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修行

4.修行

胤禛这些天喜忧参半。前些日子,六宫太监副都总管李德全过来宣旨,康熙封了胤禛一个固山贝子爵。胤禛猜想,历史可能由于自己的穿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清代初期诸皇对分封皇子大多很慎重,甚至有皇子至死也未得封的情况。

而事实上的胤禛,也是二十弱冠之时才得到了贝勒的爵位。而且就那是而言,也算是阿哥中得封爵位较高的。虽然现在只是封了贝子,但是却有了大幅的突破,毕竟时间上将近提前了十五年。然而,紧接着就是烦心事了。康熙在上谕中称:皇四子胤禛虽年在髫龄,然深肖世祖章皇帝,秉事持正,一心向佛,特谕着皇四子带发修行大名寺,修五根正思惟云云。胤禛其他听得是云里雾里,但是有一条他可是听得清楚明白:他就要被发去做和尚了。

回到自己的房中,胤禛就一个人坐在炕沿上生闷气,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阿玛是怎么想的。他费尽苦心好歹就是为了给康熙留下一个好印象,想照着原本历史的轨迹,让康熙以后能在立储之时,能在二阿哥以外有个选择。但是,会不会是自己太心急以至于弄巧成拙,以至于被一脚踢出宫门?抑或是表明自己已经被排除在立储的名单之外?但是,仔细想来,带发修行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或者只是说明康熙想多磨练一下自己?

上谕之中还提到胤禛深肖其皇祖父,这句话,含义颇深。虽然康熙对顺治这位父亲没有多大的认知,但是就总体而言,他除了对其因董鄂妃而无心朝政以至最后郁郁而终稍有微词以外,对于这位清世祖还是颇为崇敬的。所以以胤禛类比顺治到底是福是祸,一时而言,却也未可知。胤禛思绪纷飞,脑袋都想得疼了。

胤禛一个人正呆呆想得出神,门外突然传来太监的通禀:“佟贵妃到。”胤禛苦笑一声,站起身来,然后就看到门帘一挑,副都总管太监高群一脸媚笑地引着佟妃走进屋来。

高群满脸生花,忙不迭地请了个安:“奴才给四阿哥请安。”

胤禛手一抬,虚扶了一下:“高安达,这儿就皇额娘和我两个,闹什么虚礼啊。”

然后规规矩矩地打了一个千:“儿臣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儿臣过去就是了,让皇额娘来儿臣这里,儿臣惭愧。”佟妃照顾了胤禛几年,早就习惯了此子早熟的“大人”腔调,此刻也不以为意,走了过来,伸手将胤禛扶起。然后盈盈地走到炕桌旁,坐了下来,示意胤禛坐到近旁,先是笑笑地看着胤禛,却又一言不发,胤禛一肚子的疑问,却也不肯明说,只是静静地等候,面上也不动声色。

过了一会,佟妃终于开口了:“四阿哥可接到皇上上谕了?”

胤禛站起身来答道:“儿臣今早恭迎了皇阿玛的旨意。”

佟妃终于忍不住道:“四阿哥现在封了固山贝子,这是一件大喜事啊。”

佟妃等着胤禛撒欢耍娇,她其实并不指望胤禛能有什么反应,小孩子,未必懂得固山贝子意味着什么。

不想胤禛只是笑了一笑,道:“这是皇阿玛和皇额娘给儿臣的恩典,儿臣现在年纪尚小,也寸功未立,受如此的重爵封赏,儿臣愧疚。”这句话倒是透出了胤禛现在的懊恼,佟妃听后好一阵没有言语,高群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悄悄地退了出去。

半晌,佟贵妃才缓缓道:“四阿哥现在读书了,连讲出来的话都和从前不一样了。而且四岁封了贝子,也算是了不得了。我倒是想问问四阿哥,四阿哥这些话都是和师傅学的?”

胤禛闻言大惊。他怎么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失望之下的他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难怪佟妃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他太把自己心目之中的历史当回事了。前面闻听上谕之后震惊,让他一时没有能够调整过来心态。他马上提醒自己,凡事欲速则不达,他可不想再引起什么“误会”。

胤禛连忙过去拽着佟妃,笑吟吟地说:“皇额娘,您一猜就猜着了,师傅说,如果皇阿玛叫儿臣,儿臣就要这么回皇阿玛。”然后偷偷瞧了一眼佟妃的脸色,发现佟妃脸色稍霁,暗暗心中舒了一口气,接着道:“皇额娘,皇阿玛封了儿臣一个固山贝子,贝子以前谙达们告诉过儿臣,但是固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儿臣上山去?”

佟妃至此再无疑虑,忍俊不禁道:“固山贝子就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咱们满洲的爵位,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傻孩子,那些太监们都是小半瓶醋,居然还在你面前晃荡,以后再听到他们胡说八道,就把他们都叉出去。”

然后又仔细叮嘱道:“以后师傅教你的,也得看怎么说,你要是真得这么在你皇阿玛前面说了,你皇阿玛一准知道这是你师傅教的。这可是讨大没趣了。”胤禛点点头,躬身道:“儿臣记下了。”

这时,佟妃却又伤感起来,道:“你皇阿玛要你去大名寺修行,你小小年纪,就要离开额娘。”说着,不由得泫然涕下。胤禛此刻就算是满脑门不爽,也只能装天真了:“额娘,儿臣还从来没有出过宫呢,儿臣想出去看看,只是儿臣舍不得额娘,额娘陪着儿臣出去好不好?”

佟妃苦笑着说道:“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皇额娘这辈子怕是要终老与此了。”胤禛心中暗暗叹息,嘴上却道:“那儿臣就去求皇阿玛,让额娘陪儿臣一起去。”佟妃一把搂住胤禛,道:“你有这份心,也不枉额娘疼你一场。”

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324章 万寿(一)第252章 议储(五)第177章 南巡(八)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80章 出征(三)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258章 尘埃落定(一)第28章 伤逝(二)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130章 暗潮汹涌(七)12 郊迎二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106章 嫌隙(一)第188章 风雨欲来(一)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210章 惊变(六)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222章 浑水(三)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84章 出征(七)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12 郊迎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60章 河务(三)第287章 督抚之争(十三)第73章 从军(四)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第211章 惊变(七)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256章 议储(八)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1 诞生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2 在禁苑的生活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48章 议储(一)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78章 出征(一)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289章 督抚之争(十五)第228章 浑水(九)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21章 围猎(五)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116章 家宴(四)第178章 南巡(九)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256章 议储(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257章 议储(九)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223章 浑水(四)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170章 南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