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找回你的利润

今年的10月11日,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 》。

在那篇文章里,我们说:

所以,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利润究竟从何而来”的思考。

发布之后,不少同学也表示,挺有收获。

但是,能不能再往下讲讲?尤其是,具体怎么做?怎样才能获得利润?

刚好,前段时间,“刘润读书会”栏目请来了一位利润管理专家,史永翔老师。他是知名企业管理专家、YTT利润管理体系创始人。2007年,他提出了“利润学”这一概念,有“利润学之父”之称。

直播中,史永翔老师分享了他的新书《利润的12个定律》,还分享了他对利润的许多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试着讲给你听。

也希望这些见解,能帮助你在2025年,找回你的利润。

“作为顾客,你看到的叫商品。作为商家,你看到的叫库存”

提问:你开了一家服装店,业绩欣欣向荣,每天的营业额都比友商高出一大截。你很高兴,抓紧扩张更多品类。

可到了年底,你一盘账户,怪了,怎么忙活一年,几乎没挣钱?这钱都到哪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概率,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库存管理”有问题。

你的店员很可能“哗啦”一声,为你拉开仓库大门,指着堆积如山的衣服:看,老板,咱们赚的钱都在这儿呢。

史永翔老师说,有一次,他和妻子逛一家礼品商店。里面的礼品种类繁多,并且极其精美。

史永翔说:你知道吗?作为顾客,你看到的叫商品。但作为商家,根本没有商品,你看到的全都应该叫库存。

利润管理领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严重忽略甚至无视了库存带来的损耗。

我在《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里,说过一个故事:

腾讯本身的成功,毋庸置疑。但你在王者荣耀上买一个皮肤,是腾讯有一个仓库,里面堆着成千上万套皮肤,等着你选购吗?

当然不是,无论是微信还是王者荣耀,都是虚拟产品。你注册微信前,这个账号根本就不存在。你注册的一瞬间,代码瞬间就在网络里给你“变”出一个账号。

而当你真的投身实体业务,线下对抗阿里时,10亿的营收,库存就可以有三四亿。那时,你要管理设备、管理折旧、管理保质期;还要防被偷、被贪污。

半辈子都没见过“库存”是什么的马化腾和腾讯,很清楚这是一个自己不具备优势的领域。

所以,腾讯最终选择投资最会管理库存的京东,获得其15%的股份。还把自有的拍拍网、易迅网,一齐并入京东。让最会玩库存的人去管理吧!

多少好公司,兴于用户体验,死于库存管理。

所以,盘一盘你的库存体系吧,别让你的利润,全都变成仓库里的货物。

“开一家店赚钱,开两家店辛苦,开三家店持平,开五家店就倒闭”

提问:你开了一家小餐馆,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利润一直都还不错。

眼看业务成熟,你把老店交给想做点小生意的侄子打理,自己重新开一家分店,想着开拓更大的市场。

可两个月后,侄子却火急火燎的来找你,坏了,门店连续亏损,现金流已经快断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概率,是你没有注意到扩张规模带来的隐性成本。

如果你去老门店视察,很可能看到后厨正在成批处理变质的肉、海鲜、水果。

你气不打一处来:啊......你们采购难道不做计划的?怎么能这么把钱不当钱?

你自己干时,每一点细节都要拨拉算盘。“利润是从鸡毛蒜皮里省下来的”。但是刚接手的小侄子,根本没吃过这个亏,也没有这个意识。想着只要客人多,食材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

结果,浪费近一半的食材,原本50%的毛利率,直接降到25%。扣掉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直接变成赔钱。

史永翔老师说,他见过很多的餐饮企业,开一家店赚钱,开两家店辛苦,开三家店持平,开五家店就倒闭。

在没有建立系统性、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之前,盲目扩张规模,经常会导致你的成本发生结构性的变动。

而扩张规模带来的隐形成本,经常会发生在你想也想不到的地方。

史永翔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2010年时,他为一家纺织厂做项目咨询,这家公司已经做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年收入上百亿元。

结果,公司一位高管提到一件事:前段时间,公司门卫抓到了一个伪装怀孕,挺着老大肚子的女工。一查,发现她肚子里塞满了公司产品,想要混出厂去。后来,又连续发现了好几起类似事件。

当时公司正常开会,考虑该如何处罚。他们甚至开玩笑,说以后要专门招几个女保安,挨个检查女工的大肚子。

但史老师觉得,一定没有这么简单,他继续深问,这些人装大肚子是为了什么?纺织产品价格并不贵,难道偷塞就是为了这么一点点小钱?

结果一查之下,才明白。她们肚子里塞的实际是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她们偷偷带走,只是为了降低统计时的次品率,这样就不会被扣奖金了。

史老师说,这不正说明公司的管控体系出现了问题吗?怎么能用次品的统计来反推正品率呢?

结果高管回答,公司从一开始,小规模时就是这样,用次品率来反推,因为这样简单。

你看,当公司规模小、几乎是一个“小作坊”模式时,产品形式简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节约很多时间精力。

但当规模扩大,产品更加复杂时,简单的统计方法,显然就不够用了。用最后一道工序反推,根本无法溯源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只能逼的员工铤而走险。

最终,史老师帮企业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质量管控体系,不仅杜绝了这种“假装怀孕”的现象,还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增加了利润。

探鱼创始人王力加曾经说过,在他看来,“匹配”是不够的,管理团队,一定要有“超配意识”。

什么叫超配?既然决定扩张,他就在只有20家门店时,请来了一个能够管理100家门店的管理团队。就是要为扩张过程中的各种隐性成本预留“余量”。

所以,当你决定扩大规模时,想一想有没有准备好相配套的能力吧。

别让自己,规模越大、利润越低、死得越快。

“销量绑在规模上,利润绑在定价上”

提问:你是一家美妆品牌的销售负责人,今年,你给各家门店定下的增长任务是业绩总量翻一番。

到了年底,在你的高压管理下,门店竟然真的完成了任务。就在你准备向总部邀功时,大领导却脸色一沉,销量是涨了,可利润呢?利润为什么一点没变?

这是怎么回事?

大概率,是你的定价管理出了问题。

既然你考核业绩总量,那门店销售就疯狂的给客户打折,用史无前例的折扣吸引顾客,反正他们按销量拿提成,多销多得。至于利润?那是公司的事情。

小马宋老师在他的《营销笔记》里说过,定价,是营销的“4P”之中他最不确定的一件事,只能有对定价的一些认知,但没有确定的答案,因为它实在太复杂。

但正因为它复杂,所以导致定价的威力,常常被我们忽略,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定价上的细微调整,就能导致利润的大幅变化。

或者,用史永翔老师的原话来说:

销量绑在规模上,利润绑在定价上。

我给你举个例子,一杯奶茶,售价10元,成本8元,每卖一杯的利润,是2元。

假如你把售价提升5%,也就是10.5元一杯,请问,你的利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是利润从2元变为了2.5元,增长了40%。

你只用了5%的定价变化,就撬动了40%的利润增长。

我在《5分钟商学院·基础篇》里也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是商品成本和消费者心理价位的博弈。

当时,我还介绍了5种最常见的定价方法,这里一并分享给你。

1、渗透定价法

以低价进入市场,用极低的定价,获得极高的销售和占有率,又导致成本降低,价格接着降的定价方法。比如奥乐齐的自营商品。

2、撇脂定价法

当推出新品时,利用一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定一个高价,像撇取牛奶中的那层脂肪一样,先从他们那里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以适应大众的需求水平。比如各个品牌的最新款手机。

3、组合定价法

通过把不同商品组合在一起,集合定价,获取最大销售利益的定价方法。比如肯德基的全家桶套餐。

4、价格歧视

通过购买量、年龄、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的群体分别定价,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软件的家庭版、学校版、企业版。

5、消费者定价

在供小于求,一物难求,卖方主动的情况下,通过消费者竞标的方式,获得最高成交价的方法。比如一些酒店的“逆向拍卖”实验。

所以,在做大规模时,别忽略了定价管理。

定价,才是利润的定海神针。

“产品要服务化,你才能卖的起价。服务要产品化,你才能规模化”

提问:你在网上购买了一堂线上课程,这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服务?

答案是,如果课程只是课程,那它就是一个产品。如果还有一对一咨询、互动答疑,那它就是一个服务。

理解“产品”和“服务”的区别,对你提升利润,至关重要。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吴伯凡老师有一个定义特别精准:如果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同时发生,那就叫服务。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它就是产品。

我在《底层逻辑》这本书里,也提出过一个定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叫产品;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是服务。

为什么说它对利润至关重要?史永翔老师说,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利润率: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用史老师的原话说:

产品要服务化,你才能卖的起价。服务要产品化,你才能规模化。

怎么理解?

先说说什么叫“产品服务化”,我们都知道“焦糖布丁理论”,用户不是需要你的商品,而是需要用你的商品去满足他的某项功能。

至少,你一定听说过莱维特的那个经典比方:顾客不是要买1/4寸的钻头,而是要买1/4寸的洞。

你是一家家具厂商,客户并不是买走你的桌子椅子,他是需要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显然就比那些只能提供桌子椅子的公司,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溢价。

服务,一定比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溢价。

但完成“产品服务化”后,你还需要“服务产品化”,为什么?为了控制成本、批量复制。

服务,是难以标准化、难以规模化的。但那些最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将自己优质的服务,以某种方式做到了“产品化”。

比如海底捞,海底捞提供的不是一顿饭,而是一次温馨的“用餐服务”。但你会发现,你走进全国任何一家海底捞,享受到的服务流程都几乎一样。

史永翔老师说,当我们找到了客户所需要的服务,但是后续不能把服务变成产品,就解决不了复制的问题,也就达不成更高的企业规模。

服务化是创造价值,产品化是控制成本。

“企业家,不能做成艺术家”

提问:你经营一家连锁餐厅,做家常菜,人均三四十块,吃饱吃好,生意一直很红火。

但你却非常不满足,觉得客单价太低,天花板肉眼可见。你觉得凭你的产品能力,一定可以对品牌做整体升级,改做高端餐饮,逐步提高客单价到200元每人。

要不要这样做?

史永翔老师说,他的答案是,绝对不要。

为什么?他说,他实在见过太多的企业家,原本做的非常好,但做着做着就会“看不起自己”,觉得我的产品实在太低端了,一定要升级、一定要高档。

结果呢?一高档就把自己的利润整没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个让你起家的产品,它的成功,是因为贴合了它的人群、它的市场、它的商业逻辑。

而定价决定受众人群、受众人群决定经营方式。

你的高端化,不会让你原来的顾客,出更多的钱,和你一起升级。只会一头钻入一个你完全不熟悉、不擅长的市场。

史永翔老师说,前段时间,他就见到了一位做川菜的朋友,原本做人均50左右的家常川菜,做到了不小的规模。

结果,他一直想着要升级,做高端川菜。为此,他花大价钱重新装修门店,升级菜品,甚至请了专业演员来做表演,最终卖到了人均500元的川菜。

结果,一地鸡毛,很快这位朋友就碰了满鼻子灰,以前的积累,几乎从头来过。

做企业,关键是找准自己的价格带、自己的客户群、自己的生态位,然后精耕细作,持续建立优势。而不是刚一稳定下来,就总想着“向上看”。

总想着往高端去走,是艺术家的方式,不是企业家的方式。

“利润,就是在收入和代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直播的最后,史永翔老师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究竟什么是利润?他觉得一定会是这一句:

利润,就是在收入和代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你看,前面我们举的每一个例子,是不是都在获得更多收入的路上,忽视了背后的代价?

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库存的代价?

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管理成本的代价?

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利润率的代价?

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规模化的代价?

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没有想到实现自己情怀的代价?

实现利润的方法,或许就是,在获得收入的时候,多想一步,想一想收入背后的代价。

为了这些额外的收入,你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值不值得付出这些代价?究竟是否准备好了付出这些代价?

重要的,真的是利润。

感谢史永翔老师的分享。

祝你,成为掌控利润的行家。

也祝你在2025年,找回你的利润。

P.S.

亲爱的朋友,距离2024“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只有最后4天的时间了。

时间过得真快。

这一年里,我们和往年一样,用了24天的“问道中国”,去参访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并向他们学习、请教;用了12天的“黑马实验室”,去陪同遇到了各种难题的创业者们,一起寻找解题的答案;用了更多期的“进化者”访谈,去邀请那些提前交卷的创业者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时,我们今年还重新启动了,暂停了4年的“问道全球”。我们在中东(沙特、阿联酋),在日本,在美国、墨西哥,在那些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里,见到了那些独特的花。

一转眼,又到了该向你做集中汇报的时候了。

10月26日下午14:00,请允许我用4个小时的时间,与你一一分享。

现在,我们想邀请你,对,就是你的参与。

如果,你也是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或是渴望成长、渴望进步的个人,欢迎你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免费收看2024刘润年度演讲。

好了,我的朋友。期待你能持续关注2024“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

10月26日下午14:00,我们,不见不散!

*文章为史永翔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服务与产品的内在逻辑,吴伯凡

2、餐饮连锁怎么做好团队管理?,跟探鱼学餐饮连锁

3、《营销笔记》,小马宋

观点/ 史永翔主笔/ 歌平编辑/ 二蔓版面/ 黄 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405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