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汉洲攻略(八)

“所以,殿下,臣以为,现在做的还不够。应当采用更多法子来教化当地蛮夷、野人。”

“那爱卿以为,应当用何种法子教化当地的野人、蛮夷?”听了赵君用的话,朱桢倒没有显得太惊讶,而是也放下筷子,盛了半碗汤,问道。

“殿下,臣以为,应当将当地人信奉的神祗与道教的神祗合二为一!”

赵君用滔滔不绝的说道:“臣仔细研究了一番,阿兹特克人与托儿特克人信奉的神祗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主神威济洛波特利与羽蛇神克查尔科阿特尔。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又是太阳神和战争之神,臣以为,可认为其是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又名泰皇,《史记·封禅书》有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之佐曰五帝。天神贵者曰太乙,太一之佐曰五帝。’汉武(帝)泰山封禅,将东皇太一列为祭祀正神,其后唐代又将其列为主祭祀神。宋代虽以玉皇大帝为正神,但东皇太一也仍是十分重要之神。”

“宋代之祭祀本就不合传统,何况其過得位不正,东皇太一本就应当是正神,我殷藩应当正本溯源。”

“另外,屈子(屈原)所做诗篇《九歌·东皇太一》有云:‘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从中可以看出,东皇太一虽然并非是战神,但也有军事之责,可认为其并为战神。”

“同为《九歌·东皇太一》有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可见东皇太一乃是星辰所化。可天上那颗星辰配得上身为正神的东皇太一?只有太阳,只有太阳配得上身为正神的东皇太一。所以东皇太一又是日神。”

“殿下,如此一来,东皇太一既是正神,又是太阳神,又是战神,正与阿兹特克人和托儿特克人信奉的主神威济洛波特利相配。”

“阿兹特克人与托儿特克人信奉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神祗就是羽蛇神克查尔科阿特尔。羽蛇神长相为一种长着如同鸟类般翅膀的蛇,所以被称为羽蛇神。在托尔特克人与阿兹特克人的传说中,羽蛇神主宰晨星,发明了书籍,立法,给他们带来玉米。同时,因传说羽蛇神又如同雷公电母般能降雨,而当地人种植玉米的时间正好是多雨之时,所以又认为羽蛇神是播种、收获、五谷丰登之神。”

“但是,殿下,您不觉得羽蛇神很像我大明所流传的一种神灵么?”赵君用这时对朱桢说道。

“什么?”此时朱桢已经有些呆住了,下意识问道。

“龙!”赵君用大声说道:“殿下难道不认为当地人所信奉的羽蛇神与我大明子民所信奉的龙相似么?”

“这哪里相似?”虽然已经呆住了,但朱桢仍然下意识说道:“龙乃是五爪,而且也没有翅膀;羽蛇神却无爪,身有翅膀,二者如何相似?”

“殿下,这不过是细枝末节。”赵君用继续说道:“虽然有这些区别,但臣以为大体相似。可认为同一物。”

“而且,他们或许就是同一物。”赵君用脸色忽然变得更加郑重:“从落金城附近挖出了商代样式玉佩,汉洲大陆的蛮夷、野人或许就是当年攸侯喜东征大军东渡来到汉洲大陆的后人,只是由于汉洲大陆太过荒芜,逐渐变成蛮夷与野人。”

“既然如此,那托尔特克人与阿兹特克人信奉的羽蛇神或许就是来自于龙,但由于文明退化,认为其无羽不能飞,是以添上了翅膀;又觉爪无用,所以去掉了五爪。”

“所以臣以为,龙就是当地人所信奉的羽蛇神。”

“除这二神外,臣还挑选了一神,作为我大明子民与汉洲大陆之人共同信奉之神。当地人又信奉月神,而我大明子民也有月神,即为嫦娥,可以将其并为同一神。”

“而且嫦娥的前世乃是玄鸟,也是月神,而我……”赵君用说道这里,朱桢插言道:“嫦娥前世为玄鸟?哪里的传说?”

“臣家乡的传说。”赵君用道。

“你家乡的传说?”朱桢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孤记得你是长沙宁乡县人,这地方孤也去过,不记得当地有这样的传说。而且长沙府其它地方孤也未听闻有过类似传说,怎么宁乡忽然有了这样的传说?”

“殿下只在宁乡住了几晚,自然不知晓。至于其它地方没有,这臣就不知晓了,但臣的家乡确实有这样的传说。”赵君用十分认真的回答。

他见朱桢没有再说话,继续说道:“殿下,恰好这三神:东皇太一、龙、嫦娥/玄鸟,也是道教所供奉之神,从今往后,殷藩的道教应当以此三神为正神,不分高下;将三清降为在他们之下之神。”

“向当地的蛮夷、野人宣扬道教供奉此三神与他们所信奉的主神与羽蛇神、月神为同一神,让他们转而信奉这三神。”

“殿下,应当马上召集俘虏,在这两座供奉太阳神与月神的金字塔旁再兴建一座金字塔,供奉龙神。殿下也要公开信奉这三神,以后每年初春祭祀天地,也要一并祭祀这三神。而且祭祀之礼仪略微改动一番,类似当地人祭祀之礼。”

“同时,命令道教的道士向当地人宣扬汉洲大陆之民乃是当年商末商被周所灭后,殷商大将攸侯喜带领将士百姓东渡汉洲大陆的后人,汉洲大陆之民与我大明子民乃是同一民族。之前商王殿下也曾向金川城、落金城附近的当地子民宣扬此事,但也并不十分重视;我殷藩应当将其作为头等大事,首先要让来到汉洲大陆的将士、百姓与所有官员都对此深信不疑,并且鼓励他们向迁居殿下治下的当地人宣扬,将来让所有的当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而且这也可与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所流传的另一条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宣扬。他们流传一个传说:从海上会有白皮肤的神使代表神灵来到汉洲大陆。殿下,大明子民虽然有的白些有的黑些,但即使最黑之人也比当地人白,又是从中原横渡两万多里的海洋来到汉洲,可以自称为当地人传说中的白皮肤神灵。不,大明子民就是当地人所说白皮肤神灵。”

“同时,宣扬我大明皇族乃是龙神后裔,京城的皇帝陛下是龙神的直系后裔,殿下也是龙神后裔,既然是神的后裔,自当世世代代统辖天下万民。”

“……”

“殿下,”他又对朱桢说道:“如此一番作为,应当也派人告知商王殿下,让商王殿下也照此办理。”

正在思索着什么的朱桢仍然没有回过神来,并未答话;赵君用于是继续说起来。

他又说了许多,最后对朱桢道:“殿下,您以为臣这番见解如何?可否实行?”

又过了一会儿,朱桢才回过神来,目光复杂的看了他一眼,嘴中吐出一个字:“可。”

他并没有完全听赵君用在说什么,但也听了个大概,也听明白赵君用在做什么:他在肆意篡改大明流传的种种神话传说,以便与汉洲大陆,尤其是墨西哥谷地的托尔特克人与阿兹特克人信奉的神灵和流传的传说相适应,让当地人认为他们信奉的神灵与大明子民信奉的神灵是同一神灵,从而转而信奉大明道教神祗,从而教化他们。

让道士宣扬他们乃是殷商后裔,同样是为了教化。只要当地的野人、蛮夷认为自己是殷商后裔,那与大明子民就是同一民族,不会再分彼此,更加容易教化。

赵君用之所以瞎编一个嫦娥乃是玄鸟转世的传说他也想明白了。根据《史记殷本纪》、《史记秦本纪》,以及《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商代之君乃是玄鸟之后。当然在大明百姓中虽然还流传这样的说法,但大家其实都不信;可汉洲大陆的人还信,将月神与玄鸟合二为一,就能进一步告诉当地人你们是殷商后人。同时,自己封号为殷王也有了依据。

至于其他,比如在祭天之时也祭祀这三神,也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朱桢本人对于赵君用这样的做法是很反感的。儒家的传统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说,不承认也不否认有没有鬼神,但是不谈论这样的事情。朱桢本人秉承的也是这样的态度,对于这些神话传说即不信也信,但讨厌有人用神话传说做文章。他和朱柏可不一样,朱柏是正儿八经的道教徒,信奉三清诸神,按时祭拜;朱桢应该算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当年在武昌做王爷的时候,如果有人向他说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会命人将那人打出去,除非是他的兄弟。除此之外,哪怕是他的妻弟也甭想继续在王府待着。

可他还是要支持赵君用的这番见解。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利于他的统治。

大明的文明比汉洲大陆的文明要先进很多,虽然也会信奉宗教,也会搞一些迷信活动,但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并不是深信不疑,反正对于穷人来说磕几个头也不算什么,对于富贵人来说花几个钱也不算什么。

但汉洲大陆之人不同。尤其是墨西哥谷地附近的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对于供奉的神灵深信不疑,掌管祭祀的人在部族中地位最崇高,统领勇士打仗的人竟然算不上什么。

如果汉洲大陆就在大明边上,比如日本那个位置,他可以请求允熥不断迁徙百姓前来安居,汉人的人数会逐渐超过当地人,就可以用华夏传统的方式教化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一日会将他们全部教化,就如同四川、湖广一带的某些蛮夷,虽然还是部族,但整个部族从上到下已经完全汉化,部族首领四书五经比汉人秀才读得还熟,对朝廷比汉人士绅还忠心。

可汉洲大陆距离大明太远了,在很长时间内,当地的蛮夷、野人的人数都会是汉人人数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用华夏传统的方式教化他们根本来不及。万一真的如赵君用所说,还没能将大多数蛮夷、野人教化,他们就偷学去了大明的先进技术与军事制度,派兵攻打殷藩,他肯定会失败的。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灰溜溜的逃回宜安城,最坏的结局是在墨西哥谷地全军覆没。

所以为了尽快教化当地人,他只能采用变通的法子,接受赵君用的见解,解除后顾之忧。

回过神来的朱桢与赵君用就他刚才说的策略认真讨论起来。“让商王接受这些,可不容易。”朱桢说道:“他所在的落金城、金川城附近都是野人,反而不像此处的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一般十分信奉神灵,更加容易教化;而且那边的人也不多,不像孤需要尽快教化他们。”

“而且商王乃是道教徒,未必喜欢你这些,略有些对三清不敬的见解。所以孤以为,要让商王完全接受你的策略不容易,至多只会接受一部分。”

“殿下,只要商王能做个样子即可。”赵君用说道:“只要商王殿下做个样子就行,不必十分认真。”

“如此可以。孤给他写一封亲笔信。”朱桢道。

他们商议了一会儿,初步定下了一个办事的先后流程。这时朱桢看了看刻漏,见已经是下午申时初,对赵君用说道:“君用,先说到这里,其他事情明日再谈论。”

“君用,”他又说道:“此事十分重要,孤将此事交给你来办。你可不能辜负孤的信任。”

”臣必不辜负殿下的信任!“赵君用大声答应。

第1186章 吃起来有流泪的感觉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990章 第二个目的第1723章 等到夺取埃及后父亲再告诉你150章 挖坑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066章 决战——开始第1094章 侥幸逃脱的人第1240章 真正的学校——继续解惑第1206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下第990章 第二个目的第1262章 罗家的本子番外15:民众的日子第1293章 压力和解决办法第81章 下基层下第757章 南巡——广東事第1177章 演戏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1351章 汉洲攻略(十四)第382章 安与郭与徐第1244章 真正的学校——学生会上一章的序号写错了,应该是871章第180章 突发事件第916章 暂且不说第865章 在广州过年(二)第599章 初到宝安第1437章 闲聊第683章 宁王朱权(本章四千字,之后还有一更)第1462章 爵位改革与教徒的反应第649章 粮典婿第156章 两家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见第42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继续;正式开始第479章 科举(完)第1060章 最终决战——‘施法’第74章 拜访常家第519章 变革杭州第406章 德州之战——预料不到的意外第403章 犒军救国之计第407章 德州之战——生擒第1280章 于家父子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来国君第1490章 如何对付传教士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1335章 汉洲攻略(六)第599章 初到宝安第188章 丧第1346章 南洋风雨——三宝垄守城第335章 去孝陵第139章 战——血战第1690章 艰难的婚配与当年的盟约第514章 伟大的管子第128章 家书与离开兖州番外16:缓过来的原因第100章 后续第85章 失常的人第43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西南之人第175章 上沪第274章 军校改革第104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三)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712章 辨别真相——二人的诉说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卫第1000章 撒马尔罕城的谋划——最大的问题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动作准备第173章 张彦方第68章 四名太监第1161章 事情第618章 俸禄和特权第475章 疑虑与父亲第272章 掩护与实录第197章 为帝初上朝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卫第991章 第三个目的第1068章 决战——百夷卫上阵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第1015章 坏消息一起来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43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西南之人第1007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下)第819章 战安南——登陆第1章 混乱的穿越者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坏消息第1218章 军事改革——开始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524章 收粮借地第1450章 印度攻略——军费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第378章 两地的变故(四)第788章 大案——物件番外15:民众的日子第1811章 新的轨道列车第781章 大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