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

“文垣,”允熥又道:“你可愿意去其他衙门办差?”

“儿子唯父亲之命是从。”文垣心里有些激动,但仍然这样说道。

“难道你自己没有想法?”允熥问道。

“儿子已在理番院为官二年有余,确实想去其他衙门历练;但夫亲安排儿子在哪个衙门历练必定有用意,所以儿子听从父亲的话。”文垣道。

“既然如此,为父就给你安排一个新的差事。”允熥笑着说道:“你应当知晓朝廷要在渤海湾的天津设立市舶司,为父打算任命你为市舶司副提举,以张彦方为度支院副使兼任市舶司提举,组建天津市舶司。”

“在外地为官?”文垣有些惊讶。他从未想过,允熥会将他派到外地为官。

“就是外地为官。”允熥道:“市舶司一年的关税数百万贯,而且徵收所需人少、收取又容易,是大明最重要的一笔税赋,你十分有必要了解市舶司如何运转;正巧为父要设立天津市舶司,你亲眼瞧着市舶司从无到有建立起来,见到许多商人前来贸易,看见收取一笔一笔税赋,就知晓以后如何对待商人了。”

“儿子知晓了。”文垣说道。

“你在天津,不要随意干涉张彦方做事。张彦方曾为上沪市舶司第一任提举,对如何组建市舶司十分熟稔,你瞧着他做就是了。”允熥又嘱咐道。

“是,父亲。”文垣又答应。

允熥又嘱咐几句,让他退下了。

晚上在坤宁宫,熙瑶十分不解的询问允熥:“前些日子你不是还与妾说让文垣继续在理番院办差么?怎么又让他去市舶司?而且还是在外地为官?”

“这也是我忽然想到的。今日早朝我又宣布了几项改革,其中就有废除海务院、设立度支院,将市舶司划入度支院这一项。听侍者宣读圣旨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市舶司因收取许多税赋十分要紧,文垣也应在这个衙门里办差,了解一番;正巧天津市舶司刚刚设立,文垣可以从头到尾瞧着市舶司如何建立。”

“况且,市舶司往来人员混杂,又与在理番院见到的各番国使者不同,能够让他见识到更多不同的人,对他将来为君也有好处。所以安排他去天津为官。”允熥说道。

听了这番理由,熙瑶用怀疑的目光看向允熥,允熥心中觉得委屈:这番话确实是实话,他真的是今天上朝时忽然想到派文垣去天津市舶司的。但即使解释熙瑶也未必会信,于是他也不解释,只是看向熙瑶。

熙瑶和丈夫对视几眼,没有问出来,而是又道:“可若是李家的姑娘确实不错,那文垣就要订亲,明年就会成婚,这个时候派他去外地为官不太好。”

“他只在天津待半年多,腊月就返回京城,不会影响婚礼;订亲也不必他亲自出面,他去天津不会影响什么。”允熥道。

“夫君,妾不愿文垣离开京城。”熙瑶见借口被允熥反驳了,乾脆直接亮出自己的目的。“文垣现下只曾在理番院这一个衙门办差,即使留在京城也有许多事情可学,未必一定要去外地,去市舶司为官。”

“这不是正巧要在天津新设市舶司?”允熥道:“我不会多设市舶司,天津或许就是最后一个设立的市舶司,之后未必有能让他从头到尾瞧市舶司建立的机会,所以要让他去天津。”

“而且还有一个缘故。”允熥又对熙瑶说了当初为何决定在天津设立市舶司的原因,最后说道:“既然还存着鼓励商人在天津开设毛纺织工场的心思,那曾在苏州处置有关工场诸事的文垣正好与张彦方形成互补,适合做天津市舶司副提举。”

“既然这样,妾也不反对让文垣去天津办差了。但他在年底敏儿举行婚礼前一定要返回;明年这许多婚礼,其中还有他自己的,可不能在外地。”熙瑶道。

“一定让他在敏儿的婚礼前返回。”允熥答应。

几日后,文垣启程前往天津。此时天津市舶司尚未组建,张彦方等官员也在交卸手头的差事,文垣到了天津也没事做;不过允熥让文垣这么早启程并非是让他在天津闲逛。“文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你已经读过,现下缺的是行万里路。正好你要去天津办差,就从京城陆路前往天津,一路上看看各地奇异的风俗,也瞧瞧百姓的生计如何。”允熥对儿子说道。

“是,父亲。”文垣赶忙答应道。

允熥又嘱咐几句,说道:“文垣,当年为父为皇太孙时,就曾沿着此路北巡,见识到了许多不曾见识过的事情,还,”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与蒙古人打了一仗。你此次不会前往边疆,不会与蒙古人打仗,但见识到许多不曾见识过的事情,知晓北方平民百姓之生计,对你将来为君施政很有好处。”

“是,父亲,儿子明白。”文垣又道。

“嗯,你下去吧。”允熥点点头,最后说了一句。文垣又行了一礼,离开乾清宫返回坤宁宫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启程。允熥自己走回前殿,对一个舍人吩咐道:“拟旨,对当年卡廷之战战死之将士后人每户奖赏钱百贯、绸缎一匹。”

‘陛下怎么忽然又想起了卡廷之战?’舍人一边心里琢磨,一边拟旨。

允熥又派人去大都督府,询问陈永华现下为何职。大都督府的官员用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陈永华是谁,忙派一名都督佥事入宫奏报:“启稟陛下,李信男陈式现在金吾前卫为百户。”

“传朕口谕,命其为东宫侍卫,明日护送太子前往天津。”允熥道。

“是,陛下。”都督佥事抑住心中的羡慕之情,躬身答应。

都督佥事退下后,允熥看向北方,自言自语道:“陈兴,我将你的儿子放在我的儿子身旁为侍卫,而且沿着当年咱们一起北巡的道路北行,但愿他们两个,能有咱们二人的感情。”

第1787章 工业时代——工会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162章 抚慰第699章 说第73章 关于常家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关东第972章 又毕业一批第1495章 苏州惊变——莫名其妙的寻找第377章 两地的变故(三)第775章 醒来第1354章 南洋风雨——各自的想法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687章 白帐第658章 攻缅——空虚的阿瓦城第1194章 封号与粮食第806章 战安南——白鹤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1438章 白莲教——商量第703章 宴饮前的谈论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933章 科学的开端续第1483章 天文学大发现——太阳黑子第1320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第1764章 做好迎接汹涌议论的准备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360章 发兵济南第1137章 决心第1312章 船与人到京第1309章 下一代该成婚了?(五千字章节)第842章 占领升龙城第196章 新问题第1062章 决战——践踏第72章 人力资源最大化第443章 北巡——返程黄金命名与封赏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400章 齐王女第852章 刺激进兵第1469章 摊牌第413章 歌谣与天上第393章 徐州议事第1507章 苏州惊变——劝说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第595章 应对第631章 两年前见过的人第724章 讲武堂和蒙古人第382章 安与郭与徐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402章 吴桥第704章 晚会第915章 偶尔也有关心则乱的时候(补昨日欠更)文章相关第1176章 出乎预料的任用第1758章 开罗——驱赶出城第1249章 解释番外13:大辩论上第1513章 斥责与奖赏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343章 安王府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1409章 接见——托儿所第1212章 在人市第1159章 供述与返回第1139章 拼杀与首次上阵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90章 外国的反应和朱元璋时代的终结第149章 对话第446章 说话第23章 重阳节——其他人的心思第257章 从头到尾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709章 有共同点的谈话第1247章 允许勋贵经商?第816章 战安南——仪第963章 钢铁厂第1396章 这样做的缘故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795章 诸事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26章 内宫之患第759章 南巡——相关之事第185章 崩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966章 大家过年快乐第59章 ……阴谋——两处场景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431章 惊到的蛇第965章 工业第1471章 打脸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341章 汉洲攻略(九)第1201章 宴饮的最后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张无忌第662章 攻缅——那罗塔第1532章 问允熥该怎么做第1310章 酒楼突发事件第366章 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