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薛氏父子

第569章 薛氏父子

只不过重逢的老友无暇叙旧,在接风宴后,麦铁杖便急着让赵文向各州校尉发去命令,让他们动员当地府兵,与他沿途汇合。

赵文来得这么着急,也正是为了这件事,他让自己的随从向各州送去文书,语重心长的对麦铁杖道:

“宿公,此战是大燕开国第一战,以众凌寡,许胜不许败,宿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重蹈”

赵文向周围望了一眼,见李世民不在附近,也没有别的外人,于是继续道:

“重蹈李渊的覆辙。”

说罢,二人相视而笑。

实际上,崔澈麾下的将领,大多是瞧不上李渊的,毕竟李渊死得憋屈,更是崔澈起兵以来,麾下将领遭遇的第一场败仗。

此前苏定方、尉迟敬德遭遇启民部的伏击,固然损失惨重,但也能够反败为胜,苏定方更是阵斩启民可汗之子。

赵文初来天水,是麦铁杖将他迎进了城,但就在次日,则是由他将麦铁杖送出了城。

麦铁杖认为气候已经回暖,军情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出兵,赵文对此自然不会有异议,麦铁杖坐镇天水数月,肯定要比自己更了解具体情况。

开平元年(公元609年)二月十六日,清晨,在赵文的眺望中,麦铁杖率领着秦州府兵向北而去。

兰州校尉薛举早已经是摩拳擦掌,等待多时。

金城郡如今已经改名了兰州,不变的,还是薛氏在当地的影响力。

此前薛举跟随李渊攻打张掖,先登的金城府兵因为突然的鸣金收兵而损失惨重。

但在早早得知这一战将由麦铁杖为主将,薛举重燃斗志。

众所周知,麦铁杖是当朝天子的爱将,那尉迟敬德就是因为他的推荐,而被崔澈超额提拔。

谁又不想成为第二个尉迟敬德,尤其是薛举,他自诩骁勇善战,不弱于人,便想借着这次机会,能够受到麦铁杖的赏识。

为此,他甚至将十六岁的儿子薛仁杲也招进了军中。

实际上,薛举并不知道,他早就入了崔澈的眼,并非是他在第一次围攻张掖城时,先登城头的英勇表现。

而是他造就了原时空中,李世民军旅生涯的唯一一场败仗,而且还是惨败。

在唐朝初建之时,薛举领兵侵犯,李世民为行军元帅,统领八名总管,四万精锐前往迎战。

据史书记载是李世民突发疟疾,卧床不起,只能把军务交给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来处置,结果二人不听李世民的告诫,冒然出击,导致唐军在浅水原大败。

四万精锐,死者十之五六,损失超过两万人。

而原本病恹恹的李世民,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快马加鞭,逃回了长安。

不过薛举也在这一战中用光了自己的运气,在他准备乘胜进攻长安的时候,一病不起,就此与世长辞。

哪怕史书明文记载是殷开山、刘文静的过错,但不妨碍许多人将浅水原之战与渭水之盟并列,认为是李世民人生中的巨大耻辱。

当然,这两份耻辱,最后也被他亲手洗刷。

但对于无比关注李世民的大燕天子来说,他又怎么会忘了薛举这号人物。

麦铁杖领兵北上,沿途各州府兵纷纷加入其中。

薛举、薛仁杲父子也很快引起了麦铁杖的注意。

此番再征张掖,麦铁杖不可能不去深入了解李渊征讨张掖的具体过程,自然也是知道薛举是名勇将。

而薛举之子薛仁杲虽然年仅十六岁,但身材魁梧雄壮,骁勇更胜其父,在兰州当地享有盛名。

在派遣军中勇士,试探过薛仁杲的身手后,麦铁杖不由赞道: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相较于李世民这种早慧近乎妖孽的少年,麦铁杖还是更喜欢薛仁杲这样的猛士。

薛仁杲刚刚才在较量中胜了一仗,正是少年人气盛的时候,被麦铁杖夸赞后,他挑衅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李世民。

这位寸功未立,年仅十一岁就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唐国公,也的确够拉仇恨。

李世民并没有理睬薛仁杲,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就是厌恶这对父子,但母亲窦氏的悉心教导,使他拥有勋贵子弟应有的教养。

夸赞过薛仁杲后,麦铁杖看向新近前来与自己汇合的兰州校尉薛举:

“老夫早就听说薛校尉骁勇冠于陇右,不知此战,是否还愿意为我率部先登?”

薛举此次就是冲着麦铁杖来的,又怎么会推辞,他当即应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末将曾追随先唐公讨伐阴世师,先唐公折戟张掖城下,末将深以为恨,朝思暮想,便是要攻陷张掖,以慰先唐公在天之灵。”

麦铁杖闻言笑道:

“果然是有情有义之人。”

一旁的李世民明知道薛举此话,并非肺腑之言,但也心中一暖。

他此番随军,甚至没有除孝,便是要矢志为父报仇。

在麦铁杖汇合各州府兵,继续向张掖进发的同时,远在南方的杨广也得知了崔澈建国的消息。

他不仅大骂崔澈为国贼,杨谅、杨颢父子更是被杨广逐出了皇籍。

杨广认为就是杨谅兄弟阋墙,才给了崔澈崛起的机会。

他虽然不承认杨颢的天子之位,将其斥为伪帝,但对杨颢禅位于崔澈的做法,同样怀揣着极大的不满。

无论如何,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对于崔澈称帝的行为,杨广自然不能视而不见,他下令淮南、汉东、襄阳等地府兵动员。

但终究只是局限在边境小规模摩擦。

在这一刻,杨广在苏威、宇文述等亲信大臣的劝说下,保持了理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决计不渡河北伐。

正如此前所料,宇文述在开春以后,就已经被杨广恢复了爵位,与苏威一同典选举,选拔人才。

宇文述在江都重获重用,但他留在蜀地的儿子宇文士及却已经秘密与燕朝探子取得了联系,向崔澈送去了投诚的书信,在信中表示,愿意为崔澈作为内应。

一如现在的隋朝御史大夫裴蕴,之于当初的南陈。

电脑已经寄过去修了,所以这几天都得在网吧码字。

(本章完)

第474章 途经代州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372章 举兵南下第436章 危墙之下新章在审核第411章 加官进爵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19章 感伤离别(4000)老书完结了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424章 虚虚实实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544章 大将献城第14章 妙容访亲第62章 裴秀来京第171章 早做准备第422章 大军南渡第153章 挥师西进第57章 杨广相求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414章 联姻薛氏第447章 东窗事发第621章 歪曲事实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541章 兵出散关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71章 一喜一忧第152章 弱落之战第15章 阖家再聚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294章 内外之争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310章 各方来使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612章 收缩兵力第421章 先锋袭城第454章 开诚布公第106章 少年秦琼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227章 自相残杀第34章 剖明心迹第86章 佳人邀见第24章 为报君恩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359章 相约同行第236章 平定叛乱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273章 民部尚书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73章 目标敦煌第334章 调兵遣将第518章 壮志满怀第10章 少年出游更新要晚一点第374章 清河崔氏新章在审核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239章 再遇兰陵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509章 攻心为上请假一天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121章 刺史韦艺第125章 礼轻意重第524章 群众力量第9章 巡视田宅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425章 屯驻邙山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80章 前线觅功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60章 孝子贤孙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96章 封锁江面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564章 各有封赏第388章 弃军而走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44章 提携后进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84章 凉亭桂树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301章 杖毙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