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

太后只见旖景听得仔细,自是细细叮嘱一番,诸如药膳饮食方面须得小心谨慎——楚王府到底是小谢氏掌着中馈,多年来自然培养了不少亲信,旖景新嫁,也不能立即就夺了小谢氏的管家权,关睢苑里原本是诸多防范,可旖景若是嫁了过去,起居饮食的事儿自是不该仍由谢嬷嬷作主,小谢氏定会楚心积虑地寻找时机,趁着旖景对内务生疏的空子,行那阴私诡恶的手段。

“沨儿本是有谋算的,一些事情你且与他商议着来,我只听说谢嬷嬷是王妃的亲信,应是信得过的,但她有个女儿,打小就在沨儿身旁侍候……哀家是过来人,知道身为女子,只怕个个心里都盼着将来能得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姻缘,可事实往往,越是身在富贵高门,就越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你是聪明人,当晓得我言下之意。”太后说到这里,也是长叹一声。

见旖景颔首,仍是一脸的认真严肃,太后方才又笑道:“这时说那话是早了些,你且只当是未雨筹谋罢,即使沨儿不愿,但小谢氏只怕也会在这上头入手,你若是推辞,未免会让那丫鬟心里怀怨,便给了小谢氏钻空子的机会,所以,假若你真容不得那丫鬟,或者看出她是个不安份的,下手就要干脆利落,根除隐患,别给小谢氏利用作乱的机会,你要记得,纵使那丫鬟忠心,不致害了沨儿,可与你却没有情份,保不住会在你的饮食上动手。”

对于罗纹,旖景且还信任,但忽而想到前世发生的某些事件,心里又是一重。

“便是闺阁当中,你原本信任的丫鬟,等换了环境,说不定心思也会不同,这人心最是难控,你若真要依托她们,可得早早摸透众人的心思,若是愿意嫁个管事,也还算老实本份,假若口口声声只说要侍候你一世,甘愿终身不嫁那些,便得留意,不能轻信了去。”太后又说。

旖景泪流满面:太后娘娘,您这番话实乃金玉良言!从前冬雨便是继承宋嬷嬷“意志”,发誓终身不嫁的“忠婢”。

“王府中馈,迟早是得掌握在你的手里,小谢氏必然会诸多刁难拖延,但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儿,倘若他们夫妇贼心不死,一定会趁着你新嫁入府,不及肃清家宅的时间生事,除了饮食上要小心谨慎,还得注意其他!”

太后默了一默,又再警言:“王府门户由她掌着,你也不能总是固步关睢苑里,定要小心防范,无论去何处,都不能落了单,身边多带几个丫鬟婆子,不是哀家危言耸听,这高门深宅里,也发生过进了毛贼毁人清白的恶事,等吃了明亏,就算追根责底也没有意义。”

旖景心下大是赞同:别提外贼,便是虞洲这个内贼,就得百般堤防。

总之这回入宫,接连数日,太后断断续续灌输了不少后宅“阴私”手段提点旖景警醒,更不乏后宫与别家曾经发生的血腥事例,以致让旖景心惊胆颤,又斗志昂扬。

进入十一月,初雪停歇,天空放晴。

旖景除了在慈和宫受教,却还得日日去皇后跟前请两回安,偶尔去贵妃、丽嫔处小坐闲话——皇后那边是出于遵循礼节,而贵妃丽嫔则是被动赴邀。

当然也有与三皇子“巧遇”的时候,那人可是“孝子”,无论是太后跟前,还是皇后膝下,日日都离不开他请安问好。

旖景自然还是维持着有礼有节,不冷不热,让人无可挑剔的彬彬有礼。

有时也难免焦灼,因不知金相举动,也无从打听——整个后宫,唯一的知情者便是天子,旖景到底只是闺阁女子,去圣上面前言及政事,还是大不妥当。

因而,当这一日,旖景在慈和宫里见到楚王时,那叫一个激动万分。

楚王当然是来向太后“问安”的,太后却打发了旖景离开,显然是与楚王提及“姻缘”一事。

旖景徘徊在偏殿之前,那番迫不及待、忐忑难安的情态,自然是让如姑姑“误解”,打趣一句——郡主莫担心,王爷早就牵挂着世子终身大事,求了太后也不知几回,眼下听说这件喜事,必然会一口应允。

旖景才因这话闹了个大红脸,一眼瞧见楚王大步而出,当即顾不得娇羞,在如姑姑炯炯有神地注视下,迎了上前,恭敬福身,给楚王道了声安好。

如姑姑所料不差,太后的确与楚王提及了世子婚事。

只楚王原本今日来“请安”,便是为了给旖景带话,却不料听太后顺便提及儿女婚事,心里也是百味杂呈,这会子再看旖景,神情当然不与寻常相同。

他当然很是满意这桩婚事。

卫国公府这门亲家必然是稳妥的,兼着五娘无论在并州一事,还是阳泉郡王一事上,都显出非同普通闺阁的智慧明断,更重要的是对儿子一片关切之情,更是让他安心——家里有那虎视眈眈的歹人,这儿媳的择选上更要谨慎仔细,一来当然要聪慧机智,更重要的是要与儿子情投意合,两人将来才能同心协力,琴瑟和谐。

他也听到些风声,似乎儿子对国公府的这位五娘也是与众不同。

想来既然太后当面提及,必是看出了沨儿的心意,不致于乱点鸳鸯。

眼看良缘将成,只望儿子能平安归来。

当楚王听旖景迫不及待地提说要送他一程,当然是微笑颔首。

“楚王伯伯,未知金相可有异动?”当出了慈和宫,行走在幽寂的甬道里,旖景迫不及待地问。

楚王越发安慰,这丫头如此关心这事,应是出于牵挂儿子。

“尚无,应当是找不到劫持姑祖母的机会,方才摁捺,便是郡王那边,也没有得到什么意会。”

阳泉郡王既然已经答应了反戈,自是会安排亲信与楚王接触,绿苹那个耳目便如同摆设,再无作用。

金相利用的是她的愚蠢,却不想事无两全,当阳泉郡王已生二心,要瞒着绿平联络外人也是轻而易举。

阳泉郡王就算多年闲散渡日,多少还是有几个亲信,不至于连个传信的人都找不出来。

旖景冷笑:“金相没走这关键一步,当然不愿让阳泉郡王离京,打草惊蛇。”

“金榕中已经没了踪影。”楚王继续说道:“应是去了临漳或者势力所及之地,隐匿了起来。”

“这便是说,就算他找不到的劫持祖母的机会,也摁捺不了多少时日了。”旖景蹙眉:“未知沨哥哥可有音讯传回?”

“昨日已有密折呈抵圣案,禀报了湘州疫情为虚,是从荆州发回,算来沨儿已经抵湘。”楚王又说。

虞沨既入湘州,消息自然是再不能递出,但他一旦察明了湘州疫情为子虚乌有,当然是要禀报圣上,让圣上确信金榕中必有反意。

旖景正自计较,却听楚王又说:“灰渡回来了。”

旖景:!!!

“我私下见了他一面,得知是沨儿在荆州时下令,让他转交密函,不想他的速度却比驿使还快,回京已有数日。但沨儿交待他不能先回王府,必须亲手将密函转交给你,那小子是个死心眼,途中染了病,高热不退,却还冒雪赶路,先去寻了三顺,话没说几句,人就晕死过去。”楚王甚是无可奈何。

旖景才知仔细。

因她人已入宫,夏柯听了三顺传话,只好回了趟私家,只知灰渡是奉世子之命,要见五娘,又听灰渡说不能让别人察觉,而她家到底就在府后巷,又与罗大家的住在一个院门儿里,甚不稳妥。

只好与春暮商议。

春暮老子娘才调去城郊别苑管事,距离京城也就只有个把时辰,别苑里平时也还清静,仆妇们更是不识灰渡,且只好编造出是远房亲戚的借口,先将灰渡安置在别苑,因春暮未听旖景说过“谋逆”之事,灰渡又昏睡不醒,一时不知究竟是为何事,便没有知会大长公主,只求了假,称家中有事,去别苑侍候了几天。

好不容易等灰渡清醒,着急要见五娘,听说旖景人在宫里,才让春暮先知会了大长公主,联络楚王碰面。

哪知灰渡见了楚王,却仍是不肯交出密函,一口咬定世子嘱咐非得亲手转交给旖景。

楚王没辄,只好入宫与旖景商议。

“那我今日便回了太后,找个借口出宫。”旖景当即决定。

只她一路绞尽脑汁盘算的理由却没有出口的机会。

当回慈和宫,却见皇后在坐,才见旖景,便笑着拉了她的手,一番请托——却是因为皇后前些时日连番噩梦,被扰得心神不宁,请了太医诊脉却都说无疾,无奈之下只好叫了钦天监正卜问,说是犯厄,须得寻个肖羊十月出生女子,代替皇后去佛庵抄经解厄,斋戒三日。

“可巧景儿便合适,倒不用我再寻别人,就是清平庵里清苦……”

话说到这个份上,旖景自然不好拒绝,又一盘算,清平庵可不是在城郊澜英山,正好途经自家别苑,到时便能先与灰渡一见。

当然,在这节骨眼上,安全是个大问题,旖景先求了回家一趟。

她这时自然不曾预料,皇后别怀用意。

清平庵净平尼师原本是宫中女官,无论与大长公主,还是太后、皇后都有一段旧谊,便是净平后来自请出家,年年太后都不忘遣人去庵里供奉香油灯烛,慈和宫但有请佛请经之事,也多数是往清平庵,三皇子素得太后疼惜,往年这事多交给他去操持。

三皇子出入清平庵自然不是异事。

那么与旖景“邂逅”,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因着虞沨并未归京,与旖景的亲事虽得双方长辈首肯,但太后自然不会张扬,皇后这时瞒在鼓里,一心还替三皇子谋划。

只是皇后当年也将净平视做“心腹”,便是三皇子幼年,也得了净平几年照顾,她却也没想到净平与三皇子之间关系比她掌握的更要“亲近”,当听三皇子提议让旖景去清平庵,皇后只道是宫里人多眼杂,三皇子不好太过纠缠,庵里一惯不让仆丛随侍,两人才有机会私话,并没疑心其他。

毕竟,事隔多年,而净平也已遁入佛门,不问世事,再兼着那一件事,净平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说出来没有半分好处,反会引杀身之祸,并累及家族!

且说旖景,回到卫国公府,自然提说了要去清平庵斋戒三日的事儿,大长公主与卫国公甚是担忧。

当然是因为金榕中的阴谋。

清平庵地处澜英山,幽静僻远,掳得人质后徹离当然更加容易,委实给金榕中提供了动手的时机。

“瞒是瞒不住的,金榕中必然已经在京中布下耳目,对咱们出入盯梢跟踪。”卫国公说道。

大长公主甚以为然:“虽说景儿一人,还不够要胁份量,但金榕中这会已是摁捺不住,难保不会孤注一掷。”

“虽然可调亲兵严防,但整整三日,难保不会发生意外。”

大长公主略经沉吟:“可故意张扬开去,就说我三日之后也会前往清平庵,一是拜会净平,二来也是为了接景儿归府。”

卫国公大惊:“母亲是要亲自涉险?”

奸党当知大长公主三日后会往清平庵,必然会暂时放过旖景,针对大长公主行动。

“区区毛贼,有何可惧,我这把骨头还没老得不能动弹,只要他们敢来,管叫有去无回。”大长公主不以为意:“再者,不是还有你吗?以京卫布防,还怕对付不了几个叛党,金榕中的盘算,是要打咱们一个出其不意,我们早有防备之心,岂能让他如愿?”

一时议定,卫国公当即行动。

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轻视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七百六十六章 输给时间?其实注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八章 一个幕僚,一个败类第九十七章 蛇蝎比之,尚有不足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断情绝,同日赴死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愿以偿,云里雾里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劲敌,颇有内秀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图”,原因仰慕第七百零二章 两对父子,一桩惊闻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却明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三百六十一章 挥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应死,何故病逝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离析,果遭“天遣”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宽容”,大度求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态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三百九十六章 “风流韵事”,江氏出丑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三百二十二章 时日太慢,婚期太远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暂,尽力一次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三百七十章 仗势欺人,欺得彻底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怀抱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对策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尘新世,一般哀凉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两百七十一章 网已密织,只待兽来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顺现形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来访,对坐闲谈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