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派驻太平洋岛屿宪兵撤回上海

传记文学第738期《驻防冲绳的国军宪兵胡经谦与行政院物资供应局》

「中国宪兵司令部派驻太平洋岛屿宪兵队」,从一九四八年底就逐步从西太平洋各岛屿撤离,最后的人员在一九四九年二月回到上海,解散后与驻守上海市的宪兵第九团同营区。此时徐蚌会战已经失利、蒋介石下野,宪兵司令部也奉命缩编并转移到衡阳,训练机构转移到芷江。眼见国军的败亡、国统区飙升的物价、丛集城市的难民与风涌的学运,许多从太平洋归来的宪兵离开了部队。

一九四九年初胡经谦回到上海,随后就选择退伍。他很安然地回到温州农村,同样以一个平民的身分迎接新政权的到来。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十月一日中共建国,不久后共产党的干部来到温州,也很快组织起农会并进行土地改革。然而不论农会还是中共干部组织的民兵,在胡经谦看来都是招收地方上的穷人与无业汉,由这些人来执行所谓的「改革」。

关于中共的斗争手段,胡经谦回忆「我看过他们斗争地主,先把人绑在大车上游街,然后拉上一个大台子批斗。斗你还要用你的钱来开支,不是用公家的。当时斗争还没有打人,一切都是农会计划好的。下面的人高呼枪毙就枪毙,农会共干说了算,也没什么法律。他们当时斗争地主,国军的军官也被拖出去枪毙。地方有名望的一定被斗,附近有个镇杀最多,后来土改又杀更多。从我家乡逃出来的人很多,我的小学同学就逃出六个,越到后面越惨,只要是仕绅、当过镇长、当过村长的杀很多。其实共产党在北方是更加凶狠,过长江以后的还算是比较好的。」他逐渐感到不安,到了第二年他只能看着自己的母亲被民兵押上批斗台上斗争。

一九五○年四月清明节夜晚,胡经谦在灵昆岛南端和三十来人一起上了条帆船,用去福州做生意的名义出航,船上都是皮鞋、皮箱、雨伞一类的生活物资。胡经谦告诉我:「我搭老百姓的帆船,因为我家靠海边才跑得了,要是在北方或是内陆就不会这样幸运了。」那时中共对沿海郊外的管制还没太严厉,台湾的基隆港也有温州商人组织,他们想要到台湾后顺便做点小生意维生。

小帆船借着东北风在台湾海峡行驶了三天才到达基隆港。胡老记得到台湾第三天,海南岛的国军撤退到台湾。他们一行人到基隆港后,被基隆港务的防卫单位以非法入境拘捕,胡经谦被关了一个多月,才被闻讯赶到的大哥保释出来。

胡老在台湾始终没有结婚,退伍后一直独居在桃园郊区的眷村,在当地的工厂里面工作。闲暇时兴之所至,便招集住家附近的几个眷村酒友一同喝金门高粱酒,从一开始十多人,到最后逐渐凋零到只剩三人可以邀约。

一九八八年他终于回到温州老家,小他六岁的大弟胡经纶,一九五一年「镇压反革命」时因为成份坏,十七岁的他被强制停学与批斗。老四胡经纬、老五胡经华都只到初中毕业,老六胡经周与一九四七年才出生的胡经宪读到小学也不准受教育,整个毛泽东时代都被下放种田。

从一九八八年到二○一六年之间共回去十三次,也曾邀请温州的亲戚来到台湾游玩。二○一五年四月时,返乡探亲的胡经谦拜访在宪兵十五团三营九连一班时的班长潘庭槐,谈到一九四五年九月驻防南京时的概况,其中在陆军官校大礼堂中的受降典礼,潘庭槐上士回忆日本陆军支那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上将签字之后走过他身边,低着头不愿看周遭的人群。一九四六年内战爆发后,潘庭槐选择退伍返回温州老家。胡经谦向记者说到:「班长结婚时,我和几位战友一起来温州出席宴席了,可惜没打上招呼,谁曾想这一别就是七十年啊。」(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