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秘辛》大陆学者:823砲战 中苏共分裂的导火线

823砲战65年了,金门仍有浓浓的军事阵地味道。图为我雷霆阵地「美造M1式240榴砲」炮操演练。(本报资料照片)

编者按:明天是823砲战65周年纪念。金门当年饱受对岸数十万砲弹洗礼,战事进展世界关注,美国担心卷入中国内战,加上金马不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协防范围,对如何助台态度谨慎。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金马议题甚至成为甘迺迪、尼克森交锋重点。老蒋总统坚持固守,毛泽东宣布单打双不打,823砲战成为全球持续最久的战事,一直到1979年1月1日北京与华盛顿关系正常化才真正停火。《翻爆》特别选摘本报记者林博文的三篇报导,提供读者更宽广的思考纵深。

中苏共分裂是冷战时代的重大事件之一,数十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两大共党分裂之因,其中不少人把双方失和归诸于苏方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及成立联合舰队这两件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但大陆学者最近根据苏方最新解密档案,研究推翻了上述说法,而认为一九五八年的金门八二三砲战乃是分裂的导火线。

一九五八年夏天,毛泽东对苏方建议设立长波电台(便于指挥在太平洋活动的苏联舰队)及成立联合舰队,作出了激烈反应,他强调这两件事有损中国的主权与尊严。同年七月二十二日,毛召见苏驻北京大使尤金,当场大发脾气,指责苏方一贯从大国沙文主义立场对待中共,建立电台与舰队的目的是想要控制中国。苏共头子赫鲁雪夫接到尤金的报告后,认为毛误解了苏方的意思,即于七月三十一日飞赴北京向毛解释。毛赫进行了四次会谈,经过赫鲁雪夫的耐心解释,毛怒气始消,赫于八月三日返苏,当天中苏双方还签了一些协定。

赫鲁雪夫和其他苏共领导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当时已决定大规模砲击金门,赫停留北京四天,毛一个字都未透露,中共将向金门开砲。廿天后砲战打响,克里姆林宫震怒无比,苏联担心美国会以武力介入而苏联被中共拖下水,美苏难免一战。克宫更气的是,中苏共是军事同盟国,中共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却又未告知同盟国,莫斯科领导人有被耍的感觉。九月初,苏外长葛罗米柯访问北京试图要了解中共砲击金门的真实意图。

中共对葛罗米柯说,砲击金门的目的只是为了要引起全世界对台湾问题的注意,并将美国帝国主义从中东引开(其时伊拉克发生政变,美出兵黎巴嫩),并不是为了进攻台湾,更不是为了挑起与美国的直接冲突。苏方对中共的解释,表示难以接受。面对苏方的强烈不满,中共宣称如美国武装干涉,中方愿意自己承担一切后果,绝不拖苏联下水,但苏方还是非常不理解毛为什么突然要制造第二次台海危机(第一次是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五)?更不谅解为什么不事先告知苏方?

第二年(一九五九)九月底、十月初,赫鲁雪夫利用访美结束之便,绕道北京庆祝中共建国十周年。十月二日毛赫及两国其他领导人举行会谈,没想到这场会谈一下子就变成激烈的争吵,双方完全不顾外交礼仪和多年的「革命感情」,竟破口互骂,中共外长陈毅亦用四川话当面痛斥赫鲁雪夫。

当谈到台湾问题时,赫又提到了八二三金门砲战,他痛恨中共在处理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机时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并对再次中方刻意保密未通知苏方的作法,表达强烈不满。赫鲁雪夫并以当年列宁建立远东共和国作为俄国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为例,暗示毛也可用这种方式处理台海问题。毛听了大骂说,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赫鲁雪夫的想法正是配合这个阴谋。

赫一行于十月四日离开北京,中苏双方在脑筋清醒后都憬悟到十月二日那次会谈,双方太过情绪化,决定销毁各自所作的会谈纪录。但日后还是传出各种版本的会谈情况。

一九六○年七月十六日苏方突然照会中共将撤走数千名苏联顾问,两大共党「盟邦」正式走向全面分裂的终极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府威尔逊中心去年十二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一场极有意义的超大型国际冷战学术研讨会,可惜没有台湾学者与会,研讨会题目是:〈冷战转型: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推动此项研讨会的两大主力是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以及从美国维吉尼亚大学严家淦讲座教授跳槽至康乃尔大学的中美苏关系史专家陈兼(亦为华东师大校友)。研讨会上亦对中苏共分裂作了剖析。

最近主编《中苏关系史纲》(彩华出版社)的沈志华认为中苏分裂有内外两大因素:一九五八年的台湾危机反映了中苏在对外政策上重大分歧;一九五九年赫鲁雪夫批评毛泽东最得意的人民公社,显示了中苏在对内政策上的严重矛盾。

沈志华又指出金门砲战触怒莫斯科而使赫鲁雪夫无法容忍有四大原因:第一,事前中共未向苏方透露半点风声;第二,毛试图以实际行动向苏方表明中共具有独立行事的地位和能力,而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无需向别人请示;第三,以砲击金门行动向苏方表示不赞成苏联与美国改善关系;第四,中共迟不向苏联交出在台海空战中获得的一枚响尾蛇飞弹,赫鲁雪夫暴怒无比。陈兼则认为:「一九五八年,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具深远影响的大事,应当是中苏同盟关系的进一步逆转。」

美、台高层都误解了中共发动八二三砲战的原因。去年五月五日纽约〈多维时报〉刊出八二三砲战担任小金门第九师师长郝柏村的长篇访问,郝说:「那一年,苏俄策动了中东阿拉伯联盟的反西方运动,故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美国兵力牵制到太平洋地区……八二三战役亦是苏俄在远东地区继韩战之后所导演的另一次代理战争,意欲突破美国的围堵战略。」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所出版的《八二三砲战胜利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中的〈战史摘要〉亦说:「迨至民国四十七年七月下旬,中东局势恶化,赫鲁雪夫、毛泽东于北平会谈后,匪军纷向我金、马当面集结……。」

赫鲁雪夫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三日访问北京,使美台双方都误以为赫氏此行是向毛下达砲轰金门的指令。

近年来已有一些大陆学者公开批判毛当年发动金门砲战是一意孤行和误判形势,而没有任何产生实质成果,只是恢复美中大使级会谈而已。

研究中苏共分裂,亦不能忽视毛泽东个人对史达林与赫鲁雪夫的反感与厌恶,以及民族主义者的反抗本能。尤其是毛第一次访苏(一九四至一九五○),史达林所表现出的傲慢与优越感,连赫鲁雪夫都觉得过分。史达林私下轻蔑地称毛是个「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者」。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代的最大失误是完全没有预判和察觉中苏共分裂。如果中情局「能干」一点,美国对中关系与越战政策也许会早日呈现全然不同的面貌与走向。(摘自2007/2/7中国时报记者林博文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