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驻军的故事(一)——金马两战略犄角的重要支点

图、文/特约撰述 林健华

乌坵驻军始于游击队民国41年经政府收编的「反共国军」,46年7月固定编组,迄49年先后有第2、3、5大队分别担任守备任务。55年8月1日成立指挥部,整体规划战备整备。62年9月,将防务交给海军陆战队

乌坵的战略地位

乌坵孤立于福建省外海弹丸之地,岛上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土地贫脊无经济价值;但地处海疆要冲,北距马祖86浬,西南金门72浬,平时扼金马外岛运补航道要冲,战时形成金、马两个战略犄角的重要支点,也紧锁大陆福建沿海诸岛的出海通道。

国军自从大陈、南各岛转进集结兵力坚守马祖,如不能掌握乌坵,金门、马祖将陷入腹背受敌状况下,海空支援作战将极为艰苦。固守乌坵,对金、马、台、澎防卫作战,确具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乌坵岛上驻军虽不多,但在现阶段两岸关系中,仍深具战略地位与价值。

乌坵位居台湾海峡航道要冲,目前仍由国军部队驻守,成为与大陆近在咫尺的海防重镇,43年设立乌坵乡,归金门县政府代管,45年正式成立战地政务委员会,随反共救国军突袭大陆任务结束,62年由陆战队接管防务。是台湾地区在解严后,少数仍列为管制区军事重地之一,一般人除事先申请获准,否则无法自由进出。

反共救国军时期

乌坵包括大坵、小坵两岛,均遍布岩石海岸多为乱岩,登陆困难;因幅员小、兵力少,又近大陆远台澎,若共军突袭,海空支援及两栖增援、再补给等均较共军困难。

乌坵是由「反共救国军」第1总队第3大队守备,下辖3个步兵中队及1个重兵器中队,连同配属部队,官兵共计 1,215人,约相当1个加强兵营兵力。火力方面,各型火砲有110门,49年再拨美式75山砲8门。

48年,完成步兵工事220座,坑道351公尺,铁丝网53公里,轨条磐769座,4个班据点的机枪堡19座等永久工事。49年增建3个班据点及指挥所观测所、火力协调中心

大、小坵均有无线电设施,对国防部、联合作战中心、海军总部、62特遣部队南巡支队及金防部等构成连络。另有无线电机,可与支援作战飞机直接连络。乌坵用水,49年有浅水井4口、淡水机3部、储水池只有33座,仅能供应需求半数,每月尚需运补淡水15,000加仑,一旦缺水,必定影响坚守的决心与战斗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