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怪不得敢说反攻大陆,原来手上这么多军力

前言

1949年12月10日,解放军即将攻入成都,蒋介石深知无法再抵挡他们的力量,匆忙赶往凤凰山机场,携带家人登上前往台湾的飞机。

虽然似乎身败名裂,蒋介石的内心却没有太多烦忧。

即使陷入如此境地,他仍然不相信自己创建的蒋家王朝会因此覆灭,也不愿意束手就擒。

还在败退宝岛之后,还不断叫嚣要反攻大陆,一副要卷土重来的模样。

因为在大陆对岸,那个被蒋介石视为最后筹码的地方,他早已运走了大量财产和军队。

而且在60年代蒋介石还制定了著名的“国光计划”企图能再次挑起内战。

本文将为大家了解一下,蒋介石到底带了多少财富到了宝岛,和所谓的“国光计划”是怎么一回事。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未雨绸缪

自从1947年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剿灭之后,国军在战场上的势头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随后数场重要战役,国民党军都以惨败告终。

面对屡屡失利,一向自视甚高,不将我党我军放在眼里的老蒋,也开始寻找自己的退路。

经过周密筹划,老蒋最终选定了三个地点作为退路:西南地区、海南和宝岛台湾。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易守难攻;

而海南和台湾地理环境相似,被海洋环绕,物产丰富,对于当时只有陆军而缺乏海军和空军的国民党军来说,这两个地方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

老蒋曾多次亲临台湾进行实地考察,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地理资源,相比其他两地,台湾都是最为优越的。

经过多方比较,老蒋最终确定了退守台湾。

一旦地点确定,老蒋的第二步便是搜刮并积累财富。

退守台湾虽属无奈之举,但为了日后东山再起,老蒋发动全国搜刮财富。

他下令将国库中的所有银圆全部兑换成黄金,并尽可能变卖一切能够变现的物品。

除了货币财富,老蒋还对北京故宫的珍宝藏品虎视眈眈。

1948年的某一天,老蒋下令,命令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军搬运故宫的文物。

无数珠宝、玉器和字画被装箱空运至指定地点,然而由于飞机超载,部分文物遗憾地被抛弃在途中导致了残损。

同年11月,一艘满载着神秘木箱的船扬帆启程,目的地是台湾基隆港。

1949年1月10日,随着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集团,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以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

原本对是否与中共和谈犹豫不决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得知淮海战役的结果后,内心的天平开始失衡。

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最终傅作义在1949年1月21日同意了与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这一决定也预示着平津战役最终的胜利。

在前线战役中节节失利,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桂系势力趁机上台,主张和平谈判,逼迫着他下野。

与此同时,美国认为蒋介石早已没有扭转败局的可能,对他失去了信心,也有意在国民党内建立一个新的政权以对抗共产党。

在各方的压力下,蒋介石于1月21日被迫辞去相关职务。

然而,他并非傻子,他所建立的统治王朝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在下野之前,他早已开始谋划。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1948年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老蒋陆续运送了五批贵重物资至台湾,其中黄金数量达到400多万两,价值十几亿元。

这还不包括他偷运的各种古玩和玉器。

而主导这些的就是蒋介石女婿陈诚。

其实在1948年,陈诚奉命前往山东、东北进攻解放军的战役中,这位过去战功赫赫的将才却遭遇了重大失败。

国民党内部早已有人对陈诚心生不满,借着这个机会,他成为了辽沈战役失败的替罪羊。

陈诚很快被发现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深受病痛折磨。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秘密派他执行了一个任务,究竟蒋介石有何打算,并没有明言,只是让他前往台湾省休养。

一向听命于蒋介石安排的陈诚,带着家人前往了这个宝岛。

一个多月后,陈诚再次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陈委员辞官,决任弟为台湾省主席,望速准备就位,中圈手启。”

看完电报,他面露疑惑。

自1947年蒋介石废除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将魏道明升任为首任“台湾省主席”以来,近一年的时间里,该地方各个方面的发展非常顺利,陈诚对魏道明也很满意。

于是,他立刻回电表示自己愿意全力辅佐魏道明,不愿意夺取他的职位。

然而,蒋介石却迅速回电道:“意已决,速上任。”无奈之下,陈诚只得接受这一命令。

很快,他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

1949年初,李宗仁匆匆赶往台湾省,要求陈诚将黄金运回大陆。

原来,蒋介石在看到桂系势力东山再起之际,早已制定了计划。

他深知自己地位岌岌可危,从1948年年底开始,他派人不断将黄金从中央银行运往台湾。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大陆各大银行的金库几乎被空了。

据记载,蒋介石偷偷运到台湾的黄金达到三百多万两,除了黄金,还有大量现金、古董字画等。

国库空虚,李宗仁要如何继续掌控国民党,只得亲自前往台湾要回黄金。

陈诚当然明白蒋介石的意图,这么难得的财物,怎么可能轻易归还。

“有关黄金的事情,都是由中央银行负责,要运回去,恐怕还需要中央银行的决定,我一个台湾省主席无法做主。”

陈诚的一句话就将李宗仁打发了。

李宗仁既愤怒又无奈,如果中央银行能够解决,又何必跑这一趟,他作为代总统实在是苦不堪言。

等到中共中央发起渡江战役时,李宗仁才发现,只有桂系军队听从他的命令,蒋介石的旧部队根本不听从指挥。

桂系军队如何能与解放军匹敌?

很快李宗仁溃败逃亡。

对于这样的结局,蒋介石多少有些意料之中。

他将黄金偷偷运往台湾,不仅仅是为了控制李宗仁的权势,也是为自己预留一条后路。

蒋介石带走的不仅仅是军队,还有带走黄金,作为蒋介石重新崛起的筹码。

然而这一切远远不够,他并非只是为了在台湾大力发展经济,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反攻大陆。

他的第二步棋便是带走人。

没有士兵,再雄厚的财富也只是空中楼阁。

因此,他必须将心腹人才一同带走。

比如,前文提到的陈诚,在宝岛得到了重用。

此外,还有胡宗南、汤恩伯、胡链等为蒋介石卖命的将领。

除了这些将领,蒋介石也不愿放过其他士兵。

正因为只有将领,没有士兵,他才难以发动战争。

从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到处征集壮丁以扩大军力。

然而,在那个时候,征兵的目标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因此即便是被迫参军,许多人也没有过多的怨言。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被征入伍的年轻人,大多不愿以武器对准同胞。

然而,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样做。

强征壮丁只是增加了军队的数量,却无法提高士气,显然无法与解放军相比。

仅仅在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就损失了近两百万的人力。

国军兵力锐减,而解放军的兵力不断增加,甚至有很多国军士兵选择投降,国共两党的胜负显而易见。

然而,在逃离大陆时,蒋介石再次施展招数,在各个村落疯狂征集20至30岁的年轻男子,扩充自己的军队。

而现有的军队,蒋介石自然不会放过。

在上级的威胁下,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跟随蒋介石逃亡到台湾。

因此,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带走的军队规模并不小。

仅从陆军来看,蒋介石总共带走了六十多万士兵。

虽然与国军起初的四百多万兵力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至少这支军队还保持着很大的作战能力;

除了陆军,国民党还拥有四百架作战飞机,还有三万五千人的海军部队,配备五十余艘舰艇。

相比之下,当时的解放军无论是空军还是海军,都还不存在,更不用说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了。

既然蒋介石还保持如此大的优势,为什么不愿最后一搏,而是选择带着实力雄厚的部队逃往宝岛呢?

因为他再也不能承担风险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若他再冒险,恐怕将一蹶不振,蒋家王朝将面临覆灭的命运。

美国对蒋介石失望透顶

解放军在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基本上在国内没什么大型武装力量能抵挡住他们了。

即使还有一些军队和武器能够抵挡住他们的进攻,也需要找到地方重新休整,此时台湾成为了蒋介石唯一的选择。

尽管台湾离大陆很近,但它毕竟是一个岛屿,紧临大海。

此时,解放军没有海军力量可以与之匹敌。

他认为只要能够守住这片土地,等到军队重整之后,再发动反攻。

可惜的是,蒋介石的退路虽然看似不错,但考虑欠周详。

台湾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资源十分有限。

即使国民党的海军和空军相对强大,但缺乏石油、燃料匮乏,再强大的战斗机也会变得乏力。

同样,舰艇也无法发挥作用,国民党军队所谓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他又有什么能力与解放军对抗呢?

当然,蒋介石还依赖着美国这个庞大的后盾,这是他最后的希望。

美国是最富有的国家,无论是资源还是石油,只要美国愿意帮助,一切都可以解决。

可是,蒋介石早就得罪了美国。

在国共双方谈判时,他没有听从美国的建议,私自采取行动,自此之后,美国不再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武器和资金支持。

这也是他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如今作为败将,他想寻求美国的帮助,恐怕更加困难了。

美方明白蒋介石就是一个废物,一手好牌打得过稀巴烂,不愿再投资于他。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希望一举消除国民党反动集团,统一台湾的雄心壮志遭遇了美国的干预。

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的爆发给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供了干预的借口,他不仅派遣军队援助朝鲜,还将第七舰队派往台湾。

中国海军当时实力有限,难以突破美国舰队的封锁,进行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

同时,朝鲜战场的形势十分紧张,中国只得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计划。

美方策划让他在台湾省建立新政权,试图使这个地区独立。

然而,这与蒋介石的意图截然相反。

他虽然渴望夺取政权,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他并不打算分裂国家,只是希望反攻大陆,战胜共党,自己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被解密的“国光计划”

大陆未能及时解放台湾,给了国民党以幻想的空间。

国民党在占领台湾后,仍对大陆心存野心。

在蒋介石盘踞台湾近三十年期间,"反攻大陆"一直是国民党政权的常见口号。

这一口号常与"解救同胞"、"消灭共匪"等等形成对比。他们一直梦想着反攻中国共产党占据的大陆,重返失去的"天堂"。

1951年内,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沿海进行了数百次小规模的袭扰行动,但大多遭受毁灭性打击。

1952年,国民党军队扩大了攻击规模,达到团一级甚至更高,虽然在浙江沿海多次受挫,但在10月份攻击福建的南日岛时占得了便宜。

国民党军队派遣了9000名陆军士兵登陆南日岛,并得到海空军的支援,而解放军守岛部队及增援部队仅有1400人。

经过两天的激战,国民党军队伤亡近千人,解放军则有1300多人死亡或被俘,全岛被占领三天,岛上的政治组织也被摧毁。

当解放军调集大量兵力进行反击时,国民党军队却以迅速撤退的方式离开。

这场战斗让中央军委和福建军区深感警觉,重新思考沿海防御和对登陆袭扰的应对办法。

在1950年至1954年期间,台湾当局致力于保卫台澎金马,巩固其"复兴"基地,创造有利于"反攻"的形势。

然而,台湾当局并未制定详细的"反攻大陆"计划。

1954年,岸信介(为侵华战争甲级战犯,但战后获释,并在美国的支持下成为日本第56和57任首相)与蒋介石秘密组建了反共联盟。

1957年3月12日,岸信介主持成立了"日台合作委员会";6月2日窜访台湾,并与台湾当局发布联合声明,公开支持台湾当局的反攻大陆行动。

然而,精明谨慎的蒋介石并没有因为国民党内部及国际上表面上有利于"反攻"的形势而真正下决心。

对于一系列的"反攻计划",蒋介石基本上只是口头附和,只是做些表面文章而已。

此外,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是非常机密的事情,不能让美国参与其中,尤其是在美国不支持其"反攻大陆"的情况下。

因此,蒋介石对外只表述为"防御"的需要,以此欺骗美国获取援助。

蒋介石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上世纪50年代,虽然美国与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台湾驻有军事顾问团,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在台湾海峡巡逻,大量军援装备物资供应,并协助训练国民党军队。

20世纪60年代大陆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蒋介石认为这是实施“反攻大陆”的绝佳时机。

经过多年的准备后,1965年,“国光计划”达到了高潮。

然而,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加之台湾当时的制海权已基本丧失,尤其是“1965年海战”的惨败使蒋介石意识到,台军发动登陆作战相当困难。

然而,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认为国民党的反攻大陆不仅不可能成功,反而可能导致台湾这一基地的损失。

从此,“国光计划”的规模逐年缩减。

到了1970年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被逐出联合国,实现“反攻大陆”变得更加困难。

在内外压力的同时,“国光作业室”于1972年7月20日解散,被合并入台“国防部作战次长室”,“国光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总结

据统计,蒋介石政府在撤离大陆时携带了一批珍贵的黄金、白银、铂金和外币等财物,价值不菲。

当时,这些珍贵财物总价值约为8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财政预算的四倍。

这样的巨额财富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堪称令人震惊。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财富最终流向了极少部分人的手中。

国光计划的失败虽然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它却揭示了国民党政权一直以来怀有夺回大陆的野心和阴谋。

尽管国光计划未能实现,但它在台湾仍然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成为对台湾的深远影响。

这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敌对势力的警惕。

尽管反攻大陆的理想仍然遥不可及,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实现祖国统一的追求。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道路漫长,但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持续努力,为祖国的统一而奋斗。

此外,情报战、认知战等策略至今仍然持续不断地演变,这也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的领域。

新的历史篇章正在书写,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梦想任重道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