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八)西沙永兴岛驻军的故事

▲现在永兴岛空拍图(图/摘自中国军网

文/特约撰述 林健华

原由中华民国海军所驻守的西沙永兴岛,因1950年4月国军海南岛一战失利,永兴岛守岛官兵也被迫撤离,共军当年5月13日登岛后,中华民国政府从此失去永兴岛的掌控迄今,在中共的经营下,永兴岛现成中共三沙市政府的所在地,更成为南海最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西沙群岛是由永乐、宣德群岛所组成,永兴岛原名武德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西沙东部宣德群岛七连礁中央,由珊瑚礁堆积而成,东西长约1950公尺、南北宽约1350公尺、最高处为海拔5公尺,陆地面积概约2.1平方公里,全岛走上一圈大约2小时;北方的石岛,与永兴岛同属一个礁盘,退潮时,人员可以徒步来往两岛之间。

▲永兴岛现在是中共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图/摘自中国军网)

对日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国民政府派遣海军永兴、中建二舰收复西沙群岛,并于永兴岛进驻海军西沙电台独立排官兵59人,守岛官兵仅有必要的武器、粮秣和装备;戍守为期1年实施调换,初期,守岛官兵的薪俸是正常编制的3倍,后来七折八扣还有2倍之多,但其实也就只有几十块钱。

1947年,法属越南展现夺占西沙群岛的企图,3月24日政府派中基舰对永兴岛进行补给及调查测量任务,该舰从山东青岛南下上海第一基地司令部装载人员物资后,4月3日离沪,航经广州后在海南岛榆林港整补,22日抵达永兴岛,随舰人员除换防官兵外,还有许多不同单位的专家随同进行考察。

▲永兴岛日军留下的砲楼遗迹。(图/摘自中国军网)

当时的永兴岛,刚经过二战的摧残,可说是百废待举的一个荒岛,除1946年11月24日「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张君然所竖立象征国家主权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外,仅剩日军所建高9公尺的废弃气象台

驻军主力是陆战队,配属单位包括气象台、电台、信号台等,也都是海军官兵,负责守备任务的陆战官兵,还要负责整地、开路、盖碉堡、建工事,都得靠人工方式一点一滴完成,岛上各单位官兵也要分摊巡逻、查哨勤务;每个月固定实施机、步枪和25公厘机砲实弹射击一次,若收到菲律宾或越南可能军事行动的情资,官兵都得进入守备阵地待命,晚上则在碉堡待命,直到状况解除。

1947年1月,法国军舰F43在永兴岛外海锚泊,广播自称永兴岛是法国属地,限时岛上官兵10时前撤离,当时电台台长李必珍上尉以海军官兵自当坚守国土,严厉拒绝;当晚,法舰以探照灯监控海域,并派出小艇巡弋、突袭,同时威胁将登岛夺占,李必珍坚不撤离,并电报海军总部「西沙官兵将以武力拒敌」;双方僵持至次日5时40分,法舰登岛无功驶离海域。海军总部以李必珍守土有功,传令嘉奖;为表彰李必珍功迹,2009年12月31日高雄左营海军大气海洋局特将新辟道路命名为「必珍路」。

▲▼中华民国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张君然两次竖立的纪念碑。(图/摘自中国军网)

5月,行政院命令海军暂时代管西沙、南沙群岛行政工作,海军总部因此分别设立「西沙群岛管理处」及「南沙群岛管理处」,并核定管理处主任编阶「中校」,管理机构设办公室、气象组、电信组及专业、技术军士官128人,由张君然担任西沙、彭运生出任南沙管理处主任,张君然登永兴岛后,又另竖正面刻有「南海屏藩」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事碑」。

驻岛陆战官兵兴建仅以铁皮盖顶克难营舍,饮食完全仰赖运补,大多以罐头、黄豆、小鱼干、梅干菜等耐放食品为主,大米、面粉因岛上湿热,最多3个月就发霉变质,但官兵也只能洗一洗照吃不误;为让官兵能种菜,特别由国内运土种植芥菜、南瓜,还有岛上土生土长木瓜,遇到运补延迟,只好下海抓鱼,尤其是重达2、300斤的大海龟,味道类似牛肉,常常成为官兵的盘中飧,当时岛上生活刻苦,为了生存,官兵们得各凭本事。

补时,也会同时运送活的牛、猪、羊驻军饲养,家禽类的鸡、鸭则由官兵个人饲养,部队有需要时,再向个人购买,因此岛上官兵人人都养鸡鸭;期间,一个士兵下海抓鱼,不甚被锅盖鱼(𫚉鱼)尾刺扫中腿部,伤势严重,因岛上仅有简易医疗,伤后跛脚,原本壮硕的他,因此消瘦一大圈,幸好命不该绝,撑到换防才能接受完整治疗。

1949年,国共斗争激烈,永兴岛换防次数、官兵人数越来越少;1950年5月,岛上得知国军在海南岛战役失利,已经撤守台湾,官兵们心情紧张,也随时准备撤离,海军中胜舰5月8日撤运西沙及南沙人员及物资转进台湾,当时岛上只剩陆战队一个十多人的加强班,加上气象台、电台官兵,全岛约30多人,共军于5月13日登上、占领永兴岛。

后来,中共及共军大肆宣传岛上国军陆战队官兵「投诚」易帜,而事实的真相,究竟留岛官兵是打到最后一枪一弹、一兵一卒,还是如中共所宣称,两岸迄今并无明确资料可稽。

▼ 中共全力建设永兴岛,已成为南海主要前进军事基地。(图/摘自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