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宪法和你的一生有什么关系?知识点来了

(原标题:焦点访谈宪法和你的一生有什么关系知识点来了 )

焦点访谈:宪法和你的一生有什么关系?知识点来了(来源:视频综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是制定其它法律法规的依据。宪法很重要!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刚刚过去的一周是我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景区北岸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的旧址。因为这部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法”。“宪法宣传周”期间,这里举办的“西子湖畔制宪奠基”基本陈列和“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吸引了不少中学生。

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资料和专业讲解了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历史,还可以参加一些体验和互动活动,学习和理解宪法知识。

陈列馆里有个宪法宣誓区,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举办就职宪法宣誓仪式,青少年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宪法宣誓的神圣感受,而“会议表决体验”的互动游戏则是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流程。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正式建成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陈列馆“努力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作出贡献。”

1953年12月28日凌晨,毛泽东主席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的同志来到杭州,开始起草宪法。从1953年12月28日到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与起草小组在西子湖畔历时77天,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说:“我们这形成的是宪法草案的初稿,初稿又变成草案,草案再通过全国人民三个多月的大讨论,1954年9月20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获得1197票,全票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正式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审议通过四部宪法。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审议通过的,此后又进行了5次修宪。“宪法宣传周”期间,全国人大机关举办了宪法历史文献资料展览,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温宪法历史,追寻宪法足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很多人都觉得宪法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宪法赋予了人权,国家有各种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义务教育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是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等等。可以说我们一出生就是被宪法保护着的。

前一段时间,一位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新闻被广泛关注,老人无助无奈的情形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近几年,扫码支付、线上预约等新兴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看来,早已是必备技能,而对一些老人来说,使用起来却有些困难。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时,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说:“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来宪法里面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有同样的权利,但是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权利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行使,事实上就造成社会上有相当大的老年人群体不能很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那么,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呢?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举,以20条举措要求细化面向老年人的各项服务措施,而这就是政府依据宪法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具体体现。

莫纪宏说:“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人在年老的时候、患病的时候还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这三种情况,如果不能够获得很好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个权利是要政府来提供的。”

为方便老年人就医,方案提出,医疗机构要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在日常消费环节,方案要求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了保障,宪法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宪法知识,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河南省就举办了“宪法进乡村”主题活动。

河南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说:“针对农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学校田间地头,将法治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强化法治在脱贫攻坚中的保障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商丘市司法、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宪法宣传志愿者组成的宪法宣传小分队来到宁陵县阳驿集村。他们深入到潘集村的田间地头宣传宪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为村民们答疑解惑。

河南商丘市普法宣传队志愿者刘刚说:“宪法就像西红柿的树干,民法、婚姻法相当于结的西红柿,所以说把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其它法律都要以它为基础,并且不能和它相抵触。今后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要考虑用法律的方法去解决、去对待,遇到困难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通俗易懂的表达让农民们听得明白,记得清楚。潘集村共有660户2186人,原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户356人,贫困发生率为16.2%,属于深度贫困村。从2015年8月开始,经过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和相关部门努力,今年11月,全村全部脱贫。

河南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先军说:“目前村产业有温室大棚、养殖、服装加工车间、冷库,还有光伏电站,年产值累计达到2000万以上,目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

潘集村小学可以说是当地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大一颗“果实”,这几年,学校从校舍、桌椅板凳、多媒体教室等硬件条件都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村里发展的产业逐渐丰富起来,在外面打工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返乡,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在家门口上学。

河南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小学校长赵玲说:“2015年秋季在校人数从147人增加到188人,到2016年增加到223人,今年最明显,由2019年的338人增加到今年的410人。”

村里一天比一天富裕了,乡亲们的小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宪法宣传小分队的专家们结合潘集村的变化,为乡亲们讲解宪法知识。近几年,党和政府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为了实现人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利。各具特色的“宪法进乡村”活动让文本上的宪法在农村“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而宪法就是人民群众可以依靠的、能够保障自身各种权益的参天大树。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国家宪法日”只有一天,“宪法宣传周”只有一周,但是依法做事、守法做人却是一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