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

十月才过,子若姑娘忽然被天降喜讯砸中了天灵,整个人都变得飘忽起来,好心情让荣禧堂的一众仆妇都有感受。

尽管这喜讯只是晴空代转,子若姑娘至始至终未能见到朝思暮想的良人,就算她处心积虑想要对王爷当面表达感激之情,烦扰了赵大总管数回,一直未能趁愿,秦子若的欣喜若狂也没略减两分。

这喜讯便是——王爷颇废周折,好容易才找到江汉,已经将人请回锦阳,但王爷认为让秦家出面荐江汉入仕才更加稳妥。

江汉兄妹其实在年余之前,就一直居留王府别苑,不过这事属于要秘,秦子若当然不得而知。

因着安然有孕,江薇早去了殷家照管,子若姑娘更不知情。

总之,得闻喜讯的秦子若立即让郑氏送信去了秦家一处自营的商铺,于是秦夫人就又来看望了一回女儿。

江汉顺顺利利地进了太医院,在他亲爹手下任了个院判,专门负责中宫脉息。

小事一桩,并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除了江清谷对于儿子突然入仕大是疑惑,避开闲杂人等,满面肃色的追问。

江汉的表现却甚是傲骄,只回以一句:“院使大人可是觉得在下医术不佳,没有资格进入太医院?既然如此,大人何不直谏,将在下除名。”就此对江清谷不理不踩,我行我素,太医院诸位医官虽察知这对父子不和,但也没谁多事打听,谁家还没点家务事,江清谷自打作证先帝传位口诏,地位固然稳若磐石,谁也不会自讨没趣。

太皇太后最近被诸多烦难缠身,也没理会江清谷之子突然入仕一事,甚至没在意声名远播的“送子圣手”为何被秦家举荐,便是江汉为“送子圣手”这事,还是卫昭有意无意时提了一句。

太皇太后关注的是吴籍,但这人滑不溜手,永昌候也算软硬兼施了,吴籍却使终不肯将曹大的下落实述,这位提出的条件是——他要入仕,还不能是闲职,至少也得讨要个凤阳府的同知,赫赫地方五品大员,也就比知府矮着一头,大字都不识一筐者怎能胜任?太皇太后自然不会允准,永昌候这会儿也恨不得直接剖了吴籍的心肺,翻找出他肚子里的秘闻。

与此同时,锦阳内城功德坊,一家名为“朝暮馆”的酒肆,东家张明河也突然在十一月的某日,面临了他人生的又一重要抉择。

这位张明河不是旁人,正是卫国公庶子苏荏生母张姨娘的兄长。

倘若没有当初高祖时候“焦月谋逆”,张明河这时也已位及伯爵,但世上没有这么多如果,眼下的他,靠着与卫国公苏轶的幼时情谊,好容易才在商界立足,财富有余,身份上却始终位于屈末。

其实张明河自打主谋了张姨娘“爬床”案,他与卫国公的“发小”情份就一笔勾销——当年卫国公待他有如异姓兄弟,便是对少女时代的张姨娘也是温言细语,可惜张明河年轻浮躁急功近利,不甘为人仆役,一门心思要重获富贵,这才一手策划下药,造成苏轶“意乱情迷”,与张姨娘生米熟饭。

张明河是眼看当年大长公主心记旧部之谊,认为有空子可钻,那时的世子夫人又贤良宽善,不是好妒之人,事情果如所料,世子夫人倒能容人,殊不防大长公主因而厌恶极了他们兄妹,苏轶也因而生怨,妹子倒是成了姨娘,他却被“下放”农庄成了最下等的奴役。

但这张明河也不是普通人,颇能隐忍,毫不气馁,任劳任怨的做了几年耕种劳务,讨好得底下庄头对他青眼有加,学了一手稼穑实务,兼着他又是八面玲珑的性情,居然默默笼络了一批管事,甚至当地乡绅也把他看作能人。

后来,国有大赦,兼着张姨娘产下庶子,老国公苏庭大约是见张明河真有几分本事,竟为他脱籍,并给了他本金自营商务。

但世人大多以为是苏轶因为张姨娘之故,有心提携“爱妾”兄长。

实际上张明河能凭着并不充沛的本金,成为京都“小富”,卫国公府并没有过多提携。

但世人自会认为是因为苏轶的赏识。

张明河其实早生懊悔,那时倘若思谋得更为周全,而未行惹苏轶反感之事,他的成就还不仅眼下。

这人也颇为自觉,这些年间,就算与张姨娘来往,也是依循俗法,从不以卫国公府“姻亲”自居,他深知妹子打小也算被大长公主“娇养”,眼高于顶,性情跋扈,往常多有劝解,警告张姨娘认清身份,切莫挑衅正室,但他对二郎苏荏甚是大方,从不在意钱银,还算是个慈祥的“舅舅”。

朝暮馆是他开办的第一家酒肆,经营多年,也算有些名气。

他也习惯了在朝暮馆“坐班”,处理商务,后院专备他日常“办公”的厅房。

张明河这时长子也已娶妻生子,一些普通事务他有所放权,这日,长子在朝暮馆理帐,他觉得吵嚷,自己个儿寻了间空闲的雅室躺卧小憩。

这处也算僻静,相邻只有一间雅室,窗外种植着一圈寒梅,未到花期,鲜少有客人属意无景可赏的“旮旯”。

但也有例外,就有那么些人惯常了某间雅室,管它景致如何,只图自在。

今日就是如此。

迷迷糊糊中,张明河被隔壁一间雅室两个半醉的客人越渐拔高的谈话声吵醒。

“我劝兄台还是莫要轻信卓尚书,那就是个小人,他原是金党,眼见金榕中难保,投诚卫国公,讨好楚王府,这时又攀附上了秦家,说见风使舵都是轻的。”

“趋利附势本是人知常情。”

“那也得有识务之能,卓尚书当年怎么讨好楚王府?卓夫人论年纪,与国公夫人相差无几,虽有尊卑之别,可她对楚王妃也太过奴颜卑微!再看她如今,竟然去讨好区区一个御史之妻,甚至对臭名彰著的秦氏七娘还有维护之辞,实在丢尽了外命妇的脸。”

“卫国公府既被圣上忌惮,楚王府也落不着好,楚王在先帝时何等受重,眼下,不也与赋闲无异?这回被诏回京,应是再无赴藩可能。”

“那是兄台短见!别看楚王眼下不问政务,多少士子、翰林都折服于他,影响力足见一斑,更别说显王还掌在五军都督印。”

“贤弟也太激进,楚王才名全在天家,他有这般声誉也是多得先帝赏识,但眼下,已是昨日黄花。”

“咣当”一声脆响,是瓷杯坠地。

“吱呀”“砰”的两声,是门扇开合。

又是一声嘟囔:“不时识务,愚不可及。”

张明河半撑着身子,不由感慨,这些文人,闹翻脸前还在“兄台”“贤弟”,争论的却都是一些废话,这世上本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要追随谁但凭自由,哪里需要说服彼此。

就说眼下,楚王再怎么被天子冷落,也不是普通人能讨好得了的,至少因着五分醉意就不忌讳言谈这两人,无论哪个都不会被楚王放在眼里。

他正又昏昏欲睡,不防再被“吱呀”一声门响干扰,张明河心下顿生警惕——朝暮阁也开了十余年,这些门扇虽经维护,到底已经老化,看来需要彻底更换才好,隔壁开门闭门,竟如就在耳边。

还没睁眼,就听一管粗矿的嗓门:“我说老哥,想不到你真有这般闲情,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午睡的雅意。”

午睡算雅事?不是日常所需么?张明河不消睁眼,也知来者何人。

能说出这番不伦不类的话,舍利大舅其谁?

——利大舅,就是利姥姥的养子,卫国公府二夫人利氏名义上的兄长。

这位虽说从没被卫国公府承认为正经亲戚,却甚喜举着卫国公姻亲的旗号耀武扬威,真正的名门勋贵也不会搭理他,但有些地痞无赖还是乐于讨好,张明河多年之前就被利大舅纠葛上了,两人各取所需,也搭档着做了不少生意,但究根结底,张明河还算自力更生,利大舅纯粹就是“歪门邪道”。

说来也好笑,张姨娘与利氏在卫国公府“势同水火”,两者兄长却是携手获利,实为“狼狈”。

张明河懒懒撑起半打身子,没有纠正利大舅的“见识浅陋”,只问道:“到底什么时候,大隆国泰民安,我怎么就连午睡的雅意都该被剥夺了?”

他才一睁眼,就看清利大舅的一身行头,顿时睡意全无。

其实也不算稀罕了,但张明河表示还是不能适应。

因为利大舅周身行头显然就是表明“腰缠万贯”四字。

穿着的倒是身月白长袍,从领口到袖裾,金线密绣着团花,纵使这间雅室正午背光,也显光华烁目,脖子上挂着条一指宽的金项圈,正中是如意金锁,还嵌着硕大的红宝,腰上一圈金玉,长短各异,雕样不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个活动的珠宝柜台,哪能料到这位专靠蓄养美伎为正业。

话说眼下风月行业都是些雅人,利大舅的确独树一帜。

张明河被金光灿烂的利大舅刺激得睡意全无,一个鱼跃起来,推开窗子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略微消散了胸腔里突然被金子堵死的憋屈感觉,到底不敢稍离通风之处,指了指靠窗设放的圈椅,示意请坐。

当利大舅一撩袍子,张明河眼见月白金绣底下那条红艳艳的裤子,又再深吸了口气。

利大舅才一开口:“你还做梦呢,这时我们已在生死一线,搞得不好就要香消玉殒,老哥,我这回可是你的再生父母……”

张明河瞪目结舌——哥们,你能不这么文绉绉的说话么?

“我跟你说,这回咱们若能把握恩宠,彻底咸鱼翻身!”

张明河觉得自己再怎么吸气都是徒劳。

利大舅且以为张东家这表情是兴奋不已心潮澎湃,自顾自地说道:“左相府的人找上了我,只要我们搞死了一个庶民,将来不怕不能封候封爵,别人说这话我还不敢轻信,陈相是谁?是皇帝的外祖父,实际上不就是皇帝的意思?别说搞死一个庶民,就算让咱们放火烧了这京都,也是圣令,这可是手到擒来的事,那话怎么说的,百利无一害,万没有亏本的道理!”

张明河再顾不得风度,想到他刚刚才听了一把壁角,知道这雅室隔音不行,寻常也就罢了,经不得利大舅这一连串的虎吼,上前就是一把捂了利大舅的嘴,把他拖到安全之处细谈。

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五百六十三章 顺势而行,锦瑟“立功”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产,朗星挨踢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释怀,我便心安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计”,入宫“和离”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六十一章 抛砖引玉,奇耻大辱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圆,血祸又至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劝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闷棒,等你出洞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恶母狠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两百六十九章 当面过招,请猜胜负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训言,秦妃居丧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时愤怒,便埋祸根第三百八十七章 尘埃落定,各得其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计试探,莫名好友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审案,世子旁观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时习务,闲来踏歌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险为夷,线索联成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两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四十五章 为寻外援,夜探妓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五百七十四章 劝逼指证,虞栋获死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鸟,黄氏显妒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获,混乱局势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六百七十六章 卫冉“入仕”,子若为奴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义难全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三百九十六章 “风流韵事”,江氏出丑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别重逢,情意绵绵第两百七十三章 对薄公堂,收网之时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圆,血祸又至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两百一十一章 多方携手,关健一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应招,不妨见面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