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湾区文投大会启幕,什么样的优质项目会被投资机构团团围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时至今日,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仍留给观众深刻印象——漫山怒放的木棉花与醒狮火红蓬松的毛发,每帧画面背后需要数千台电脑花费10余小时渲染。制作团队易动文化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在电影尾声留下不少遗憾。

如今,《雄狮少年》即将迎来第二部。不同的是,曾经势单力薄的“阿娟”,背后有了更多金融机构的身影。刚斩获一笔近5000万元融资的易动文化,也终于有了弥补当年遗憾的信心。

这笔投资的协议是在去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文投大会”)上签署的,包括易动文化在内,该场事关文化产业投资的大会带动相关企业完成了累计超1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金额。截至今年上半年,在首届大湾区文投大会上路演的项目,营收平均增长了65%,市场估值则增长了23.6%。

11月20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再次在广州召开。超过6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机构和政府代表,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不少文化类项目开始“摩拳擦掌”,期待在大会上获得投资机构青睐,进一步开拓新的落地场景,一些优质项目更被机构团团围住。

文化类项目如何在的激烈竞争中获得金融青睐?金融投资机构又如何慧眼识珠、降低风险?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尝试解决这一产投对接难题,通过常态化举办文投大会,搭建投融资机构和文化企业之间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对接服务平台,促进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吸金”:追科技、追潮流、促融合

什么样的文化项目才能赢得金融机构“芳心”?

在2024大湾区文投大会现场,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听到最多的字眼是“融合”。与会嘉宾达成共识:千行百业皆可“文化+”。

这种融合首先要追赶上潮流,赢得青年市场的项目,金融才有信心投注。

新的时代,大家对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似乎更为青睐新技术加持的文化产品。根据文投大会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AIGC、数字创意、文化“智”造等,已经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的热点,它们大多融合了前沿科技,一大特点便是吸引年轻消费者“埋单”。

其中,人工智能备受瞩目。数据显示,AIGC参与的文创产业营收规模有望在未来10年内达到万亿级,其深刻颠覆着文化创作模式,并在消费端带来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大湾区在这方面也有着充分的技术储备。

“AI+文化”同大湾区优势硬件制造相融合,又滋生出了另一个磅礴市场,具身智能迎来拐点,扩展现实(VR/AR)产业也展现强劲势头,大湾区近五年成立的相关企业总估值超27亿元。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作为虚拟偶像、表演艺术家,参与到博物馆、演唱会等文化场景中。

大会当天下午还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报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介绍,近5年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了2倍,文化科技专利申请量增长了45%。

科技、潮流等多要素推动下,文化产业更进一步走出文商旅深化融合的步伐。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观察到,今年1—10月,美团文化消费订单量上涨了26%,而大湾区增速更是高达32%。尤其是一些别具特色的青年文商消费业态涌现出来,例如特色餐饮、汉服妆造、Livehouse等分别增长了40%、136%、100%。

这种文商融合的热潮还进一步席卷海外。例如,富含国潮元素的“英歌舞”、广式早茶等火爆异常,前十个月,美团用户在境外搜索“广式早茶”超过了3000万次,这意味着在海外,平均每个月至少有300万次对于“广式早茶”的消费需求。

旅游的表现则更为突出,由影视、游戏中衍生出来的文化元素正同一座座城市的灵魂深刻融合。近两年间,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我的阿勒泰》前脚带火了新疆,《黑神话:悟空》后脚引燃了山西。在大湾区,去年年初因《狂飙》走红的江门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旅游收入猛增164%,这波流量效应至今仍未殆尽。

在商脉赓续的广东,文化产业理应有更大的融合空间。美团便同潮州合作,推出了旅游美食地图,将广济桥、工夫茶、潮绣等文商旅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在2024年春节期间带动潮州成为美团十大满房目的地之一。

总而言之,在业内看来,同科技、青年潮流等内核深度融合的文化产业更具“吸金力”。从去年文投大会获投资项目看,无论是逐浪国潮的《雄狮少年2》,还是科技属性鲜明的新一代超高清项目,无不如是。

金融“托底”:投长线、“投管”齐下

科技浪潮深刻席卷叠加文化消费不断升级,倒逼文化企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对融资有了巨大需求;而文化产业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属性,增加了金融投资机构“入场”的不确定性。

如何解决文化企业金融需求与投资机构风控要求之间的“不对等”,成了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文化产业需要慧眼,要看得准未来发展方向,看得懂产业内涵价值,看得准文化消费需求,看得清市场前景所在。如何才能投到有前景的项目,尽可能降低文化类项目投资的失败概率?

红杉中国对此颇有经验,其在大湾区投资了400多家公司。“我们重视项目中增量消费、创新驱动的含量。”谈及具备投资前途的新文化,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表示,其必须具备三项要素,即数字化、创新、潮流。

“资本要投长线、投早投小,只有长线思维、看长远、有长期准备,才有可能捕捉到市场的主流趋势。”据周逵介绍,红杉投资的项目往往具备全链条和全周期的特点,从种子期、孵化期一直陪伴企业到成长期,例如对美团、字节跳动等单家企业都进行了7—10次的持续投资。

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投资机构更注重哪些特质?中科科创董事长欧阳敏表示,其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尤其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项目。随着AI技术的加持,文化产业的生产、加工、发行及再创造等环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文化创作主体的构成也在发生转型。

“我们现在的资金投资主线是‘科技+文化’,而非‘文化+科技’,科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海通创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陈铭介绍,科技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当前无论从产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人工智能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当前,海通创意私募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围绕“科技+文化”或“文化+科技”的主线进行投资,具体来说是以“5G+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作为整体投资战略,做好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整个与文化科技相关的产业链会实现投资全覆盖。

中国出版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感叹,“出版更需要耐心的资本。出版不像一些消费行业有大起大落的投资生产属性消费周期,其经营业绩稳健,投资回报稳定,但回报周期较长,且处于转型期,与信息、教育、文创、影视等多行业交叉融合,更需要新战略投资者们加入,一同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这也同《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披露的趋势一致。数据显示,长期主义的战略投资在大湾区占比较高。在陶锋看来,这表明投资者对文化产业长期看好,愿意投入资金换取未来的战略合作机会。

而长线投资又意味着资本要更深度地参与到项目成长中,既要投、又要管。“当前文化产业存在融资活跃度不足、结构性机会缺失、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需要投资方对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估,参与到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成、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产业升级等各环节之中。”陶锋说。

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发布了《2024年度文化产业投资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相关产业基金募集规模同比上涨61.3%,一级市场投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回升了32.9%。

广东既是文化大省也是金融大省,近年来积极搭建投融资机构和文化企业之间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对接服务平台,促进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在本届大湾区文投大会上,7只创新性文化投资基金重磅亮相,超百亿产业基金均重点投向“文化+科技”领域,如总规模10亿元的中科AIGC数智文创基金计划聚焦AI文化产业垂直类模型;总规模30亿元的顺为人民币五期基金,重点投资包括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能硬件等在内的科技创新领域……

大会的一派热络之中,正吹出更多文化新风,下一个现象级文化项目或许就在其中。大会厅门口,乐聚机器人的路演展位旁,小巧的人形机器人灵活地跳舞又鞠躬,公司销售副总监陈小科被人团团围住,从早上八点半到中午十二点前后,有近80个人加了他的微信。

“这些人或许就是我们未来的投资人,明年我们还来!”陈小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