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九锡之礼

第540章 九锡之礼

很难得的,帐内众人并没有附议崔澈。

无论是跟随他在幽州起兵的建义元从,还是夺取河东、河南期间加入到崔澈阵营的关东人士,或者在此次入关后,新近投奔在崔澈麾下的文臣武将,都在与崔澈据理力争。

他们不厌其烦的细数崔澈过往的功绩,包括即将统一北方的壮举。

徐世𪟝更是援引萧何、霍光之事,反驳崔澈:

“大王对于殊礼的看法,下吏不敢苟同。

“故汉亦有萧何、霍光加赐殊礼,莫非二人也是乱臣贼子!”

崔澈无奈道:

“孤说了,是自魏太祖曹操以后。”

然而徐世𪟝不做理会,他继续道:

“受殊礼之人,既有匡扶汉室的忠臣,亦有觊觎社稷的乱臣贼子。

“故而,受殊礼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受礼之人是何心思!

“大王辅佐幼主,功盖社稷,忠贞为世人所共知。

“如今天子以殊礼、九锡相赐,大王若是拒而不受,反倒显得心虚,让天下误解大王之意。

“下吏恳请大王,受天子诏书,万勿推辞!”

徐世𪟝一番话,让崔澈有所动摇,但他依旧没有坚定决心。

直到堂下众人跪地苦求崔澈受诏,他才无奈叹息道:

“罢了,孤是忠是奸,自有后人评说。”

说着,他吩咐道:

“徐参军,就由你来为孤拟一封谢表。”

所谓谢表,便是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

徐世𪟝见崔澈终于肯应下诏书,欣然领命,众人也无不为崔澈受殊礼、加九锡而欢喜鼓舞。

崔澈屏退众人,哪怕进帐议事之前,就已经见过了陈列在帐外的九锡,但众人出帐之后,仍然忍不住驻足观赏。

这可是为人臣者,最高的荣誉。

徐世𪟝则视若罔闻,径直离开,声后却传来呼喊声,回头一看,正是程咬金向自己追来。

“懋功(徐世𪟝字),大王今日表态,莫非是真的一心要当隋朝的忠臣?”

程咬金疑惑问道,他知道自己岳丈对于徐世𪟝非常器重,此前兵出陇右,也只带了他一人作为谋臣,想来,有什么事,也定会与这位少年商量。

徐世𪟝摇头,对于程咬金,他也并不隐瞒,低声道:

“大王拒诏,不过是要试探一些人的反应。”

说着,徐世𪟝看了一眼身后的李神通、李孝恭等自崔澈入关以后,新近投奔之人,意有所指。

崔澈对于跟随自己入关之人,自然是信任的,他摸不准这些关西人的态度,故而作为试探。

当然,试探的结果也很令崔澈满意。

程咬金仍然不解,他追问道:

“可是大王今夜都这般说了,将来如何还能登临天子之位?”

徐世𪟝不以为意道:

“天子如今年幼,尚且还算听话,但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效仿宇文邕,谋诛权臣。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大王忠心于隋室,不愿行篡逆之事,但我等可自行为大王黄袍加身。

“莫非程将军不知道高澄、宇文护的故事吗?

“他们二人就是没有坐上皇位,连累下属丢了前程、性命。

“大王宽仁,爱护我等心腹,又怎会陷我等于死地,必然会答应我们的请求。”

东魏权臣高澄在篡位前遇刺,其麾下的亲信,大部分都被继承高澄权力的高洋贬斥。

例如与高澄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崔季舒,以及同样深受高澄器重的崔暹,就被高洋随便找了个借口鞭挞二百,发配北疆。

关于崔季舒是如何返回朝堂的,史书就只有一句‘文宣(高洋)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

说白了,哪怕是弟弟继承哥哥的权力,也要对哥哥的旧部进行打压。

而宇文护的党羽,更是被周武帝宇文邕彻底清算,或死或贬。

又何况是异姓之间,假如崔澈真的执意要当这个忠臣,无论是主动归政,还是被小皇帝夺权,他的这些亲信们在将来的日子必不会好过。

因此,崔氏篡隋,并不是崔澈个人意愿所能阻止的,而是跟随他起兵,并在他南征北战期间投奔至他的麾下,所有人的利益诉求。

如果违背这一利益诉求,哪怕是崔澈,也将面临众叛亲离。

这个道理,徐世𪟝明白,程咬金如今也明白了,而崔澈,自始至终就很清楚。

更何况,他本就没有打算给大隋当忠臣,否则也没必要走到这一步。

帅帐外,崔澈无声地注视着朝廷使者送来的九锡。

所谓九锡,便是九种礼器。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兵车戎辂,以及八匹黑马。

辂便是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一双配套的赤舄,即红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六曰虎贲,指赐予守门的虎贲卫士三百人。

七曰弓矢,赐予红色弓矢一百,黑色弓矢一千,以征不义之人。

八曰斧钺,以斩有罪之人。

九曰秬(jù)鬯(chàng),则是祭礼所用的香酒。

崔澈看着这些礼器,心中没有丝毫的波澜,若不是因为自古篡位,就得走这么个流程,他还真不稀奇这所谓的九锡之礼。

尤其是那双红色鞋子,日常他是绝对不会穿的。

他也就只能忍受颜色骚气的篮球鞋罢了。

至于所谓的虎贲,当然不可能是杨颢亲自挑选三百人来护卫崔澈。

崔澈是嫌命长了,才会让杨颢给自己挑选看门的卫士。

而是三百柄虎贲之士所持的戟、铩之类兵器,崔澈自会交由自己的亲卫换取。

“都收起来吧。”

崔澈吩咐亲卫道。

回到帅帐,他才将一同送来的家信给拆开。

信是杨丽华写的,除了告诉崔澈家中一切都好之外,通篇说的都是嫡长孙崔獾儿。

崔獾儿如今快要四岁了,杨丽华询问是否应该为崔獾儿找一位先生教授他识字,同时提醒崔澈也该为崔獾儿取一个名字了,总不能一直唤他的乳名。

崔澈认为杨丽华所言有理,决定等结束战事,回朝之后便着手考虑孙儿的问题。

(本章完)

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44章 提携后进第499章 大战将启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606章 镇守巴东第139章 范阳卢氏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434章 东线战起第463章 重定租调第536章 大兴城陷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24章 为报君恩第421章 先锋袭城第618章 父子合谋第407章 夜间营啸第97章 结发夫妻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368章 仁寿宫变第478章 功过相抵(4000)第341章 有无防备第528章 兵出陇关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255章 减免赋税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284章 围魏救赵第422章 大军南渡第147章 册立新汗第461章 净身修行第612章 收缩兵力第518章 壮志满怀第213章 安排诸事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审核)第345章 以诚相待第19章 感伤离别(4000)第405章 高壁鏖战第56章 太后杨氏第389章 全据河北第259章 打听消息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536章 大兴城陷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6章 德彝同行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424章 虚虚实实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553章 李府奔丧第507章 受惊失眠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566章 来来往往第339章 入城为使第547章 开解心结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71章 一喜一忧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25章 欲求连任第227章 自相残杀第618章 父子合谋第607章 天时地利第8章 周主灭佛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78章 仓促回京第143章 渔阳设伏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357章 咬金投军第399章 孰轻孰重第84章 凉亭桂树第150章 突厥东征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173章 大战开启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400章 两军僵持第50章 挚友登门第451章 出兵随州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151章 援军将至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94章 突厥分裂第14章 妙容访亲第21章 稚子择师第54章 再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