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带你了解欧洲航天局的历史,它和欧盟有什么关系?

2020年,我国发射了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展开了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序幕。2022年,我国空间站正式完成建设,拥有了目前世界上和国际空间站分庭抗礼的空间站。

从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开始,就有传言说欧洲航天员将会来到这里参加任务,并且有几位航天员特意学习汉语,以便能看到我国空间站的文字。每一次航天员轮换,也总有人猜测会不会有外国航天员的身影,结果迟迟没有看到他们入选。

最近,大家的疑问终于消除,欧洲航天员将不会登陆中国空间站。根据欧洲航天局局长Josef Aschbacher的说法,由于预算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他们目前不打算派遣航天员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我们知道,这些航天员终究是欧洲航天局的“员工”,必须要服从安排。这么看来,这些航天员确实错过了来我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机会。

那么,欧洲航天局到底是怎样建立的呢?它有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种族、经费等种种因素,大量的欧洲科学家都离开了西欧,前往美国工作,导致大量科研人员的流失。尽管到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经济有所复苏,但仍然不足以支持像航天这样重大的科研项目。

然而,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清醒地意识到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不发展航天事业是不可能的。随着美国和苏联在航天科技方面展开竞争,欧洲各国也开始着急。他们意识到,既然仅凭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展开能够和美苏分庭抗礼的航天科技研究,不如欧洲各国联合在一起,群策群力,开展航天事业。

尤其是在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成功,发射者又是和西欧政治形态不同的前苏联,这就更让欧洲着急了,甚至有人称之为斯普特尼克危机。

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成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竞赛正式展开。同年,意大利科学家Edoardo Amaldi和法国科学家Pierre Auger召开了一次会议,同时有另外八个国家的科学家代表出席,共同商讨建立西欧联合太空机构。

在西欧各国的讨论之后,有两个机构于1962年得以成立,分别是欧洲运载火箭发展组织(European Launcher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简称ELDO)和欧洲空间研究组织(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简称ESRO)。

尴尬的是,从1968年到1972年,ESRO连续发射了7颗人造卫星,而主要负责研究发射系统的ELDO却啥也没研究出来。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但也有人多的坏处,说得通俗点,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更何况就算大家联合在一起,经费仍然没有达到随便用的程度,即便是ESRO,也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

到了1975年,这个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变。当时,ESRO和ELDO合并为同一个机构,这就是今天的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简称ESA),总部设在巴黎。当时欧空局一共有10个成员国,分别是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又有爱尔兰、奥地利等国家的加入,以及像加拿大这样非欧洲国家的深度合作,这些新鲜的血液对于欧洲航天局的发展也是有重要帮助的。

说起来,欧洲航天局和欧盟都是欧洲国家之间联合成立的机构,但二者的成员国并不相同,权限范围也不一样,所以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机构,并且没有从属关系。因此,在许多平台上,这次新闻被描述为“欧盟禁止航天员登中国空间站”,这里的主语是有问题的。

即便如此,欧空局除了为欧洲各个国家服务之外,确实也为欧盟提供了一些涵盖整个欧洲的服务,比如哥白尼深空探测任务等。因此,欧空局也能从欧盟处获得一些预算,最近这部分预算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左右。有的时候,在介绍欧空局时,有人也会将欧盟的旗帜作为代表,但并非归属关系。

时至今日,欧洲航天局确实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机构之一,他们的普朗克卫星、XMM-牛顿卫星等航天器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太空观测设备,还拥有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等世界顶尖的太空设备。

当初因为经费不足而建立的欧空局,如今也成了“大款”,反而是美国宇航局的经费出现了捉襟见肘的问题。不论是当初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是现在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都因为经费不足的问题向欧空局求助,欧空局慷慨解囊的同时,也获得了这两台设备的观测权利。

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欧洲航天局有合作,其中也包括我国。

就比如我国在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就得到了欧洲航天局在深空探测方面的帮助,实现对天问一号的联络和控制。还有2024年将要发射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也带有欧洲航天局的一个科学载荷。

大家最近最关心的,还是双方的航天员合作关系。

要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航天局和欧空局就签订了合作协议。次年,我国航天员叶光富就前往意大利进行学习了。2017年,欧洲航天局的航天员Samantha Cristoforetti和Matthias Maurer也来到我国烟台接受训练,并且熟练掌握了汉语。Cristoforetti去年还引用了《兰亭集序》,我们当时还聊过关于《兰亭集序》的历史。

如今,他们失去了来中国空间站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确实非常可惜。关于这次事件的深层原因,我们就不做分析了。

回溯历史,是为了看到更远的未来。既然欧空局的建立就是希望实现积少成多的壮举,那么这份壮举中绝对少不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希望未来双方还有更多合作机会,为人类开创更伟大的航天事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