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子車禍左側肢體偏癱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改善

个案黄姓女子在接受3个月机器人复健训练后,已能独自站立并行走。图/大千综合医院提供

33岁黄姓女子车祸造成脑部外伤,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左手肘骨折及左下肢垂足,住院2个月后接受传统复健,但她的躯干能力不佳,即使坐在轮椅上,身体还是会向左侧倾倒,无法自己转位,生活起居都需家人协助,经医师评估后,她每周进行1至2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复健训练,3个月训练后已能独立站立,并搭着家人的肩膀行走,在室内也不需要用轮椅协助移动,走路步距及速度持续进步中。

大千综合医院副院长及复健科主任蔡建宗表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现已广泛运用在创伤型脑伤、中风、脊髓损伤、巴金森氏症等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无力的病人,可协助强化患者肢体动作感觉回馈的整合,并刺激大脑对动作的感知与成像,让大脑重新学习动作控制。

复健科物理治疗师蔡佩真指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复健训练,可依个案状况调整适合的功能性活动训练,透过感觉的回馈来诱发大脑重塑性,可以补足传统复健治疗不足的地方。

黄姓女子经医师及物理治疗师评估后,每周进行1至2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复健训练,刚开始先练习维持站姿,因穿戴机器人重量约6.8公斤,可让她感受患侧肢体的负重感,进而训练左侧肢体的力量来达到平衡。等左下肢更有力气、站姿维持稳定后,再慢慢练习跨步、单手扶固定物时双脚重复蹲站、行走训练及踩踏阶梯练习;透过连串训练后,她顺利从坐轮椅到起身行走,获得很大进步。

蔡建宗表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针对病人状况,量身订制复健计划,让病人从坐姿、站立、转位到走路,尽早进入步态训练,把握复健黄金期,重新回归独立自主的健康生活。

个案黄姓女子接受站立、跨步、行走等训练,让下肢整体状况进步许多。图/大千综合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