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蚊子是否嗜血取决于它体内激素
7月2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研究发现蚊子是否嗜血取决于体内激素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一对体内激素协同作用来激活或抑制蚊子对血液的渴望:一种激素能增强蚊子对血的渴望,而另一种激素则能抑制这种渴望。
这一发现揭示了蚊子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产生兴趣的可能机制,而之前这是一个谜。昆虫学家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为防止蚊子繁殖和疾病传播提供新的农药靶点。”
大多数雌性蚊子以动物血液为食来产卵。但一旦它们吸食了血液后,对血的胃口就会停止,直到它们产卵之后。
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一个昆虫学家团队研究发现,蚊子肠道内一种名为神经肽F(NPF)的激素水平在蚊子吸血前飙升,并在吸血6小时后下降。蚊子对人类的吸引力与这种激素波动相匹配:它们在吸血当天对人类的手不感兴趣,但在产卵后会迅速靠近人类的手。
研究人员还发现,进入肠道的某些神经元会产生另一种名为RYamide的激素,蚊子吸血后NPF水平下降,同时RYamide水平上升。在没有卵的蚊子中,注射RYamide降低了它们的NPF水平,并抑制了它们对人类宿主的兴趣,而具有天然激素水平的对照蚊子迅速向人类的手靠拢。这表明NPF和RYamide共同作用,刺激和抑制蚊子对宿主的兴趣。
2、能像自然肢体一样运动的仿生腿,甚至不用思维去控制
一种可以完全由大脑和脊髓控制的机器人腿,已经让7名失去一条小腿的人能够和没有截肢的人一样快地行走。
这种仿生假肢采用了一个计算机接口,能放大腿部其余部分肌肉发出的神经信号,并允许佩戴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自然反射来移动假肢。
在一项涉及14人的临床试验中,拥有这种接口的参与者比那些使用标准机械腿的人行走速度快了41%。他们也有更好的平衡和改变速度、爬楼梯和跨越障碍的能力。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物理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休·赫尔(Hugh Her)表示:“这是第一个展示完全神经调节的自然步态模式的研究,在这种模式下,人的大脑而不是机器人算法100%地控制着仿生假肢。”
他补充说:“尽管假肢是由钛和硅胶以及各种机电元件制成的,但它的触感很自然,甚至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就能自然地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赫尔在攀冰时遭遇暴风雪,双腿被截肢。他说将来会考虑为自己的四肢使用这种有计算机接口的仿生腿。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研究人员首次在1100摄氏度以上进行中子反射测试
澳大利亚核科学和技术组织(ANSTO)和悉尼科技大学(UTS)的研究人员首次在1100摄氏度以上进行了中子反射测试,创造了世界纪录。
这种新方法结合了斯帕茨(Spatz)反射计和真空加热器,可以提供有关薄膜如何生长和扩散的原子级信息,这可能会改变薄膜技术和设备。
中子反射法通过复杂的样品设置可以用于研究从1到100纳米的薄膜。添加一个高温真空加热器,可以让研究人员实时观察薄膜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的变化。这一步决定了薄膜技术的工作效果,因为它们可以处理不同的加工和热处理环境。
《RSC进展》(RSC Advances)和《Neutron News》上的一篇文章讨论了高温中子反射计的特殊性质。研究人员表示,这有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在立方碳化硅/硅(3C-SiC/Si)衬底上合金介导的外延石墨烯生产,这为改进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光子学中的二维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在最高温度下记录中子反射。这一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只是偶尔出现。
总的来说,ANSTO和UTS的高温中子反射研究通过提供关于薄膜行为的新信息开辟了新的领域。这有助于推进纳米电子和纳米光子技术。在现有的中子反射技术中增加高温能力是材料研究的一大进步。它可以为薄膜技术带来更好的性能和新的用途。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6000万年前的葡萄种子显示:恐龙死亡为葡萄传播铺平了道路
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在哥伦比亚、巴拿马和秘鲁发现了6000万到1900万年前的葡萄种子化石。这些化石展示了西半球葡萄科已知最早的植物。这些化石种子有助于展示葡萄家族在恐龙灭亡后短时间内是如何传播的。
已知最早的葡萄种子化石是在印度发现的,距今6600万年。葡萄出现在6600万年前的化石记录中,这并不是巧合——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灭绝,改变了地球上的生命进程。恐龙等动物受影响最大,但灭绝事件对植物也有巨大的影响,森林以一种改变植物组成的方式自我重置。
一些热带森林,包括南美洲的热带森林,因为没有大型恐龙来修剪它们,变得更加茂密。这些新的茂密森林为葡萄等植物提供了一个机会。大约在这个时候,在化石记录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植物使用藤蔓爬树,比如葡萄。在大灭绝之后的几年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多样化也可能通过传播种子来帮助葡萄扩散。
考虑到我们的星球目前面临的物种大灭绝,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危机如何发生的模式。
2、研究人员使用商用光纤创下数据传输速度的“世界纪录”
日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所(NICT)光子网络实验室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使用商用光纤以402太比特/秒(Tb/s)的速率传送数据,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这打破了他们在2024年3月宣布的使用一根标准光纤、以301太比特/秒传送数据的记录。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与奈飞推荐的观看高清电影的3兆比特/秒(Mbit/s)或更高的互联网连接速度相比,这个速度要快1亿多倍。”
为了实现这一壮举,他们共同构建了第一个覆盖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六个波长波段(O、E、S、C、L和U)的光传输系统。阿斯顿大学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他们打造了一套U波段拉曼放大器。
除了将带宽提高约三分之一外,该技术还使用了所谓的“标准光纤”,这种光纤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大量部署,因此不需要安装新的专业电缆。
随着企业和个人对数据需求的增加,这一新发现可能有助于在带宽和速度提高的情况下保持宽带价格稳定。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在全球变暖情况下南极去年出现异常低温
2023年的一项研究记录了南极洲前所未有的寒流,与全球高温记录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气候模式的复杂性。
2023年全球气温破纪录,但南极出现了不寻常的极端寒冷事件。最近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上的一项研究,强调了7月和8月这两个冬末月份在南极大陆发生的强烈寒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南极气象研究和数据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自动气象站网络以及该地区其他气象站观测到创纪录的低温。这些阶段的特点是,人工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都记录了新的低温记录,覆盖了东南极洲、罗斯冰架、西南极洲和南极半岛。”
这项研究由一组国际科学家进行,强调了了解导致极端寒冷温度的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他们的发现对于提高南极科研活动的安全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2、麻省理工学院的超声波技术突破:脑部治疗进入非侵入性新时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头发般细的超声波设备,通过提供精确的、微创的深部脑刺激,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潜在的突破。这项被称为ImPULS的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基于电极的方法,有望减少组织损伤并提高疗效。
通过植入电极向大脑传递电脉冲进行深部脑刺激,通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然而,用于这种治疗的电极最终会腐蚀并积聚疤痕组织,需要将其移除。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替代方法,用超声波代替电来进行深部脑刺激,通过一根头发丝粗细的纤维来传递。在一项对老鼠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刺激可以触发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是对帕金森病患者有益处的物质。
除了提供一种潜在的更安全的方式来进行深部脑刺激外,这种方法也可以成为研究人员探究大脑工作方式的宝贵工具。(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