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比如,你对佛这个东西的看法~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去学佛法,你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就可以。
心理学的东西,有很多只是当代的一种叙述语言与方式,它们的思想内核,是早就存在的。
当你经历多了,就会习惯不再对事物抱着某种绝对的态度——比如说一个傻逼,其实他的各种行为,也都具有许多合理性——你仍旧倾向于你的一些选择与习惯,但是你同时也可以理解,那些与你做法相反的人。当你能够理解每个人的处境与困难,那么你就更容易不被情绪所影响,很多时候,别人并不是故意要针对你,而是因为他处在某种困境,或者陷在某种情绪中。反过来,如果别人也能理解你的情况,那么你们相处就会更和谐。
而念头,正是来自宇宙的指令。
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宇宙的讯息、指令。有时候,人一receive到指令,就马不停蹄地奔走,被各种念头、觉受支配、驱驰;有时候,在receive之后,会有一个“决定”是否要accept的过程,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纠结,或者说“纠结指令”;有时候,人对一切指令,一切念头,恒持一种不care的心态,他可以扫除一切情绪,拒不受命,“并将为空”,也会乖乖地服从,甘心臣服“饥来吃饭困来眠”——他知道,他彻底被驱驰着,然而,他又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虽然这种“选择”,也可以说是驱驰的结果,所谓注定,只是一切,都不要紧。
这三种情况,被称为: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驱驰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知驱驰(看山不是山),看着百姓被驱驰而不自知(看山是山)
凡圣皆忘,管他妈的驱驰不驱驰,就这样(看山还是山),驱驰与自主,束缚和自由,双泯于心,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