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驻军的故事(七)——1996年两岸导弹危机
图、文/特约撰述 林健华
84年,台湾热闹于修宪后的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活动,当时,李登辉总统发表「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两国论,他还访问美国康乃尔大学并发表演说;李登辉此举,惹怒北京中共,对台展开大规模文攻武吓,下半年开始,共军在台海当面持续进行各项演习。
85年初,共军选在投票日前,在金门海域的平潭岛举行大规模海陆空三栖登陆作战演习,盛传共军计划攻占乌坵或马祖的东、西莒,连金门东碇岛都进入「状况3」,两岸军事局势紧绷到空前高点。
那几个月,原满布乌坵海域的大陆渔船,也一反常态消失无踪,乌坵守军更风声鹤唳,日夜整顿防御工事、加强战备演练,台湾载运武器、装备、后勤补给船密集驰赴乌坵;乌坵岛上官兵设置防空降的带刺铁丝网一圈圈布满整个山坡,从早到晚,每一据点、每个官兵都在试枪试砲,参谋总长罗本立每两个月就上岛巡视战备、探望官兵,陆战队并加派副司令1人进驻乌坵。
当时情报显示,共军演习将增兵至20万人规模,国防部通令三军及各外岛守军要提前完成阵地、火力部署计划,各离岛并加派上一级副主官进驻督战、协助指挥;2月下旬,参谋本部向李登辉简报称「中共意在用兵乌坵」,并提报多次电脑兵棋推演的因应措施。
3月5日6时,国防部获知共军将于8至15日在距基隆35公里、高雄52公里二处概约900平方公里地区实施飞弹试射;8时30分,参谋总长罗本立上将主持高层参谋会报,针对敌情拟订各项因应行动方案,会中决议:「三军采取不回避、不主动挑衅原则固守防卫,若中共侵入我12浬领海,即予适当反击」。
9时许,外岛部队全面提升战备至「状况3」,防空、地面火力及各监视哨全天候保持高度戒备,无限线电网路保持正常发报及静听,战斗部队完成快速反应准备。空军原先1架次E—2T空中早期预警机增为2架次,「强网」雷达系统与各地区雷达站回报密度由15分钟提升至5至10分钟。
14时30分,国防部长蒋仲苓向立法院「两岸情势因应小组」简报,向与会立委强调「国军捍卫疆土的决心并未改变」、「国军没有底线问题,若中共对我武力侵犯,国军将予以迎头痛击。」
16时,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唐飞上将及国安局长殷宗文出席行政院长连战主持的「临时决策小组会议」,经分析指出,中共演习不太可能在25日结束,共军在导弹试射后,可能伴随展开两或三栖联战演习,连战则指示:「三军必须严加戒备,持续监控及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并随时提出报告」。
18时许,参谋本部接获三军回报,国军各部队均已完成战斗准备,后勤单位也针对各战区可能所需拟订支援应变计划,三军开始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乌坵指挥官徐台生少将除积极贯彻加强战备,也对官兵喊话:「打赢了,大家一起做中华民国的英雄!打输了,我跟大家一起进忠烈祠!」
3月8日,妇女节,凌晨0时30分左右,共军就高雄西方目标区发射第1枚导弹,弹着点距高雄44浬处,相距不到40分钟,共军再对基隆东方目标区发射第2枚导弹,弹着点距三貂角概为35浬,两发导弹均命中中共所发布的目标区,但未发现爆炸现象。
共军所发射的2枚M9导弹,均未越过台湾本岛领空,研判其发射方式,应属北打北(江西乐平以北基地打基隆东方目标区)、南打南(福建地区或鹰厦铁、公路沿线基地打高雄西方目标区)的「基地发射」,不排除共军继续演练「机动发射」或交叉式的南打北、北打南。
3月12日,共军展开实兵演习,4架战机逼近海峡中线,空军在空机占位严密监控,并命F5—E一个中队前进部署澎湖马公基地;台湾海峡发现10余艘不明潜舰活动,海军146舰队驶往共军演习区外警戒、布控。3月13日凌晨1时许,共军再发射第4枚未爆的M9型导弹。
整个台海飞弹危机期间,参谋总长罗本立、海军总司令顾崇廉多次亲临乌坵岛视察防务、鼓舞官兵士气,有效安定乌坵军民心理;这次台海军事危机,后因李登辉高票当选总统,加上台湾发生921大地震,灾情惨重,让中共得以沈静情绪,缓和两岸政治、军事关系。
海军陆战队第2师第3营62年9月从陆军反共救国军第2大队接任乌坵防务,成立「海军乌坵守备区」,隶属海军总司令部一级管制单位,直接受海军总部作战指挥、管制,初期由陆战队1、2两师1年轮流换防1次;86年,国军实施「精实案」,改由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挥;90年3月,「精实案」定编,「乌坵守备营」改隶属「乌坵指挥部」;97年底,再改为「乌坵守备大队」迄今,所有兵员补充都由陆战队指挥部统筹规划,军、士官领导干部也由换防改为个人轮调。
由于两岸政治情势缓解,台海军事紧张程度也跟着降低,但为强化乌坵守军战力,国防部不断强化守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无论通信数位化、防空及反舰作战飞弹化,大大提高了守军的作战能力;但乌坵守军不断肇生「军纪」事件,是对战力无形的侵蚀,需要更进一步强化与要求;另外,因应军民分治需要,乌坵守军如何做好「民运」工作,协助乡公所与居民做好民生建设,造福百姓,应是乌坵守军未来重要的课题。(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