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十三)太平岛驻军的故事之二
▲军人五大信念的年代,将「总统万岁」四字勒石立碑恐怕也仅太平岛才有。(图/摘自陆战队刊物)
文/特约撰述 林健华
太平岛地处东南亚各国窃占岛礁中心,当然成为各国觊觎的标的,尤其越南与菲律宾常常派出军机临空侦察,也派出渔船借机渔捞作业,抵近四周海域搜集岛上驻军活动概况,海、空不定期双重战情压力,让官兵丝毫不敢大意,随时神经紧绷,待命战斗。
在太平岛缺乏防空能力时,越南、菲律宾的侦察机,不定时闯进太平岛领空,且以低空飞行故意挑衅,驻军仅有50机枪、90高砲,也对其实施对空警告射击,事实上并没多大作用,官兵心里虽然恨得牙痒痒的,也是莫可奈何;官兵除了将塑胶管伪装成防空武器摆在屋顶上欺敌,当越、菲飞机再度临空时,就集中机枪驱离射击,这一招,果然发挥效用,两国侦察机大幅减少。
除了越、菲飞机及运补船常在周边海域活动外,马来西亚、印尼也对太平岛虎视眈眈;守岛官兵只要发现不明船只进入禁止水域,或飞机接近管制空域,陆战官兵先以警戒砲发砲警告,若再持续进入领海、领空以内,就直接击毁再向上级报告,因为守军这样的强势应对,有效吓阻了各国对太平岛可能的企图。
▲不同年代的太平岛海上巡逻工具,官兵一样执行任务。(图/摘自陆战队刊物)
早期岛上驻军从气象台楼上,可以看见岛东退潮后的敦谦沙洲,岛上只有一棵树,全岛满布金黄白沙,太平岛守军三两天就乘舢舨前去巡察,环岛绕一圈只要10分钟,顺便也转一转鸿庥岛及附近岛礁,鸿庥岛上椰林密布,椰子结实累累,是官兵清凉解暑的最佳饮料,常常满船而归;一次台风,越南趁巡岛我军撤回太平岛避风,强占敦谦沙洲、鸿庥岛并驻军迄今,如今越军天天与太平岛守军咫尺相望。
越战结束后,北越共军统一越南,大批南越难民海上逃亡;太平岛官兵于1979年2月3日救起41人,7月7日42人,难民都是乘坐在小船上,没水、没油、没食物、没动力,无助地在海上漂流,船上老弱妇孺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岛上官兵给水、给油、给食物、给日用品、帮忙医疗、派人帮忙修船,由于先前有难民船被敦谦沙洲上的越军开砲击沈,20多个难民罹难,太平岛官兵为难民指示马、新、印、菲等国航向、方位、距离、礁石状况后,让他们利用夜间原船离开。
▲太平岛指挥官刘梅初上校(前左2)与越南难民合影,黑板是教难民学习中文用。(图/摘自陆战队刊物)
第一批41个难民不知漂向何处,没有音讯;第二批安抵菲律宾,中华民国驻马尼拉代表到难民过境中心访问时,有一难民述说获救经过,特别感谢太平岛守军及中华民国政府基于人道施以援手的义举,经媒体大肆报导。
8月5日,载有71人的难民船搁浅在礁盘上,船身破裂无法修复,难民中还有华侨,守军将他们接上岸,以日军遗留的工厂作为住宿区,官兵还将个人的日用品、衣服、药品捐出来给难民用,连「香烟」都舍得;难民们与官兵一起开伙,指挥官还特别派军官教难民学国语;经多次向上级呈报请求协助安置,终获蒋经国总统指示:「由行政院长孙运璿督导海军派舰及有关部门派员至南沙,将全数难民接往澎湖讲美『中南半岛难民收容中心』安置,并向全球发布新闻,宣扬此一伟大人道救援行动。」海军派舰于9月5日执行运送,结束难民在太平岛上35天的生活;到1980年5月,岛上官兵还收到难民对守军急难伸出援手的感谢函。
1988年3月14日,中共科技人员在赤瓜礁作业时,侵入南沙群岛海域的越南舰艇,不明原因向中共船只与人员开火,中共也实施自卫反击,双方各有伤亡,南海情势更形紧张;国防部长郑为元指示太平岛守军:「南沙群岛是我国固有疆域,国军誓死保卫。」全岛官兵总动员加强体能、火砲训练、各型兵器射击、六六火箭弹操作,并将目标指向越南军队及架有机枪的武装渔船,只要进入距岛3浬内,先警告、后击毁,所幸战端并未扩大。
▲太平岛的沙画与东沙岛相较,更显气势磅礡。(图/摘自陆战队刊物)
太平岛的太阳很毒,毒到初上岛的官兵能晒到皮肤冒泡、晒成黑炭,因此,岛上官兵战备训练、操演、构工,都得避开太阳的荼毒,原则上午操课是6-10时、下午14-117时,除了有长官视察,加件背心,人人平时都光着膀子、迷彩短裤,人黑,实属必然;闲暇之余,官兵也会习作沙画,太平岛的沙,一样是珊瑚沙,但与东沙岛的沙不同处,是白中参有红色珊瑚沙,灯光一照,更增光彩,沙画创作,是太平岛官兵最具文化气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