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中医药发展知多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中医药发展各有千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资料图:中药。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香港:历经百年沧桑 回归后焕发新生
中医药在香港发展已有百余年。1851年,香港第一间中医院东华医院诞生;1911年和1929年,广华医院和东华东院分别建成;1930年,三家接收华人病人的医院纳入一个体系,称为“东华三院”。
自成立之始,东华三院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医文化、服务华人社会。发展到今日,东华三院成为了全香港最有名的中医诊疗地。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东华三院不断从内地邀请著名中医学家帮助香港市民诊疗,同时为香港年轻中医师提供培训,创造内地与香港中医药业交流的机会。
中医院发展历史虽久,但中医教育在香港起步却较晚。1997年回归祖国后,香港才开始出现正式培养本科生的中医学院。起步虽晚,香港正规中医学院从无到有进展则很快,香港几所著名高校都设立了中医药专业,比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为中医药在香港的传承和发扬培养人才。
2018年8月9日,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大学生来到浙江武义一中医馆,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学习把脉、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了解中医药知识,感受传统中医药的魅力。新华社发(张建成 摄)
2013年1月,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10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在香港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同月,大型中医药推广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香港活动”在港举办,让广大香港市民体验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中医药产业化是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始终与内地同频共振,2018年8月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明确指出,中央政府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这为澳门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建于澳门科技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迄今中国在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图片来源:中新社
澳门的中医药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化和国际化两个方面。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落地珠海横琴,产业园可以为入园的中医药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公共研发、弹性化生产、认证审批等一站式服务。
澳门在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在中医交流和医疗救助方面也有所体现。2017年9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曾组织过非洲中医推广活动,几位澳门中医师远赴非洲葡语国家莫桑比克,对当地居民进行医疗救助,中医文化从澳门出发走向海外。
香港和澳门乘着国家政策支持和“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的东风,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医药产业。反观台湾,由于台当局不断打压中医药生存空间,中医药产业在台湾不断没落,几成绝唱。
1998年,台湾卫生福利主管机构修订“药事法”,明确规定1993年后入行的中药从业人员,必须修习中药课程并经统一考试及格等,才可从事中医药行业,包括贩售中药材、调剂中医师处方,或制作传统丸、散、膏、丹、煎药等。但新规实施以来,当局从未办理过任何一次统一考试,也没有发出任何一张中药行业者执照。这项不考虑未来的“落日条款”让台湾中医药从业人员陷入尴尬境地,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台湾几乎要成为绝唱。
除了台湾当局政策阻挠,传承断层也是中医药产业在台湾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对中医药产业感兴趣的年轻人本就不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又因考试和执照问题难以入行,久而久之,台湾中医药产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江河日下。
台湾中医药产业发展步履维艰,部分中医药从业人员选择到大陆发展。得益于大陆“惠及台胞31条措施”,从事中医诊疗多年的台胞严堤在厦门开了首家独资个体诊所,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同时,两岸中医药业交流蔚然成风,2018年6月,2018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举行,两岸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两岸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2018年8月,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和长庚大学的20名医学生就中医文化和发展现状与天津的医学生进行了中医药学方面的探讨交流,有台湾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到大陆当一名医师。
综上所述,港澳台地区中医药业传承与创新并举、机遇与挑战共存,三地中医药业发展的差异也说明了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赢得更好发展。(编辑:张晴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