进了一些鹿肉,酒过数巡之后,才散了去。

第二日,围猎重又开始。康熙因为前日没有遇到大型野兽,特地命令兵丁重又进行合围,自己则率众阿哥卫士向山上行去。

走了一阵,康熙仿佛看到了什么,微颦了一下,一松缰绳,坐骑忽地一声蹿了出去。众人-好生奇怪,连忙催马相随,一时间马蹄雷鸣,尘土云卷,围场上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突然,康熙猛地勒住马,挺身四顾,随从们也一齐勒住马,看向皇帝。四下一时无声,只有几股尘烟,突过马群,飘向前方。康熙帝高声喊道:

“此处是何地方?”

“南山!”有人答道。

“南山是何处?”

众人好生奇怪,南山就是南山,为什么还问是何处?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康熙转问太子:“胤礽,这是何处?”太子转眼一想,忙说道:“此处是皇阿玛围猎之处!”康熙轻轻哼了一声,说:“再好好想想!”

太子心里有些慌了,不由得看了看周围的兄弟几个。大阿哥胤褆连忙抢过话头:“儿臣知道,这是皇阿玛数年前打死黑熊之处是也!”

康熙一听,越说越离谱,不由得有点火起来了,正想训斥,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喊:“此乃大将军图海大胜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和罗布藏丹增之地也!”

此人正是少詹事高士奇,高士奇为此次围猎做了不少功课,南山附近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都如数家珍,果然,康熙微微点点头说:“不错,五年多以前,察哈尔部的布尔尼勾结罗布藏丹增,乘着朕平叛三藩,缺兵少将之际,率领数万人来攻京畿,朕是难为无米之炊,京中只有两万兵众,如何抗敌,正犯愁之际,图海进言,愿领各王府宗室家奴旗下人,整兵成军,前来平叛。七月末,叛军至此,没等他站稳脚跟,图海给以迎头痛击。布尔尼兵败身亡,罗布藏丹增只剩下三千败军逃回科布多。此乃浴血大战之处,保国之大役,汝等尽皆不知!何以铭记先祖创业之艰辛,何以坚守当今万里之疆域?而今你们只知开口兵法战策,闭口诗书礼义,却数典忘祖,全然不知保国之道,如此下去,百年之后,我大清王土安在!”说罢,长叹一声,久久不语。

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7 成长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383章 问鼎(七)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旅欧杂记布鲁塞尔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330章 万寿(七)第42章 麻烦(二)第252章 议储(五)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140章 二征葛尔丹(七)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5 诤臣第252章 议储(五)第172章 南巡(三)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364章 风云渐起(十)第86章 首战葛尔丹(二)第288章 督抚之争(十四)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80章 问鼎(四)第93章 又生风波(一)第80章 出征(三)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250章 议储(三)第260章 尘埃落定(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191章 风雨欲来(四)第162章 河务(五)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82章 出征(五)第229章 浑水(十)第228章 浑水(九)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132章 管中窥豹(一)第168章 封爵(一)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210章 惊变(六)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377章 问鼎(一)第107章 嫌隙(二)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56章 议储(八)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第380章 问鼎(四)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27 伤逝一第126章 暗潮汹涌(三)第288章 督抚之争(十四)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29章 伤逝(三)第208章 惊变(四)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160章 河务(三)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160章 河务(三)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76章 从军(七)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326章 万寿(三)第378章 问鼎(二)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42章 麻烦(二)第35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