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驻军的故事(五)——陆战队驻防

图、文/特约撰述 林健华

乌坵守备大队,属于中华民国海军陆战辖下的一个直属大队,专责卫戍乌坵,该大队防区精神为「同岛一命」、「永保乌坵」。

陆战队队史沿革

36年9月16日国民政府重建海军陆战大队于福建马尾,下辖6个中队。38年3月扩为2个陆战旅并于上海成立陆战队司令部。40年9月增编陆战队学校。44年元月成立陆战第1师,46年4月成立陆战队士官学校,6月成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48年扩编新兵训练中心,55年9月成立陆战第2师。

56年成立登陆战车指挥部,57年9月裁撤舰队陆战队司令部,另成立恒春基地指挥部。68年3月新兵训练中心与三军联训基地指挥部并编为陆战队77师,75年元月陆战队学校及陆战队士官学校合并。

86年7月起执行「精实案」,陆战队辖陆战旅、守备旅、基地警卫旅、乌坵指挥部、新兵训练指挥部、两栖侦搜大队、登陆战车大队、补运大队、工岸大队、通信大队、综合保修工厂、队部营等13个单位管制陆战学校、三军联训基地两个单位。93年4月,新训指挥部移编国防部后备司令部。94年1月三军联合作战训练基地指挥部移编陆战队。4月陆战旅、守备旅更名为陆战66、99旅。7月基地警卫旅更名为陆战77旅,95年3月「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更名为「海军陆战队指挥部」。

陆战队乌坵守备区

62年9月17日,陆军反共国军返台编入陆军轻装师,乌坵防务由海军接管。海军派陆战队第2师第3营接手乌坵防务(初期由陆战两师按次轮防),属海军总部一级管制单位,全名为「海军乌坵守备区」、少将指挥官

轮替驻防的陆战66旅,代号先锋部队,取自陆战队歌歌词「为陆军作先锋」,44年1月,由陆战第2旅与陆军第45师在高雄左营合并编成陆战第1师。陆战99旅,代号「铁军」部队,55年9月1日,实施「兴夏演习」,由陆战第1旅合并陆军第81师组成,因81师在大陆时期为国军第4军,陆战第2师因此继承部队代号为「铁军部队」。

乌坵守备大队于86年1月因「精实案」实施改由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挥。97年底,改为乌坵守备大队,下辖大队部、守备1中队、2中队、防空区队、支援区队。

乌坵岛接敌近、距台远,运补不易,军民进出原都靠海军舰艇支援,固定每10天1次,后经国防部研究律定人货分离」政策,军民人员进出仍由海军AP人员运输舰担纲,依乌坵岛潮汐状况,由台湾台中港夜航,约莫翌日破晓时刻抵达乌坵外海,因AP舰无法直接靠泊乌坵码头,人员上岛,还得靠驻守小坵屿的海军小艇接驳;一般民生补给物资则委托民间货轮定期运补。

因应作战型态及武器更新,陆战队乌坵守军也陆续获得了火箭砲、岸置反舰飞弹、防空飞弹等新式武器装备,大大减少驻军人数、提高科技化战力

乌坵岛于45年起实施战地政务军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起居及地方建设,79年中华民国解严,终止战地政务,但乌坵仍列为「军事管制区」,难以对外开放自由进出。原驻军对侵入禁制水域的大陆船舶所实施的警告、驱离、摧毁性射击规定也一并取消,面对肆无忌惮的大陆渔船群聚乌坵两岛海域,只能交由海巡署驻岛官兵驱离、取缔,陆战队驻军的功能,也仅指向「战争」。(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