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

“表叔,家父既然遣姪女前来劝言,正是明白您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险境,此事家父虽有洞悉,却暂时没有禀呈天听。”旖景将嗓音压得低沉,一双勾勒得媚色夺人的眼角,烟紫妆脂浓郁。

阳泉郡王被面前少女神秘而兴奋的神情带动,浅透灰败的眸色迸出一丝明亮,但又像飞速坠落的流星一般,极快地没入黯沉,唇角虽卷,更是浓郁的苦涩:“五娘也说只是暂时。”

卫国公既然已经洞察金相之谋,无疑会防范周全,金相欲擒大长公主等家眷要胁卫国公投诚之计再无成算,卫国公当然也不会主动“投诚”,眼下尚未禀报天子,不过是因金相尚无行动,手中没有谋逆的实据罢了。

谋逆事大,可不能轻易涉及。

但金相作动只是迟早,这事已经无可转寰。

阳泉郡王长叹一声:“五娘有所不知,当日霍真将那‘遗诏’展现面前,又称已经联合袁起,只要我一封加鉴密函抵湘,便是东风之助……”

当时阳泉郡王突见“遗诏”,思及父亲所受冤屈,情绪未免激愤,再兼着金相既已策动,他就算坐壁上观也难逃大逆之罪,在“替父报仇”与“身陷绝境”的双重压力与鼓动下,不及细思,便做出了“绝地反击”的冲动之举,亲书一封密函,又加盖了他的郡王印鉴,交金相传抵湘州,以证实“遗诏”的真实行,打消袁起顾虑。

冷静下来之后,阳泉郡王也意识到这一“罪证确凿”当真让他陷入九死一生之境,以金榕中之狡诈阴狠,万无放着康王这个外甥不顾,奉他一个外人为主的可能,却也是无可奈何,唯有满腹忧虑,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于袁起能保他平安。

只这时他直言相告之后,却见旖景并无惊慌神色,却仿佛早有预料一般,重重颔首,不由又是一怔。

委实,这一点又被虞沨所料中的——金相为了打消袁起顾虑,仅凭一人之言加上姚会莫名身亡还不够份量,必须要阳泉郡王出面,才能让袁起死心踏地,阳泉郡王当然不能堂而皇之离京,也只能以密函说服。

“无妨,袁起之所以答应金相起事,看的就是威国公当年旧情,必不会使表叔陷入险境,只要表叔依计行事……”旖景低声飞速而语:“如此,这场迫在眉睫之兵乱便能消弥无形,表叔非但没有谋逆之行,更有平乱之功,那封密函只消袁起一毁,哪里还有什么罪证。”

这一回,阳泉郡王的沮丧之情彻底扫尽,置于茶案的一拳稍稍握紧,骨节分明。

却忽然眸中一沉,似笑非笑地看向旖景:“卫国公难道不担心我一离锦阳险境,赴湘之后会有二心?假若我有湖南卫军护持,无性命之忧,大可借着‘遗诏’起事。”

这的确是个关键变数,关系到虞沨生死安危的风险所在,也是他纵有全盘计划,却只有五成把握的原因。

旖景微一蹙眉。

阳泉郡王语音稍冷:“或者是卫国公的盘算,借着我‘循逃’途中之际,将我斩草除根。”

若是不能打消阳泉郡王的饶幸与疑心,这一计非但不能保证虞沨平安,甚至会弄巧成拙,反而致使谣言四起、兵祸内乱、威胁君权,便是卫国公府与楚王府,也极有可能会被卷到万劫不复之地。

旖景深深吸了口气,神情严肃:“表叔,倘若家父真有此心,何需如此大废周章?便是眼下手中并无实据,金相势大,圣上不能以捕风捉影将其治罪,可表叔处境本就艰难,圣上为防万一,只怕也会对您未雨筹谋。”

形势很明白,一旦天子得知金相有利用阳泉郡王之名,质疑帝位合法性的可能,就算因无实据,又忌惮金相身后之势,暂时动不得那头,但也会拿阳泉郡王开刀,使奸党先失一面起事“旗帜”,陷于被动。

卫国公只消轻轻一句话,虽说不能弥消兵祸,便能使阳泉郡王陷于死地,又能保全自身,——就算金相起事,圣上还得依赖卫国公拱卫京师,而凭着湖南一省卫军与直隶的散兵闲勇,万不可能颠覆皇位,卫国公有平乱之功,家族必会更显尊荣。

不过兵乱一起,必殃及百姓苍生,以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但假若卫国公府只为家族私利,万不会以百姓苍生为念,竭力弥消兵祸,担着说服天子将大任交予阳泉郡王,“放虎归山”的风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卫国公府对阳泉郡王都没有恶意。

旖景再从袖子里取出一信——正是虞沨的家书,为了今日说服阳泉郡王,卫国公向楚王求得。

“实不相瞒,洞悉此次阴谋者并非家父,而是楚王世子。”

阳泉郡王再是一怔,虽伸手接过信函,并不急着看,眼角斜展,深怀疑惑:“世子既已洞悉,那么,难道抗旨不遵,未有前往湘州?”

倘若真是如此,金相所有谋算便将落空,这回起事连一成胜算皆无,不过是濒死挣扎而已。

旖景只觉眼角涩痛,垂眸掩了忽生的泪意:“为了避免无辜百姓,与湖南、直隶十万卫军卷入金相因一己之私行大逆不道之祸,世子虽已察觉阴谋,却依然身卦险境,竭尽所能使兵祸消于无形,他早有赴死之念。”

阳泉郡王半信半疑,展开信函看来,神情却越渐沉肃。

“表叔见信即知,无论您决意如何,楚王都不可能为世子安危,受金相挟制,行此大逆之事,表叔倘若执迷不悟,无非是连累了湖南都司卫军与数地百姓受战乱之祸,最终也只能是兵败身死,背着大逆不道之罪名,受后人口诛笔伐,身败名裂而已。”

当楚王与卫国公不受威胁挟制,金相之乱纵使不可避免,但结局已经成了注定。

阳泉郡王看完密函,也是长叹:“一切竟早已被远扬洞悉。”又细细再看一回信中,虞沨那番推测——关于金相为自己安排的“结局”,阳泉郡王眸光一黯:“我似乎已经没有选择,只有依计行事,才有一线生机。”

在旖景迫切与坚定的注视下,阳泉郡王沉吟片刻,终是有了决断:“好,只要圣上还信任我,发誓决不辱命。”

旖景只觉心头巨石一放,缓了几分悬挂,但却不能轻松一分,更添切实沉重。

她能做的,也仅只于此了,而阳泉郡王是否能如承诺那般“矢志不移”,并且是否能平安抵达湘州,委实是她难以掌控的变数。

也只好暂且相信,眼下这番利害攸关的分析,能使阳泉郡王再无迟疑犹豫。

——

杜宇娘离开的时候,得阳泉郡王亲自送出角门,据说情态十分亲密。

落在郡王府诸人眼里,不由为那绿苹姑娘唏嘘——原本以为她才是“真爱”,但眼下看来,阳泉郡王心目当中,未必只她独重。

自然无人察觉,其中别有洞天,这一场“争风吃醋”的风流韵事,竟干系到那场暗中酝酿的恶浪风波,从迫在眉睫,到消于无形。

只杜宇娘隔着车窗与阳泉郡王依依惜别之后,当车轮轧轧,离了这玉堂金厥,忽闻旖景轻叹:“真恨不得在此长住一时。”

杜宇娘大感疑惑。

自是不能体会旖景巴不得利用这短暂的“风平浪静”,寸步不离表叔身边,极尽说服警言的迫切心情。

旖景以为,今日一行虽不能保证阳泉郡王彻底“心说诚服”,但是起码,得知郡王对金相深怀戒备,既有一线希望,能保安好,起码不会再受金相挑拨威逼,行那必死无疑之事。

也算是,达到了起初策定目的。

那么接下来,就看卫国公与楚王能否说服天子了。

随着并州疫情平息,原本应由虞沨押解归京的施德等一应涉案罪臣,这时已被三皇子押回锦阳,困于诏狱,却因着皇子遇刺一案,天子暂且无睱亲审。

但关于弹劾金榕中为主谋指使的奏章,早已堆积天子龙案。

当然,也有弹劾秦怀愚居心叵测,借题发挥者,甚至有人直斥并州一案,实属秦怀愚一手操纵之阴谋,目的便是为了陷构金相——这一群人,自然是与金榕中祸福相依的党羽,既有朝臣,又有地方勋贵。

两相之争,已到你死我活之境。

关于金相之罪名已经累积上了二十桩,相比之下,秦相背上也有一叠黑锅。

每日朝会殿议,争论更是越发激烈。

秦相自己怕是也已计算不清,是第几回求见乾明宫,声泪俱下地恳请圣上明察,将金榕中问罪诏狱。

而这一日,天子总算是有了疑似意动的态度。

“爱卿,朕知道无论并州一案还是皇子遇刺,都与金相大有干连,可却缺乏实据……诸位臣子弹劾,大都是推断妄测之辞,无一实据指证,这时问罪金相,怕是不能使群臣俱服。”

这是暗示——你们与其空口猜测、义愤填膺,莫如用证据说话。

秦相自然明白,圣上针对的是皇子遇刺一案。

遂心领神会,开始往“查找”落网之鱼为证的方向发挥。

天子见秦相知情达意,也是龙心大慰。

当然,他心知肚明,三皇子遇刺一案不似表面上那般简单,金榕中纵使嫌疑最大,但真凶究竟是谁,尚且不能确定,唯有肯定,应与秦怀愚无干,否则,他也不会做这出头鸟,无凭无据之下,便将罪名往金榕中身上钉。

假若真是秦怀愚一手策划,早有蛛丝马迹指向金榕中,而他自己,决不会一早出面,妄断推测,非得等到天子意会,才去寻那“罪证确凿”。

只天子这时自然也没想到,这一盘扑朔迷离的棋局,却是四皇子一手布下。

四皇子的计划的确万无一失,他才不会自曝人前,也不会自作聪明地抛出罪证,指向金相。

便是坐等这一潭浊水越发浑黑,一旦天子示意,要用证据说话,自然有人心领神会地四处搜罗所谓“确凿”——只要天子已有“先见之明”,又怎么会追究那证据是否如实?

四皇子更加不会露出半分马脚,清白无辜得很。

而天子未必不会怀疑三皇子遇刺一事关系储位,但这事涉及诸位皇子,当然得慎之又慎,万不会大肆查证,表面上也只能让金相先坐实这个罪名。

就算暗察,能将幕后真凶揪出,但手心手背都是血肉,天子又怎么会舍一保一?警告也好,惩戒也罢,也只是暗中进行而已,毕竟祸起萧墙,实在有碍天家尊严。

所以,四皇子以为,“刺杀皇子”的真凶只能是金相。

他半点没有忧惧,只是不甘,让三皇子饶幸得生罢了。

四皇子所料果然中的。

但却突生变故。

天子才刚“意会”了秦相,暗示已有决意,打算将金榕中置于死地。

于是这日,方才准备亲审施德一干人犯。

不料还未成行,便有卫国公与楚王两人求见。

而当日午后,天子突然诏见阳泉郡王!

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无情,不弃当弃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四百零八章 正当得意,贵客驾临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盘,实在精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为赠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获,混乱局势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细入宫,“云雀”现形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动,再无可忍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六百四十二章 黄恪归国,史载之宴第两百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反击螳螂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亲西梁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发传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情天家,谁主输赢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一百零六章 渐近重阳,途中归人第两百三十一章 旖景劝言,将计就计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时愤怒,便埋祸根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顺现形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两百四十四章 悔在当初,痴心错付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宫,便过十载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见,良禽择木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黄恪归国,史载之宴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问责,除族离家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六百一十一章 无情杀戮,冷厉逼问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七百二十八章 旧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变,久酝即发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无疑,绝不饶恕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间,明枪暗箭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