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怀孕,法医DNA鉴定与副校长吻合,判刑七年后竟然是冤案

“什么?我的女儿怀孕了?”张晓丽的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旁身体瘦弱的小女孩瑟瑟发抖,脸已经涨得通红。

“妈,我没有……”张晓丽小声嗫喏着,不断往后瑟缩。

这个场景发生在1999年的辽宁抚顺,而这起事件的当事人——张晓丽也刚刚年满十三岁。

十三岁,豆蔻年华,绝大多数孩子对于性,还处在懵懵懂懂的混沌状态中,这个女孩为什么就怀孕了呢?

在她身上,究竟发生过一些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

事起反常

99年,十三岁的张晓丽刚上初中,在她这个岁数,女孩已经开始出现女性正常的生理期。

可是最近一连两个月,张晓丽的生理期一直都没有如约而至,这让她不由的有些忐忑。

不但如此,张晓丽还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莫名其妙的恶心干呕,食欲不振,上课也总是昏昏欲睡。

这所有症状不约而同指向一种原因—怀孕。

心慌不已的张晓丽不知道该怎么办,病急乱投医之下,她来到药店买了两只验孕棒,然后回到家中偷偷躲进洗手间测试。

结果是两道小小红杠,这个结果让张晓丽顿时感觉犹如五雷轰顶。

“……妈!妈妈!”张晓丽手足无措,下意识呼唤起母亲。

张母在看到张晓丽手中的东西,尤其是上边的两道杠后,也是如遭雷击。

由此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你和谁亲近过?乖,告诉妈妈”。

张母看着涕泪横流的女儿,想到小小年纪的女孩儿被人欺负却不敢声张,不由心酸难忍。

“我没有……”张晓丽也迷糊,她也许还不知道如何才算得上亲近,但平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大都是女生,她确实想不出。

张母想着在医院里人多眼杂,可能孩子年纪小脸皮薄,无法将这等耻辱之事当着大庭广众的面儿说出来。

于是她带着张晓丽回家,打算和她的父亲商量。

抽丝剥茧

晚上,张晓丽的父亲回到家,当听说女儿意外怀孕后,这个正直的中年人几乎要掀翻家里的房顶。

自家的女儿被人欺负,却迟迟找不到罪魁祸首,这个暴躁的男人不住盘问晓丽,一定要从女儿的口中听到那个名字才罢休。

张晓丽被父亲的怒火吓到,她不住回想白天母亲对他说的话:亲近……亲近……那拉过手也算亲近吧。

于是女孩口不择言,将自己的同桌、体育课老师还有学校校长徐博东,这些和她拉过手或者有过肢体接触的男性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于是父母便带着张晓丽来到派出所报了案。

派出所的民警听到这件事也是如临大敌,这是明晃晃的、对法律的践踏,对祖国花朵的摧残!

于是他们先是上门和三名嫌疑人明确案情,可是三个人接受警察的询问后,都是一脸懵。

他们都表示,压根就没有和张晓丽有过任何额外交往,更无从谈起让她怀孕了!

于是警察又带着张晓丽来到医院,医生建议,孩子年纪太小,趁现在胚胎刚落床早日引产,然后提取婴儿的DNA。

再根据张晓丽本人的静脉血和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就可以知道谁在这起事件中说了谎。

在场的三个人听闻都拍着胸口,表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进行完复杂的比对实验后,结果出来了:DNA与校长徐博东的匹配率高达99.99%!

而徐博东不仅是张晓丽所在学校的校长,更是张晓丽姐姐的爱人,也就是她的姐夫!

张父张母无法接受这件事,当场崩溃,徐博东的母亲也气急攻心昏了过去。

尘埃落定

铁板钉钉的证据摆在眼前,也由不得徐博东再次申辩。

徐博东很快以强奸罪被起诉,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事情发生后,张晓丽的姐姐就与徐博东离了婚,因为受不了乡亲邻里的闲言碎语,她选择离家外出打工。

张晓丽也因为这件事情在当地无法正常生活,于是离开故土,在他乡寄住在亲戚家中,改名换姓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入狱期间,徐博东的母亲因无法承受这种打击重病不起,没几年后便撒手人寰。

远在家乡的张家夫妇,守着物是人非的家,面容日渐枯槁,心如死灰。

PS:写一篇文章需要3-4小时,阅读只需5-6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给作者点个“关注”,给本文“点一个赞”吧!谢谢您的支持~

再生波澜

2006年,徐博东出狱。

7年对于一个普通中年男人来说,可能是事业上的飞升,也可能是娇妻爱子相伴,家庭美满。

但对于徐博东来说,只有铁窗中那轮惨白的月光和对当年事件的无穷疑惑。

这七年间,只要有空余时间,徐博东就提笔向上级司法部门申诉自己的冤屈。

可所有的信件都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

在这无望的时光中,徐博东如何都想不通:明明是不存在的事情,为何结果却如此?

这种反复拉扯的念头,陪伴徐博东走过了七年牢狱生涯。

再次走在阳光下,徐博东感慨万千。

出狱后,徐博东回到曾经和妻子的爱巢,面对冰冷的房间,他没有心思为自己失去的东西哀悼。

此刻徐博东只想通过自己的方式,重新还原当年事件的始末。

收拾好心情,徐博东找到一名律师如实诉说了自己的经历。

徐博东和律师就这样踏上了寻求真相的道路。

徐博东两人首先来到了当年的医院,找到了当年的病历本。

在不起眼的角落,一个小小的“疑”字引起了二人的注意,他们找寻到当年在病历簿上签字的医生。

在徐博东二人的引导下,医生回想起当年那个少女,根据模糊的记忆,这名医护工作者告诉二人:

当年这个小姑娘发现怀孕后进行引产,手术时发现她的处女膜并未破裂!

如果真的有人对当时未成年的张晓丽实施了性侵,那么不应该出现这种违背生理常识的现象。

不过这也只是这位医生的一面之词。

事情已经过去七年,当年的引产手术也已经导致这个直接证据不复存在,接下来,徐博东又将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男女之间不发生性关系,就不可能怀孕吗?

真相大白

事情的推进仿佛戛然而止,能够证明徐博武清白的证据不复存在,这件匪夷所思的性侵案似乎已经被盖棺定论了。

2007年下半年,一名医学博士的发言,为这件尘封的往事带来一线曙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一位女博士在一篇采访中提到:

男女之间未发生性行为就怀孕,这件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不代表不存在。

这位专家提到:男性精子离开生殖器后,存活时间约在24到48小时之间。

但这种存活时间会受到男性当时的情绪影响,精子的活性会伴随精神的亢奋而有所提高。对于女性来说,处女膜未受损也存在怀孕的可能,因为处女膜名义上是一层膜,但是上边本就存在小孔,以便女性生理期代谢。

因此,如果排出体外的精子正好碰上处于排卵期的女子,理论上是存在受孕可能的。

徐博东的律师恰巧看到了这篇报道,这简直就是为徐博东的案子而发表的。

他难掩兴奋,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徐博东,也告知了天各一方的张晓丽姐妹。

张晓丽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回想起事发当晚的一些事情:

原来那天徐博东因为公务出差,家中无人,于是张晓丽的姐姐便叫来了妹妹陪伴自己,姐妹二人睡在主卧里。

结果到了半夜,徐博东因为思念妻子,竟然从办事的地方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小别胜新婚,夫妻二人自然你侬我侬了一番,张晓丽于是去客厅的沙发上睡觉。

凌晨,徐博武又匆匆回到出差的地方。

张晓丽听到姐夫出门的动静,加上客厅又比较冷,所以又钻进姐姐的被窝,美美的睡了一觉。

所以张晓丽怀孕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沾染了被褥上残留的体液。

恰逢此时正是少女的排卵期,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两个家庭都蒙上了驱之不散的阴影。

张晓丽的姐姐立刻联系到徐博东,她泣不成声的向曾经的丈夫诉说着这一切。

徐博东只是定定坐着,眼神呆滞的看向对面的虚空。

乾坤朗朗

2007年12月,在张氏姐妹的陪同下,徐博东前往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复审申请。

法院在充分咨询了相关专家,并走访调查了当年的医生以及留存资料后,撤销了对徐博东的裁决,并帮徐博东申请到了国家赔偿。

从庄严的国徽下走出来那一刻,徐博东深深吸了口气,在此刻,他重新感受到了自由的意味。

身后,是千金难换的逝去的时间、名誉、地位。

身前,是通往未知道路的台阶。

这件缘起于乌龙、喧嚣于舆论,沉淀于科学立论的事件到此真正画上了句号。

之后的路,只能徐博东自己去走。

司法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司法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近年来一些案件的判决结果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质疑,这就需要我们对司法公正进行反思和改进。

其中法医鉴定工作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受到案发当年科技医疗手段的限制,导致一些案件的判决结果存在争议,甚至出现了冤假错案。

我国司法关于犯罪取证的道路,也随着日益昌明的科技手段与医疗卫生理论的不断完善而愈发宽阔。

除此之外,社会对冤假错案的关注也日益加强。

人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加公正、公平的司法判决,特别是对于那些无辜的人,他们更需要得到公正的对待。

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司法机制,加强对案件的审查、调查和判决的监督,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判决结果都是公正、合理的。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心理预期。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公正、合理的判决结果,但有时候现实可能会与心理预期产生差异。

道德并不是审判罪恶的准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司法公正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司法的工作流程和判决标准,增强其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判决结果都是公正、合理的,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充满信心和信任。

结语:

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在媒体传播方式越发发达的当下,极短的时间接收的海量信息让我们难免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去评判一件事物。

作为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我们,一定要带着“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的理性眼光,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沦为乌合之众。

事无定论之下,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