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會考數學衝刺/幾何難題重概念聯想 非選答題有撇步
国中教育会考5月18日至19日登场。本报资料照片
国中教育会考5月18日至19日登场,联合新闻网推出会考冲刺系列报导,1日至3日为国文、英文、数学科,4日至5日为社会、自然科,采访国中老师及补教老师最新命题趋势、必考重点及答题诀窍,协助考生事半功倍拿高分。
因应108课纲会考考题素养化,北投国中教师林柏嘉分析数学重点内容和方向,如七上的重点内容在于分数四则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式等,又如两者多比较容易把握和准备,如去年会考试题以基本题呈现,但必须留意题目中「负数」以及「去括号」。
但须另外留意,如七下的代数则包括二元一次方程式、不等式、比例等概念,时常会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如去年会考第18题,提供停车时段和收费方式,10时进场停车但停了X小时离场,要求以方程式呈现此次停车费用,也是素养试题的呈现的一种趋势。
林柏嘉也说,八下的等差数列、函数与相关应用问题一直是热门的会考题材,几何则会聚焦在动态几何或解复合图形。而会考绝大多数难题则多来自于九上,聚焦在「几何量」与「关系」,也是以A++为目标学生需特别重视的部分。
面对几何难题,林柏嘉说,学生于练习习题时多是直接练习重心概念相关的试题,但会考时则容易考出复合图形,求几何量或关系,题目甚至不会提到重心等概念,但会取用重心的三种性质之一出题,因此难处在于,学生能否知道要选用哪一个几何性质才能解出几何量。
林柏嘉建议,学生看到几何复合题型,脑海中应开始盘点过去学过的几何知识,又综观过去会考难题,一难题最多则可能用上三个观念,因此建议考生,基本观念务必读熟,遇上难题可尝试将观念套入再思考,就有机会迎刃而解。
另外,几何试题也常以情境题出现,林柏嘉指出,根本能力在于对面积、角度等几何概念的掌握,要善于观察几何元件,再连结题延伸的几何性质,例如问三角形,就要想到SSS、SAS等全等性质,或AA、SAS相似性质;问到角平分线,就要想到到两边等距离;看到斜边,就想到毕氏定理;看到切线,就想到垂直于切点。
补教老师林名扬则建议,可用近期模拟考成绩为自己定锚,等第若在A上下起伏的学生,建议可以先用最短时间解完1至15题,之后可以跳至解两题非选题等得分关键。又心测中心近年多希望等第拿A的考生占比达25%,因此非选题给分「非常大方」,只要解题方向、策略和概念正确,即便因计算粗心有误,还是可以拿下分数。
林名扬说,之后建议考生回头再写16至25题,此时便可能遇上素养题型以及几何题,若遇上几何问题,建议联想出每个几何定里的关键,如见到中心,则要想到2:1、分成六块面积;看到外心,想到到三角形三顶点等距;看到内心,想到到三角形三边等距;看到中垂线想到到两端点等距;看到分角线,想到到角的两边等距。
另外,林名扬也说,108课纲下必考重点还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一元二次方程式以及应用、多项式的乘除法、等差比数列及应用,以及圆锥、角锥等。建议最后冲刺时,每天算一回模拟试卷并做检讨,反复找出试题对应的概念。
最后冲刺阶段考生也可逐步调整心态,林柏嘉指出,距离会考愈近,不宜再练习太多新题目,建议挑选写过的模考题、会考题做概念整合,并连结试题与课本中的数学概念。
林柏嘉也给予不同程度学生于冲刺阶段的任务建议,若程度较落后,目标可放在B、B+,拿下有把握的单元,做历届试题时将重心放在前10题,找出前10题中会做、较有感觉的题目,并分析所属单元,再将课本单元范例做一遍;程度中等者,目标可放在A、A+,以课本习作、历届试题为主,历届试题可多做几遍,建议整理历届试题中无法掌握题目和单元,再将课本习作中的范例拿出来算一遍。
程度顶尖的学生,林柏嘉建议锁定A++,难题主要来源的九上范围,需分析自己模拟考易错、害怕的单元或者数学知识,多花时间研读与准备。
几何量与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会考难题,林柏嘉说,如该提须先看到两边中垂线,又中垂线上任一点到两端点距离相等;再者则是内角皆不相等,因此图中非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再者则是图中有一特殊四边形,可能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甚至方形,但建议学生可以不必用最严谨的方式解题,可先假设角B、C的度数推估,再进行关系比较。图/取自心测中心网站
二元一次方程式常以素养题的方式出现。图/取自心测中心网站
教师多鼓励学生多尝试写非选题,只要观念正确,即便偶尔粗心算错,还是可以拿到部分分数,呼吁考生绝对不要放弃。图/取自心测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