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中科院院士刘嘉麒,自曝每天熬夜到2点,熬夜原因叫人破防

学生能够安心在教室里学习,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除了与家长努力赚钱供养他们以外,还离不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把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教育,真心希望他们未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材。此外还有无数人在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默默奉献。

82岁院士刘嘉麒自曝每天熬夜到2点,熬夜原因叫人破防

很多年轻学生都有熬夜的习惯,有人在熬夜学习,有人在熬夜刷手机打游戏。虽说这种方式不健康不被提倡,但是有些人熬夜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得更有意义,竭尽所能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科院院士刘嘉麒,是我国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地质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兼任教授。

在为社会培养精英的同时,也通过网络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地质科普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地质领域挖掘更多潜在人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火山爷爷”。

不过刘院士自曝一个鲜为人知的学习习惯,那就是熬夜。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熬夜学习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别看他现在已经82岁高龄,每天仍旧坚持学习到凌晨2点才睡觉。

同龄人可能早就已经退休颐养天年,他却仍旧为了教书育人而孜孜不倦。两院院士是我们国家科研领域的瑰宝,无数人劝他要多多休息,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可是他仍旧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般学习到深夜。

有人问起刘院士为啥如此拼搏,他却回答得非常有担当。他告诫大家不要总说年轻人不能吃苦,他们这一代人多吃苦,就是为了下一代人不用吃苦。

很多年轻学生看到感动不已,刘院士真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代表人物。虽说没有要求年轻人和自己一样,但是年轻人也会受到火山爷爷的感染,不敢意思再摸鱼摆烂,否则对不起刘院士的良苦用心。

刘嘉麒院士也曾经历考研二战,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值得学习

刘嘉麒院士1941年出生于辽宁丹东,19岁考入长春地质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地质系。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后,以助教的身份留校工作,而后被分配到辽宁营口地质队担任技术员。

恢复高考后,刘嘉麒再次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弥补时代背景下对其学业造成的影响。二战上岸后,也成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批研究生。在中科大读研期间,还兼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从这时起他就养成了熬夜学习的习惯。

白天忙于工作,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只有在晚上才能系统学习。通过他的努力,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师从地质大师刘东生。博士毕业后,就留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用15年时间从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一路晋升为研究所所长。

刘嘉麒共发表过论著211篇,多次承担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先后获得部级以上奖励6次,培养硕博研究生人数超过60人,引导学生做好学问的前提是学会做好人,62岁那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院士坚持表示,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天职,通过科普能起到净化社会的功能,这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他经常通过网络课程,给青少年学生讲解自己在地质研究中的苦与乐,时刻不忘提醒学生要懂得感恩,热爱祖国。

学习习惯因人而异,熬夜也要保证充足休息

从事地质科考研究这60余年里,刘院士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耄耋之年仍旧为了传播知识教育下一代而努力奋斗,这份执着的精神令人动容。

与刘院士当年考研的环境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环境要幸福多了。相关部门出台诸多利好教育政策,扶持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只要学生积极上进,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就不愁没有好的去处。

虽说熬夜不值得提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有的学生就适合早睡早起,早上精力充沛头脑清晰,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都更适合学习和记忆。有的学生适合熬夜学习,白天环境吵闹,容易被人打扰而分心,晚上夜深人静专注力更高,更适合专注的思考。

两种学习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最主要的是保持充足的睡眠,若晚上熬夜,中午可以适当睡午觉补充体力,毕竟身体健康才能像刘院士一样,为祖国健康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日话题:大家平时喜欢起早学习还是熬夜学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