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为赠

锦阳京的这一场初雪,落势要比湘州急切,清晨分明才似飞篷,于半空且舒且卷,及到午间,乌瓦之上,青泥地里,已经铺白。

柯枝间已有簌簌落响。

一场及笄礼,这时已经结束,相比旖景记忆当中,这一世更加折腾。

因着旖景突然被恩册郡主,黄氏早前一番准备便显得有些简薄,临时又与大长公主商议,只大长公主心系那场迫在眉睫的祸乱,心思自然不在这上头,加上时日又显紧迫,也就只让更换了正宾,这当然还是太后的意思。

正宾原本定的是旖景姨母娟娘,这让黄氏多少有些郁结,担心着娟娘当众给她难堪,眼下被临时换成了太后指定的康王妃,黄氏倒松了口气。

康王妃既属宗亲,原本也是出身名门——便是太后娘家严氏,纵使太后对康王怀有戒防,对这个媳妇却相当满意。

赞者原本就是定的旖辰,太后也甚觉合意。

宫里自然有不少赏赐,已致让前来观礼的宾客,大多满怀羡慕。

虽说旖景已经是“第二回”及笄,但随着三加程序,数回更衣换妆,连番拜叩行礼,即使在雪天,也被折腾得一背热汗。

待笄礼结束,宾客被引至芳仪堂赴宴,因着是及笄礼,来者当然皆为女宾。

旖景才回到绿卿苑,又是一番更衣,换下礼服,穿上一身轻便的衣裳,才好去待客,接受众人恭祝,半分不得闲睱,连喘口气都成了急吼吼的。

赴宴者都是亲朋好友,闺阁姐妹,自是少不得劝酒祝兴的,让旖景应接不睱。

但凡有推辞之意,便得连番打趣——呦,阿景眼下成了郡主,竟在咱们面前摆起架子来,当罚酒三杯。

旖景只好闭着眼睛梗着脖子却之不恭。

还是多亏了四娘这个酒仙仗义相助,又有江月与七娘两张巧嘴挡驾,旖景总算没有被当场灌醉。

让旖景深觉诧异的是陈少夫人——这位可不是陌生人,而是安慧姑娘,眼下已经出闺成大礼,有了崭新的身份,若是以往,她就算不会当众刁难,也会冷漠不屑地距离旖景八丈远,今日竟然一反常态,成了狗皮膏药,简直没有贴在旖景身上,撕都撕不下来。

那叫一个句句奉迎,声声讨巧,旖景总算明白了小谢氏何故对安慧一个庶女疼惜有加。

待宴席进入尾声,安慧总算是寻了个机会把旖景从人堆里扒拉到个安静所在,神秘兮兮地咬起了耳朵:“阿景好事近了。”

旖景:……感情今日这般“友爱”,是来当说客的?那一世安慧可没这闲心,看来这一世自己待虞洲大不如前,倒越发成了香饽饽,引人重视。

不由冷笑,比起虞洲本人,应是镇国将军更加着紧这门亲事,才“惊动”了他家这位盛气凌人的大小姐来讨巧卖乖。

旖景因着酒意,双靥早已绯红,倒免了废力去故作娇羞,只垂眸不语。

安慧竟伸出个指头,十分亲昵地捅了捅旖景的腰:“也许不过多时,我便要改口,唤阿景一声嫂子了。”

有了这么明显的话,旖景自然不能只是垂眸不语了,想了想女儿家该有的情态,拿定主意轻啐一口:“阿慧可不能胡言。”

“怎是胡言,二哥哥的心思难道你还不明白?打小就把你捧在手心……你也别恼,这话我可没当旁人提过,阿景,我是听母亲亲口说起,今日就会与姑祖母商量呢,这下可好,咱们原本就是一处长大,打小情份就不同旁人,以后越发成了一家人。”安慧捂着嘴笑,但笑意显然不在眼睛里。

旖景半点不担忧小谢氏如何,这会子浅咳一声:“婚姻之事,但凭长辈作主,我虽与你要好,可也不该私议。”

一脸的大家闺秀,刻板严肃。

“得,是我轻佻了,就当没说。”安慧显然已经有些不耐,但还记挂着“正事”,往袖子里一掏,就取出枚清翠欲滴的鸳鸯玉佩来:“这是二哥哥给你的及笄礼,今日他没来,托我转交……”

“这礼我可不能收,还请阿慧转达,二哥哥的雅意我心领即可。”旖景连忙起身,就要走开。

安慧险些没将那句“给脸不要脸”脱口而出,神情已是大变。

装什么装!这些年间可没少收二哥的礼!

到底是一把拉住了旖景:“阿景这可是见外?咱们两家本是通家之好,来往亲近,二哥哥历来将你当亲妹子似的,小时候可没少用稀罕物讨你的好,不过是生辰礼而已,有什么收不得的?”

“那是小时候,长辈们也都知道咱们礼信往来,何曾这般避人耳目?”旖景怎会在这时偷偷摸摸地收下虞洲的东西,伸手一拂,就摆脱了安慧的纠缠。

安慧大急,这玉佩可是满绿冰种,价值不斐,虞洲亲手交托给她,就连父亲也有叮嘱,让她必须转交,没想到却被旖景拒绝。

且还要紧追纠缠,却已听旖景扬声儿:“姨母!”

安慧才见一个贵妇正往这边行来,只好罢休,冷哼一声,恢复了一身傲娇本色,当与旖景擦肩而过时,还狠狠撞了一下肩膀。

这番情形,自然落到了娟娘眼里,目送安慧远去,好一阵蹙眉瞪目,拉着旖景的手,才问发生何事。

旖景却也没多说,两三句话岔了开去,想到安慧这番举动,似乎有什么诡计,大不妥当,还是当着祖母与小谢氏的面揭开才好,便问娟娘:“原本是想与姨母说说话,只刚才瞧见祖母拉您去了暖阁,怎么这会子有了闲睱?”

这话,却也问中了娟娘的心事——她今日眼见旖景及笄,不由想起病逝多年的长姐,心里又是酸楚又是安慰,一忽儿又想到,旖辰已经有了归宿,旖景才被册了郡主,身份更显尊贵,不知大长公主究竟有什么打算,且想着套套话,关切一二,话未入题,却被小谢氏与黄氏打断,听那小谢氏一叠声儿地赞着旖景,却因着她在场欲言又止,分明是盘算着婚事,才找了个借口走开,一路思量着那虞二郎不知品性如何,但眼见黄氏与小谢氏亲近,娟娘便疑心其中有不妥之处,正在担忧。

被旖景这么一问,心念又是一转,便携同了姪女往大长公主歇坐的那处暖阁走,自是没提心头的疑惑。

却说刚才,娟娘前脚一走,小谢氏迫不及待便提说起联姻之事,话才开头,大长公主就打发了玲珑在外头守着,只听小谢氏滔滔不绝:“姑母自幼疼爱景儿,必然是舍不得她将来受分毫委屈的,只姑母也知道洲儿,那孩子别的不说,对景儿可是千依百顺,俩人几乎又是在一块儿长大,打小的情份,再没这么合适的姻缘……”

“两家本就亲厚,再者洲儿也该五丫头一声表哥,咱们这些当长辈的瞧见他们兄妹处得容洽,心里头倒也安慰,却不能把这往姻缘上头牵连。”大长公主到底还是没忍住,打断了小谢氏的话。

黄氏垂眸,看着自己腕上的一把玉镯,暗诽小谢氏太过心急,说话没经脑子,此番不是暗示五娘与虞洲早就情投意合?便是事实,长辈们心里晓得,却也不该在口头上说,倒有了几分逼迫的意思,怎不惹人反感?

更何况这两年间,五娘明显疏远着虞洲,有避嫌之意,言行谈吐更是不曾避开丫鬟仆妇眼耳,让人挑不出半分理来。

活该小谢氏自讨没趣。

“你的意思我大概也晓得,只一来五丫头才刚及笄,前头三娘、四娘婚事还没定呢,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二来嘛,太后一惯也将五丫头看成嫡亲孙女儿,她的婚事,便是我一人说了怕也算不得数,还得太后恩准,改日得闲入宫,我与太后商议后再说。”大长公主又说。

这显然就是婉拒了,任谁都不会相信大长公主在自家孙女的婚事上做不得主。

尽管小谢氏私心里头,对这位出生尊贵,又把儿子迷得神魂颠倒的“儿媳”很有几分排斥,但是经过虞栋的一番分析,为儿子将来考虑,她也承认旖景的重要性,对这门婚事存了势在必得的念头,不想却碰了一鼻子灰,心里难免气恼。

只又不能拂袖而去,且好尴尴尬尬地用言语转寰,便有些如坐针毡。

而这时,旖景与娟娘偏又一同进了暖阁。

“二婶子也在?”旖景倒是乖乖巧巧地见了礼,打量着小谢氏神情不善,便知道是在祖母面前碰了壁,先说了几句席上的趣话,抱怨今日被灌得头晕眼花,这才顺口一句提及:“早先阿慧转交洲哥哥准备的生辰礼,可我瞧着那玉佩价值不斐,便没敢收,原本是怕没有贵重的答礼,却不想这么一拒,倒是辜负了洲哥哥一片好意,也是我方才言辞不周,连阿慧都惹恼了,只好请二婶替我向洲哥哥转达一声歉意。”

这话含量丰富,一是当着长辈的面说明虞洲企图“私相授受”,再者也强调了自己已经婉拒,就算将来那玉佩莫名其妙又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那也是虞洲的阴谋诡计,与她无干。

可旖景自然也明白,此话一出,便是彻底“得罪”了小谢氏,但这也无妨,横竖她也没想过要与讨好镇国将军一家,撕破脸皮只是迟早。

娟娘这才醒悟过来刚才虞安慧何故神情不善,扫了一眼尴尬十分的小谢氏,最后将目光紧盯安然若素的黄氏,微微一抿唇角。

小谢氏这会子颜面尽失,且干笑着敷衍了几句,再坐不住,告辞而去,心急火燎地去寻安慧。

那枚玉佩原本是一对儿!

也是为防万一,假若大长公主不松口,且只好先哄得旖景收了此物,原本该虞洲亲赠,但小谢氏却打听得,宫里早有旨意,待及笄礼一过,太后便会让旖景入宫小住,恐怕便得到万寿节了,虞洲哪还有与旖景见面的机会,这才让安慧行事,将来也好以此为证,说旖景与虞洲早定私情,劝服大长公主认了这门姻缘。

那玉佩可是满绿冰种,又是由宫廷玉匠雕成,便是作为定礼也说得过去,还以为虞洲与旖景历来亲厚,这礼信来往旖景应当不会设防。

假若旖景收了此物,心里当然是对虞洲有几分在意,那这门婚事大有成算。

假若旖景为了避嫌拒收,他们也预备了后着,把握虽说没有十成,七、八成倒是有的。

但小谢氏万万没有想到,旖景竟然当着大长公主之面将事揭穿!

将来若再以此为由,大长公主企会不知是他们居心叵测,图谋她的掌上明珠,把人得罪个彻底,哪还能指望结为姻亲。

她可没有当真以旖景闺誉要胁大长公主的胆量,无非是想造成旖景原本已对虞洲倾心的表像,而大长公主觉得小辈间“私交信物”“暗定终身”之事到底有失体统,不欲刨根问底,多数便会一口应允。

只怕眼下,大长公主已经醒悟过来其中名堂,这门亲事竟是一分成算没有了。

小谢氏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又觉如愿,一方面又大是愤怒。

亏得自家儿子对那小丫头心心念念,不想却被人践踏小瞧。

五丫头今日那番话用意明显,竟是铁了心要与她儿子楚河汉界!

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难消,心生倦意第四百九十章 鸩杀李氏,迁怒旖景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发传言第五百六十三章 顺势而行,锦瑟“立功”第两百零七章 贵女之间,泾渭不明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两百七十一章 网已密织,只待兽来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驾行宫,勃然而怒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楔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驾行宫,勃然而怒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图”,原因仰慕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六百一十四章 暂时“和谐”,苦无良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六百四十八章 闻言察据,铲除祸根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五百五十八章 时日无多,大变在即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五百零一章 又来贵客,平乐心动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愿以偿,云里雾里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五百六十六章 无情内斗,棋子已动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无憾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三百七十章 仗势欺人,欺得彻底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第六百五十章 再潜西梁,关键一步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断情绝,同日赴死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离析,果遭“天遣”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审案,世子旁观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六百零六章 发现尸身,却令毁容第两百七十一章 网已密织,只待兽来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六百八十五章 隐瞒后着,暂且袖手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应招,不妨见面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来访,对坐闲谈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三百九十一章 吕氏婆媳,朱氏祖孙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应死,何故病逝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