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学考研冲刺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三人行教育供稿

一、单项选择题:1~45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____。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 D.《教育学导论》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这是20世纪以来,______教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

A.实验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3.批判教育学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_____。( )

A.布尔迪厄 B.斯普朗格 C.狄尔泰 D.梅伊曼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_______。(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5.持有“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的人物是______。( )

A.勒图尔诺 B.孟录 C.恩格斯 D.沛西能

6.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______。(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7. 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______。( )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8.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9.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映的教学模式是______。( )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10.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教育模式是_____。( )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1.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_____德育原则。 ( )

A.知行统一

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12.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_____。(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1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_____。(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14.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 )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15.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16.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7.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9. 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20. 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

A、湖南自修大学 B、鲁迅艺术学院 C、平民女学 D、农民运动讲习所

21.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______。(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2.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______。( )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23. 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______。(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24.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______。(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25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_____。(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6.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______。(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27. 1968年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_____,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 )

A.《富尔法案》 B.《哈比改革》 C.《课程宪章》 D.《教育改革法》

28.美国()法案中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作出诸如“强调天才教育”等“积极措施”。

( )

A.《国防教育法》 B.《教育改革法》 C.《史密斯—休斯法案》D.《教育基本法》

2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0.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______。(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31.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______。( )

A.远景的直接动机 B.间接动机 C.近景动机 D.内在动机

32.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_。( )

A.隐性知识 B.显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实用性知识

3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______。( )

A.内隐记忆 B.操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式记忆

34.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策略

35.我们通常在长时间想不出问题结果之后,就去做些别的事情,之后回来很顺利就解决了之前的问题,我们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36.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_______。( )

A.社会学习理论 B.联结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_______。( )

A.强化 B.迁移 C.反馈 D.联结

38.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 )

A.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B.学习策略

C.记忆 D.学习兴趣

3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作用中的_______。( )

A.泛化 B.分化 C.反射 D.消退

40.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______。(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4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4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是____。( )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43.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4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5.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二、 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没有什么区别。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虽初衷良好,但由于不切合中国的实际,因而失误是必然的。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制定教育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0.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51.比较古希腊城邦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异同点。

52.概述洋务学堂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 试论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5. 试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述。

56.Ⅰ试论述有关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Ⅱ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B

2.A

3.A

4.A

5.A

6.B

7.B

8.D

9.A

10.C

11.D

12.B

13.D

14.C

15.B

16.C

17.C

18.A

19.B

20.A

21.A

22.A

23.C

24.D

25.C

26.A

27.A

28.A

29.A

30.D

31.A

32.C

33.C

34.B

35.D

36.A

37.B

38.A

39.A

40.B

41.D

42.D

43.D

44.A

45.A

二、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答:错误。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出发点 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范畴不同。

47.【答案要点】

答: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 5 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 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剧作家等),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 化。

48.【答案要点】

答:正确。 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共同观点。1922 年 3 月,蔡元培发表《 教育独立议》一 文,主张采取大学区制;在 1922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学制会议上,蔡元培和李石曾 提议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以统辖全国学术和教育;将全国 分为若干大学区,区即为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单位。由于大学院制过于理想化,无 法适应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实际,实行一年多即告失致。

三、简答题:

49.【答案要点】

答:第一,社会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第二,个人依据: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

50.【答案要点】

答: 一要适度。“度”指难度。教师应根据自己上课的深度来把握作业的难度,根据学生智力的高低和掌握知识的深浅,选择一定比例的难易题目,使学生差的学生能做到一些基础知识题,掌握基础知识

二是适量。“量“很难把握的,应根据学生所读年级的高低和所学科目的地位来具体把握,不能一概而论。“少而精”可以说是适量的最高要求。

三是新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目新;二是题型要有变化。学生比较喜欢接受新事物、新变化,一是布置新颖的题目,调动、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二是经常交换题型,不要一种题型做到底,各种题型的题目都要布置几个,这会使学生做题不感到单调。

四是评价合理,突出科学性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检查家庭作业要善于抓住时机布置作业是日常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教师课堂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掌握布置作业的技巧,合理地布置作业,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1. 【答案要点】

答:斯巴达教育与教育的异同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 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 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 7 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 家监督;7-18 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 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 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 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 役;30 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 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 3、道德教育, 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反对专业和 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

52.【答案要点】

答: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国语言文字学校;第二类是各种专门技术学校;第三类是军事技术学校。

洋务学堂的特点:洋务学堂与封建官学、书院、私塾等中国传统学校有显著差异。所谓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包括外语、数学、格致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主义学以致用。3.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比较能按照指示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

53.【答案要点】

答: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1.提出问题

2.确定方法

3.正文部分

4研究中存在问题。

54. 【答案要点】

答:试论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教育影响着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强。在 2006 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 央提出要用 15 年时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所谓的创新型国家,主要体现国家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通过劳动力要素以及资本要素来驱动,是要通过自主创 新,具有综合性的生产要素来实行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 程中,我们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因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 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文化 环境,深入开展机制和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通行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 为主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接受式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由接受 教育发展来的,以继承为基拙,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 的教育。 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既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又要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 成长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在微观上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夯实 基础,大胆质疑,突破定势,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以此,来 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55. 【答案要点】

答: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主张: ( l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 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因此他认为, “过什么生活便也是在受什么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主张“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使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的教育内容,反对“以书本为 中心”,抛弃那种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 ( 2 )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 指出:“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反对那种与 社会、与民众脱离,仅仅为“有钱、有闲、有面子的人”服务的“死世界”。他认为,在“学校即 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学校如同鸟笼,学生如同笼中鸟,因此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 “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伸张到整个社会,这样学校就 不会成为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 ( 3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论。他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 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 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可见,他 的“教学做合一”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以行求知的;其教学实践则是从“教授法”到“教学 法”,由“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造。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知识传授 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而且 能使劳苦大众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值得肯定;“教学做合一” 不仅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而且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造。总之,“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陶行知立足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 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超越,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有启示意义。

56.【答案要点】

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过程影响,有些因素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有些则阻碍作用。 1问题情景。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后达到目标的既解决问题。问题的最初情景称为初始状态,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叫中间状态,目标就是目的状态。所谓问题空间,就包括上述三种状态以及有关三种状态的知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还进一步分析被试解题的策略,循环子目标的策略。问题情景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地说,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2定势。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时候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积极影响表现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倾向采取习惯的方式解决,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消极的影响表现为它限制形成假设的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决绝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5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 此外,智力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56Ⅱ【参考答案

答: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类型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一是性质上的类别,如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学校教育方式、教学效果。(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每一类型中的题目,应该均为验证假设或研究目的所必需。(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造成问卷的偏差和失真。

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如“你常看电视吗?”(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如“你认为目前教师的待遇够好吗?”“待遇”和“够好”都是语意不清;(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向善,还是麻醉自己?”(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也不能问,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会遭到抑制。(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对于社会称许性的题目,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编题时尽量少用理性的叙述,而从被测者感觉方面进行描述,可减少社会称许性。例如,学习动机问卷:“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测学业动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测掌握动机),这两题的社会称许性都较强,如果二选一的话,一般选第二问,因为老师、家长经常是这样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这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如果改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看到分数比别人高,心里很美滋滋的”(表现出学业动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虽然得分比别人高,也总觉得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测掌握动机),这样从感觉的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觉,可大大地减少题目的社会称许性。(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许多问题,设计者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受测者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或遭遇过,得替他们设想,在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要把问题理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