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进化后的小鹏能起飞吗?

新年复工第一天,小鹏汽车率先立下FLAG。

2月18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内部信表示,“业绩要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完成所有短板,经营要开始走向高质量第一步。”考虑到2023年小鹏14.16万辆的成绩,翻倍也意味着今年小鹏至少要卖28万辆。

这样的底气源于小鹏自身的改变。

去年三季度,小鹏度营收85.3亿元,同比增长25.0%,环比增长68.5%。同期现金储备为364.8亿元,环比增长8%,同比增加27.4亿元。尽管还未逃脱亏损困境,但是改善明显。随后的三个月,小鹏的月交付分别为20002辆、20041辆和20115辆,一个季度干了全年四成的销量。

不过和小鹏一样处于进化当中的,还有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在今天,比亚迪打响春节后降价第一枪,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车型最低售价来到了7.98万元,开启了“电比油低”的新时代。随后五菱、哪吒、长安启源纷纷选择跟注。

何小鹏把2024年称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行业分化明显、价格战频繁、友商出局消息频传。

28万辆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数字,目标更高的友商并不少,但对于小鹏而言,想要完成目标也绝非易事。

01 小鹏进化

2023年是小鹏汽车的涅槃之年,经历了G9滑铁卢后,何小鹏在内部发起了一次“自救式”的改革,不仅重新划分了组织架构,还请来了“铁娘子”王凤英负责供应链、销售等体系的改革。

在新款G9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在去年(2022)小鹏上市公司的财报中有12个高管,在今天还剩下来的高管只有两位。”

何小鹏此前曾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和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的饭局上,对方表示,小鹏G9很好,但是部分零部件的价格有不少的降价空间。“我那餐饭吃得巨有压力”,何小鹏坦言。

去年十月,时任采购部负责人李丰因为腐败问题被停职且被警方带走,小鹏汽车公司内科长以上级别都被进行了问询谈话。

内部反腐只是第一步,王凤英的加入让小鹏对供应链的把控更加得心应手。据界面新闻消息,她会在技术源头降本,选择成本低但效果相差不大的技术方案,同时希望通过筛选优质核心供应商的方式,提高订货规模以减少成本和提高产品稳定性。

2024年,和大众的共同采购将进一步降低小鹏的采购成本,根据报道降幅最多可达10%。

组织效率层面。在何小鹏和新任总裁王凤英的带领下,小鹏经历了剧烈的组织变革,包括自动驾驶中心、采购部门等在内的多个部门都更换了“一把手”。

何小鹏在内部信里表示,“干部必须穿透多层了解实情,深入前线倾听炮火,推动公司战略策略在基层执行到位,确保效果和效率上均能战胜对手。”

过去的研发投入在2023年迎来了开花结果。去年4月新发布的扶摇架构兼容自家多个研发平台,根据小鹏官方的说法,平台化不仅能将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 20%,还能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率。

何小鹏在内部信里表示,从这个月开始,小鹏汽车会基于全新的小鹏产品开发体系(XPD),也就是有小鹏特色的车型全生命周期产品开发管理系统V1.0,开发流程会更高效。

在销售层面,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覆盖率,小鹏推出了“木星计划”,用经销商模式取代此前的直营模式;同时更注重服务质量,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称,小鹏在提车服务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在营销话术上,小鹏更强调突出智能化能力,占领消费者心智。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四季度小鹏不仅每月交付都超过了两万,G6和G9的智驾版本的销售比例也来到了70%和80%。

02 挑战和困难

如果说过去困扰在小鹏的更多是来自组织内部的挑战,那么在2024年,完成蜕变的小鹏面对的则是更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长期以来,智能化是小鹏最突出的标签,智驾能力下放和性价比是G6和G9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年1月底,何小鹏就在个人社交平台发长文分享了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思考。2024年小鹏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力(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预计今年年度“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

在何小鹏看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不乐观,很多的友商都在收缩,不敢投入,我觉得这反而是我们的发展机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智驾的竞争正在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华为正在凭借巨大的影响力迅速的占领消费者心智。今年一月,问界以32973辆的销量力压理想荣登新势力销量榜第一,同期小鹏的销量为8250辆。尽管这样的成绩背后有许多原因,比如MPV车型的产能问题、年末冲量等,但更多的交付就意味着口碑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一些原本不以智能化为卖点的车企正在发力。根据晚点auto报道,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一直在寻觅智驾芯片的高阶人才,最高级别岗位直接向比亚迪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智能驾驶研发中心主任韩冰汇报。

而据王传福今年1月份的发言,目前比亚迪智能驾驶团队有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1000多名算法和硬件工程师。这一规模超过不少注重智能驾驶的车企。可以对比的同行是,截至2023年底,华为的规模约为3000人,小鹏约有1200人,理想约有900人。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通过有效的产品定义去占领细分市场需求,以谋求更大规模的销量成为了车企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对于新势力而言,它们无法通过燃油车输血哺育电动车业务,必须确保每一粒子弹打出去都是有效,爆款和多车型都是必答题。

何小鹏表示,未来 3 年内,小鹏规划新品或改款约 30 款。今年小鹏在30万元+级别和15万级别的平台上,都会发布平台的第一款车,补齐小鹏在10万-40万元级别布局的两块重要基石。

根据晚点AUTO报道,前者或为代号 “F57” 的轿车,接替P7打开更大的轿车市场,内部对 “F57” 的目标月销量是超过 5000 辆。后者则是和滴滴合作的MONA品牌首款车型,根据协议内容,合作的产销目标在10万辆以上。

考虑到小鹏并不出色的盈利表现(2023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2.7%,汽车销售毛利率为-6.1%),无论是F57还是MONA,都是对小鹏产品能力的一次大考。

过去的一年的改变,让小鹏从生死边缘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显然更大的挑战已经到来。

参考来源:

晚点Auto:独家丨小鹏 2024 年开工信:3 年内规划了 30 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