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棒球史/晨操菜单3000公尺 陆光队跑不赢一般兵?

军中棒球当年的培训,为国家棒运无缝接轨。

军闻社/记者李一豪报导

陆光」、「海军」、「虎风」这几支军中棒球队的存在,可说是早年棒球选手生涯必经的重要过程,甚至对国家整体棒球实力的培养,造成关键影响,除了球员深有同感;另外包括投注心力教练、甚至负管理之责的「军职体育官,也是重要的幕后功臣。

民国79年中华职棒成立,元老球队之一的三商虎队创队总教练是当时已相当资深的林信彰,他的执教经历,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陆光队」度过,回忆当时球队选才的过程,只要在少棒青少棒青棒阶段有杰出表现的选手都可以推荐,不过都是由军队里的球员推荐给教官,教官再推荐给总部,然后陆军总部再拿名单给他看;由于林信彰在棒球界资历丰富,且执教陆光队前,在三级棒球担任教练多年;因此,对于哪里有好选手非常清楚,且因名额有限制,所以,入选的球员肯定都是身手、资历相当不错的球员。

当年每天不辞辛劳、从台北骑机车往返桃园龙潭教球的林信彰,凭着就是一股惜才、要把年轻人基础打好的使命感,才在陆总部的请托下,答应带领陆光棒球队

林信彰谦虚地说,「也算是好运,为什么好运呢?因为在陆光的时候,来陆光当兵的都是有素质的球员,不是少棒好手,就是青少棒冠军的,或是青棒冠军的,所以我比较轻松;因为来陆光之前,他们就被训练过了,所以只需要去了解每个选手的优缺点,这个很要紧,因为从优缺点去慢慢地指导他、改变他,这样就事半功倍。」

另一位曾担任陆光队体育官的张声镇,后来加入职棒统一狮队执教十多年、成为国内棒坛史上首位专业体能教练,他谈到职业队与军中球队的差异,感触相当多。

张声镇表示,当初所有的行政及管理工作都由他一人负责,「你一个人要管球队,要找球场,要有器材,也不像空军有自己的球场在屏东基地里面,所以第一,你要管球员;第二个,他的吃的、住的、所有东西都一个人在扛,他的行动、交通,所有的事情要管,还要去管训练,等于是全包了。」

至于职业队,由于分工精细,张声镇也因体能训练的专业受看中而进入狮队,因此只需专职掌握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他来说,「齁!那真是轻松太多了!带陆光队绝对是比较辛苦的。」

回想起军中球队的贡献台体大校长林华韦表示,军中球队的存在,对台湾棒球的发展具有相当大意义,因为当兵需要2或3年,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持续训练、比赛,那么从小接受的棒球养成势必要中断,而体育竞技的培养若中断,要回复是非常不容易的。

谈到这方面,也曾是陆光队一员、目前担任棒球协会副秘书长的龚富儫,则以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由于每种运动使用的肌肉部位各异,导致训练的方向也大不相同,而棒球选手长期接受相关训练,包括肌肉的生长、使用力量的习惯性,一定是朝向棒球竞技所需的部位去强化发展,只要一停下脚步,开始从事其它跟棒球无关的运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何况是两年那么长的时间?

龚富儫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当初陆光队编制在空降部队,而部队晨操菜单常常是三千公尺跑步,他透露,「你知道吗?我们棒球队跑不赢一般兵,然后旅长就问,『棒球队的体力不是应该比一般兵好吗?』但其实是因为,棒球运动使用肌肉的方式、部位,完全不一样,是非常着重瞬间爆发力的无氧运动,你说瞬间速度,那绝对OK!绝对比一般人还来得快,不过你要他长跑,他就不怎么样了。」

另一方面,许多当年知名球员,现在都回归基层奉献毕生所学,用一种「开枝散叶」的内涵,来诠释军中球队这段历史,譬如台东大学高克武教练提到,过去的基层棒球,只是由学校老师、校工,或校外的热心人士来带,而现在都是必须具有专业证照的教练,「这些教练哪里来的?几乎就是过去待过军种球队的选手,退下来以后,到基层球队去教球。」

他认为,军种球队最大的贡献在于「推展基层棒球」,相较于职棒,这不是镁光灯焦点,也比较容易被一般人忽略,但其实更攸关基础,影响甚钜。

如今,那段军中球队的岁月已逝,随着国军陆续精简,以及兵役制度革新,现存的国训队,是自民国91年,体育选手改服替代役的新制上路后,自国军队移编而来,改制为替代役的国训队,正式终结军中棒球队的历史,但仍旧秉持着传承国家棒运推展、培育菁英棒球选手的扎根工作,继续努力着。

自民国100年起,担任国训队总教练的王光辉,当年虽由于体格因素未入伍服役,但因缘际会也扛起现阶段的重担,他非常重视年轻球员的观念养成,开门见山即说,「我们棒球真的是失败率非常高的运动,我问你,有几个运动是失败率比棒球还更高的?没有!七成是失败(指的是被视为顶尖打者门槛的三成打击率),一半一半还可以喔,七成或是八成失败勒!」

王光辉强调,自己执教的最大目的不是拿冠军。乍听之下会觉得奇怪,运动比赛不就是为了求胜?但他接着强调,「我是要让我的球员在未来更有竞争力,那才是最重要的。」

受访当天,王光辉还一面招呼着队上防护员,要他们陪同手臂有状况的投手,至邻近国军医院检查,看得出来对于选手的健康极为保护,他点出一个近年国内球界普遍严重的问题,「我们旅美的投手,十个有九个开刀,那是不是他学生时候,也许为了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想要更好,就催落去!」

王光辉举例,现代棒球的普遍观念,先发投手投球上限是一百球,这就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选手表达「教练我想继续投」,那么,教练可以肯定他的斗志,但还是得换下来,因为对年轻选手来说,目标要放在「棒球生涯最好、最强的那段时间」,不论教练、选手都不要逞强,应该仔细思考,如何把那一百球的品质投到最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首数十年来,我国棒球选手历经军中棒球队的洗礼及培育,可说成果斐然,也看得出在时代的演变与科技日新月异之下,各种训练的观念、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的提供,均不断进步,更趋完备。

也许大家曾经关注的那群扬威海外的小将们,早已经过淬炼,蜕变为驰骋红土、垒包间的职棒明星,甚至是培育新血、领兵征战的教头,然而那份超越胜负的感动与热情,始终不变,回顾那段珍贵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一同向这群曾经身为国军一份子、也替国家棒运奠下深厚根基的棒球英雄们,致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