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南洋风雨——雨袭

“轰袷!”数道闪电直劈而下,似乎将天空都劈成了两半;大雨也紧随而至,如同瓢泼般倾泻而下,将本就潮湿的土地浇个透彻。

“竟然下了这么大的雨。”此时在满者伯夷大军营寨中间的帐篷内,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站在门口,斜抬头看向天空,低声说了一句。

“这真是好事。”在他身后,克塔拉亚萨也走过来,满脸喜色的说道:“陛下,这是好事。前几日本就下了一场雨,土地松软,再下这么一场大雨,一脚踩下去整个脚面都会陷在泥地里,三两天内根本没法打仗。”

“而且下这么大的雨,不仅明军的大炮打不响,火药也难保不受潮。这几日都不用担心明军的炮弹打过来了。勇士们终于可以休息几天,陛下与我等可以略微轻松一些了。”

“是啊,这是好事。”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也顺着说了几句:“被明军抓来的人,也能少死几个;明军想要派人去抢粮食,也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已经是八月下旬。八月十三日朱高煦带兵来到八马兰附近与北路军会合,两路兵合二为一,就要向东攻打北加浪岸城。

得知此事后,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也下令只留三千人驻守北加浪岸城,自己亲自带领其余近七万人马向西,在明军移营前也来到八马兰,与明军对峙。

他不能不来。朱高煦说‘满者伯夷国的兵野战不行、只能守城’的话已经随着从务米亚由城逃回来的人传开了,如果他不敢出城与明军野战,即使最后逼得明军不得不退兵,他的威望也会下跌,威拉布弥就可以趁机再次出兵争夺王位,到那时他的军队刚刚与明军交战过人困马乏,面对威拉布弥养精蓄锐许久的军队,未必一定能打赢。

而且满者伯夷国也不是完全的中央集权制,许多大臣和婆罗门教、佛教乃至天方教的僧侣都有自己的土地,其中封地在爪哇岛西部的人损失惨重,必定对明军切齿痛恨,他们如果因为自己不敢同明军野战而心怀不满,转投威拉布弥,他的位置可就真正不稳当了。如果再在同威拉布弥的战争中打了败仗,他未必不会丢掉王位。

而如果自己出城野战击退明军,或者与明军打个平手逼迫朱高煦等人退兵,自己的威望就会上升,损失惨重的大臣和僧侣不会对他不满,威拉布弥也没有借口马上出兵争夺王位。为了避免同明军的战争结束后的危机,他只能带兵出城,与明军在城外交战。

朱高煦等人似乎对于他敢带兵出城迎战有些惊讶,八月十五日两军开始对峙后三天都没有什么动静,似乎是来此野外拉练的一般。不过正当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也产生了在带兵野外拉练错觉时,明军开始动作。

首先是炮击。从八月十八日夜起,每天晚上都要用轻便的小炮轰击满者伯夷国军队的营地。虽然满者伯夷国在明军征伐安南之战后也对火器重视起来,重金招募了一些会铸炮的人来制造大炮,也有了炮,但他们的大炮不仅质量比不上明军的炮,使用寿命短很多,也容易炸膛;而且在同等重量下射程也远远不如,使得他们想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很困难。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不得不加派夜间值守的人,一旦发现营寨外有动静就去攻打,干扰明军开炮。通过这种方式才使得明军很难向满者伯夷国军队的营寨开炮。但朱高煦反过来利用这一安排偷袭出营的满者伯夷人,又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明军当然不只是偷偷开炮。八月十九日白日开始,朱高煦派兵出营向满者伯夷人挑衅。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当然不能忍受,也派兵出营与明军交战。明军打仗非常拼命,也不知朱高煦下了什么命令,所有出营的士兵都好像吃了兴奋剂似的奋力与满者伯夷人搏杀,双方都损失不小,看的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肝颤:损失的可都是他手下主力。

更令他愤怒的是,明军每次出战前,都会驱使抓来的满者伯夷民伕冲击他们的阵势,自己的兵跟在后面。这些被抓来的民伕对自己的行为会对本国的军队产生什么影响没有概念,他们只知道:只要能逃出这片战场就能活命,所以拼命向东逃去。领兵的克塔拉亚萨不得不下令射杀他们,用箭矢吓得他们不敢再向东面跑。但这样一来满者伯夷军中弓箭手的力气就被消耗了,站在大阵最前方的满者伯夷勇士的兵器也多半也染了血,更不要说对士气的打击。明军就趁此时机发动进攻,每每能给满者伯夷人造成较大的伤亡。

从十九日白日到今天二十四日,虽然才交战六天,但满者伯夷人已经战死、重伤、残疾累计超过八千人,平均每天超过一千三百人;受伤近一万七千,平均每天超过两千八百人。对这支军队来说已经有些伤筋动骨了,心疼的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直掉眼泪。

当然,明军也有损伤。据克塔拉亚萨估计,明军这六天战死、重伤、残疾也将近四千,每天六百多人;受伤近万,每天一千六百多人,抓来的民伕不算在内。虽然比他们损失少,但也是不小的损失。可对面的明军每天仍然仿佛不要命似的奋力搏杀。

二十三日,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忍不住了,下令抽调后方各个城池驻守的部分军队来八马兰。当初因为事情紧急,所以他带来北加浪岸城驻守的士兵都是主力,后来也不及调换就带来了八马兰。可这么损失下去,他即使击退明军,赢得了威望,也未必保得住王位,不得不从后方抽调军队来前线分担损失。

而且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还打算在抽调的三四万军队赶来后,全军出动直逼明军大营。如果明军敢应战,就以两倍的兵力和他们大战一场,就算满者伯夷人的战斗力确实比不上明国人,不,不可能,许多所谓的明军都是三佛齐、婆罗洲、满剌加的土著,原本都是他们满者伯夷人的手下败将,满者伯夷军队的战斗力怎么可能比不上他们。

就算战斗力确实比不上,他们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明军的战斗力总不会比他们强两倍以上,必定能够击败明军。没准能够俘虏一位藩王,自己的威望就会如日中天,即使损失大些也不怕。

如果明军不出战,那就说明他们心生害怕之意,士气也会降低,以后也就不敢出战了。而如果僵持,他后方的粮道畅通无阻,明军虽然现在营内粮食不少,但终究会耗尽,想在岛屿西边再搜刮粮食也没那么容易了,只能退兵。

但从各个城池抽调的军队还要过几日才能到,在援兵赶来前的这三四日可不好过。今日下午收兵回营时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还在心疼地计算着接下来这几日会损失多少士兵。可就在这时,天空忽然雷电大作,随既下起了大雨,这场让所有满者伯夷国士兵十分高兴,也让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与克塔拉亚萨等人松了口气的大雨。

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与克塔拉亚萨站在营帐门口看了一会儿,说道:“克塔拉亚萨,等明日天晴了,先在营地中找出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把所有伤兵都放过去。伤兵的伤口在水汽多的地方可不容易好。”

“粮食也要拿出来晾一晾,虽然大多是陈米,但也比吃发霉的米强。火炮虽然没起多大用处,但这是因为对付明军,明军有比咱们更好的火炮,对付其他敌人的时候火炮用处还是不小的,所以火炮也要妥善保管,火药也要拿出来晾晒。……”

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吩咐了许多事情,克塔拉亚萨一一答应。过了一会儿他吩咐完了,对克塔拉亚萨说道:“克塔拉亚萨,我也没有别的事情要吩咐了,你回去休息吧。本来这些事情明日一早吩咐你也可,只是我担心忘了,所以现在就与你说一遍。”

“是,陛下。”克塔拉亚萨答应一声,想了想又道:“陛下。”

“怎么了?”

“陛下,从后方的城池抽调军队前来这件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克塔拉亚萨说道:“明军虽然都在八马兰,但我军并未将他们包围,他们随时可以撤走,或攻打其它地方。这次就连位于海边的三宝垄、拉森、苏腊巴亚(泗水),与南边日惹等城池的兵都抽调了一些,如果明军再次分兵两路,分出一路兵南下,沿着岛屿南边的海岸向东攻打日惹等城池,怎么对付?”

“明军还有水师,如果他们假装全军仍在这里,但却偷偷分出一部分军队登船袭击三宝垄等地,如何应对?”

“你不必担心。”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回答:“明军强拉的民伕有我国的细作,甚至明国的士兵也有为我国传递消息的人。如果明军打算分兵,或偷偷派出部分人马坐船偷袭,他们马上会知晓,回报给我。明军就这么多营帐,少了八百或一千人或许发现不了,但如果少了两三千人一定会发现。”

“而且这个时候爪哇岛附近的洋流是自东向西,风也是自东南向西北;由西向东,将士们在陆上行走若是急行军比坐船要快。不必担心来不及回援。”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虽然急行军比坐船快,可毕竟人困马乏。既然如此,待援兵赶来后,就让战死勇士较多的部队后撤去各个城池驻守。”

“陛下,三宝垄城的援兵已经赶来,此时城内只有不到三千人,是否明日就派兵赶过去?”克塔拉亚萨急忙说道。

“不必这样着急。不过,罢了,明日派出爱育黎拔力带着他的兵赶往三宝垄城。他所部这几日损失过半,现在只有不到两千人还能打仗,正好去后方休整。”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说道。

……

……

此时在八马兰以东一百多里三宝垄城附近,东北数里外的海岸旁,同样下着大雨,虽然不像八马兰的雨那么磅礴,但也不小,更兼天黑,水汽蒙蒙的天气里就连几米外的人影都看不见,因为雷声的关系声音也听不清楚。因天气这样坏,三宝垄城今晚负责值守的士兵早早缩进了屋里,甚至有人直接返回军营居住,完全不履行值守的职责。有人问起,这些人就说道:“下着这么大的雨,谁会在外面?谁会来攻打城池?”问话的人听到这话,被反问的垭口无言,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可若是这些士兵仍然遵守自己的职责驻守在城墙上,他们或许就会影影约约的看到在东北面数里外的海岸旁,似乎有船只在活动;若是他们更加认真一点,或许还能听到从海岸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声响。如果驻守三宝垄城的将领得到值守士兵的汇报,派出几个人去海岸边看一看,就会发现令他们更加难以置信的事情。

就在这大雨中,数十艘船虽然被风刮得不停移动,即使已经下锚甲板也不停晃动,能将人晃得头晕,但仍然有许多人正排着队从船上走下来。不时有人站立不稳从船上摔下来摔倒海里,眼见是活不了了,但其余的人仍然一声不吭,跟着前面的人从船上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这些人才全部都下了船。这时其中一个身穿皮甲,身材高大壮硕好似头领的人清点了一番人数,低声说道:“还有九百五十二人,一共有四十八人没能顺利登岸。”

他的表情变得不是太好看,似乎有十分珍惜之物被毁坏了一般。但他咬咬牙,又说道:“不过已经足够了,即使只有九百五十人,也足够攻陷三宝垄城了!”

他随即对面前的士兵大声喊道:“将士们,随孤攻打三宝垄城!此战的胜负,在此一举!”

第235章 做什么买卖第1102章 伊吾之战完全结束该封赏了第1270章 儿女第268章 生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1509章 菜市场与捉拿第248章 龙潭第387章 喜欢第144章 卡廷——开始第1409章 接见——托儿所第1028章 最虚弱之时第1802章 宗教婚礼与留亲第1251章 反应第713章 辨别真相——大白第1297章 殿头殿尾周农中间第171章 上朝第1100章 战乌鲁木齐——死难第1349章 汉洲攻略(十三)第153章 庆功第632章 甘州城内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会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768章 继续解释为什么攻打埃及第1221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上)第1360章 教子与新发明第1115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鼓舞第100章 后续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1324章 南洋风雨——开始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65章 充分准备第1502章 苏州惊变——李家的决断第819章 战安南——登陆第648章 粮食第1250章 副校长第6章 寻找后宫支持者第231章 比武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73章 亲子第1258章 婚第17章 重阳节——提议军校第160章 祖陵第1418章 萧卓说第1348章 南洋风雨——结果第685章 对蒙第1266章 想法第169章 怎样开海第675章 出诊第657章 攻缅——江头城第1096章 血战乌鲁木齐(一)第289章 生擒第536章 接见官员第971章 年轻人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第1751章 奥斯曼皇帝的想法与文坻的应对第1722章 文坻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565章 道理第1135章 实话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887章 奸细案的波折第678章 岷宁第105章 殉葬第1093章 血色——报了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99章 通知第879章 视察军医所第1379章 偷梁换柱第1692章 尴尬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1411章 接见——自行车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247章 允许勋贵经商?第1010章 焦急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980章 唱戏第431章 惊到的蛇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第44章宫廷内外的阴谋——常蓝眼线第1004章 面对危险的局势第359章 议进兵第1737章 索科特拉岛大海战第833章 多邦城——开打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576章 封赏第1195章 何为人第439章 许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战735章 两方说话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026章 攻城——发现机会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666章 攻缅——投降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