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北京又跑出一个明星独角兽

从结果来看,估值200亿,似乎成了国内大模型公司证明自己在“第一梯队”的标配。

今天,百川智能完成了50亿元A轮融资,并将以200亿元的估值启动B轮融资的消息席卷投资圈。

2023年10月,百川智能官方公告表示他们完成了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的A1轮融资,也就是说,他们在9个月内又为自己募到了30亿元——这个速度比当下许多投资基金的募资速度快多了。

百川智能这一轮的投资方也都是深口袋,据其官方表示,A轮投资方即有阿里、小米、腾讯、亚投资本、中金等头部大厂和市场化投资机构,也包括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深创投等国资背景产业投资基金。

自2024年以来,中国大模型公司的融资节奏开始加快,尤其是公认的第一梯队的独角兽们更是纷纷前脚踩着对方后脚跟地各自宣布完成了融资,估值也都在200亿元上下。

大模型赛道如此盛况,仿佛一下子“大环境”不再严苛了,VC/PE们都不缺钱了。

上一次这么“齐”还是在互联网时代

和其他知名大模型独角兽一样,2023年4月于北京成立的百川智能的创始团队都师出有名。创始人是前搜狗CEO王小川,核心团队成员由来自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知名科技公司的AI顶尖人才组成。据其官方数据,目前百川智能的团队规模超过了240人。

百川智能方面表示,公司一直坚持“超级模型+超级应用”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12款大模型,并于今年5月推出了首款AI助手“百小应”——具备多轮搜索、定向搜索等搜索能力。据了解,其发布的最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 4,在国内权威大模型评测机构SuperCLUE的评测中,模型能力国内第一。

此外,百川智能一直认为医疗是打造超级应用的最佳场景。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医疗的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在AI医疗技术和应用上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在7月初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对外展示了AI医疗类应用——AI健康顾问。

百川智能的诞生就含了金汤匙,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启动资金,加上这轮的50亿元,成立15个月,这家公司拿到的融资额超过了7.5亿美元。

再说说背后的投资方。从百川智能这一轮的投资方列表中还可以看到,AT的身影又和谐地出现在一处。比如,阿里和腾讯一起参与了公司的A轮融资。

阿里的存在感很强。不光是押码百川智能,智谱 AI、月之暗面、零一万物、Minimax这些头部大模型独角兽企业都接受过阿里的投资。尤其是今年2月和3月,阿里巴巴分别领投了月之暗面的10亿美元融资,以及Minimax约6亿美元融资。

当然,腾讯同样也还是智谱AI、Minimax的股东,其中独家投了Minimax 2.5亿美元的A轮融资。

不止百川智能,在其他大模型独角兽上,都有如小米、小红书、美团等一线互联网大厂都前赴后继地注资。

上一次见到这么齐的大厂齐聚,恐怕还是在互联网时代。

“赌我投的那个能活到最后”

不仅大厂云集,可以看到,像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这样的国资,也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大模型赛道的看好。

据了解,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0亿元。基金围绕国家及北京市信息产业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在百川智能之前,其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模型企业,包括智谱 AI、深势科技、面壁智能等。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同样来头不小,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累计募资31亿元,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奇绩创坛等12只子基金,撬动投资规模572亿元。

巨额资本争先恐后地涌入国内大模型赛道,让这些独角兽们不得不以“生死时速”筹集资金、加快扩张。在我同事刘燕秋老师的《第一批投大模型的VC,开始卖老股了?》一文中就有透露,月之暗面在之前并没有很激进的融资计划,“也是在MiniMax融资的压力之下,拿了阿里这么大一笔钱”。

事实也是如此,从2024年年初开始,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有一家大模型企业或宣布或传出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而大模型平台企业竞争到现在,除了大厂和深口袋基金,其他中小规模的VC基本难以入局第一梯队了。

而这不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目前这些“第一梯队”的独角兽们还都非常年轻,被称为“中国大模型五虎”中的智谱AI距今成立也不到10年,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片战场的硝烟一定不会消退。

曾有一位知名投资人评价过国内大模型的行业竞争格局,“也许未来国内大模型平台企业只会存活1-2家,但是谁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投资人们不过是在赌他们押中的会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