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家里熏的腊肉被偷了一小半,小偷被抓后母亲瞬间泪奔

文/小月文史 素材/王国真

文章来源:作者身边的生活

我叫王国真,今年44岁,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县里有房有车,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物质丰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几乎都能过上每天吃肉的生活。就连穷人家,屋檐上也挂着几块腊肉,什么时候想吃割点下来就行,不用等着过年过节才开荤。

我们生活那个年代,虽然已经过了物质匮乏期,但是想大口吃肉还是很难。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耕种家里的几亩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

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猪肉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怀。

现在很多老人都喜欢把肉切成大块吃,这样吃起来过瘾。年轻人见了不理解。那个年代,他们能够吃上一大口肉就是幸福。

有一次,我和妹妹挑瘦肉吃正好被外婆看到了,外婆打趣道:“生活在我们的年代,有肥肉吃就很幸福了,一碗肉端过来,等你去挑瘦肉,肥肉都被抢光了。”

外婆这话,足见当时的人多么渴望吃肉。

后来,我们一家人能够在平时吃上肉,母亲有很大的功劳。

母亲虽然没读过书,可她有远见,想着若是继续种田,肯定供不起我和弟弟上学。因此,她叫父亲去考驾照。

在当时,可没有驾校。想要学车,只能挂靠单位,如果没有单位证明,还不能学开车,更不别说参加科目考试了。

母亲叫父亲考驾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母亲有个亲戚在交警局。有了这一层关系,父亲学车就容易很多了。

父亲想了想,是这么个理,正所谓“技多不压身”,多一门技艺就一多条出路,于是他点头同意了。

八十年代,考驾照的难度不亚于高考。

因为驾驶员不仅要会开车,还要求会修车和以及车辆的日常维护。换句话来说,学开车之前你要先学修车。

父亲说,当时他们学车时,手里都有一本厚厚的有关机械原理的书籍。学车前,必须要花很长时间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学好之后才进行驾驶理论以及实际驾驶的学习。

为了学车,父亲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学习。

父亲脑子聪明,性格沉稳,学习和做事一样都很扎实。经过两年刻苦学习后,父亲终于拿到了驾照。

有了驾照,就不用担心找不到事做。

很快,父亲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给一个老板当私人司机。老板很大方,给父亲的月薪是120元。

120元的工资不低,在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才不到50元。

自从父亲做了司机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后来,父亲在城郊区买了房。

其实,爹如此拼命学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和我两个伯伯有矛盾,想离开小村搬出去住。

爷爷有仨儿子,父亲是老三。准确来说,父亲并非爷爷亲生,按照辈分,我应该称爷爷为叔公。

我的亲爷爷身体不好,三十多岁就病逝了,不久后,奶奶改嫁,把父亲狠心扔下了。

叔公叔婆都是心善之人,他们虽然有俩儿子,家里的粮食不多,但还是主动把父亲给收养。

父亲做事勤快,叔公和叔婆都很喜欢他。

虽说叔公叔婆很疼爱父亲,毕竟不是自己亲生,加上俩伯伯嫉妒心很强,经常搬弄是非高父亲的状,渐渐地,父亲被疏远了。

仨兄弟分家时,父亲啥也没捞着,几乎是白手起家。不过,父亲没有计较,相反,他还很感激叔公叔婆的养育之恩。

叔婆去世时,俩个伯伯找到了父亲,说丧葬费三兄弟平摊了,父亲听了后毫不犹豫答应了。

谁知,俩伯伯太不厚道了,这丧葬费三兄弟平分了,可份子钱却让俩伯伯给瓜分了。结果,父亲一分钱也没分到。

当时,我们家日子过得很紧巴,有部分丧礼钱,还是父母找亲戚借的。

父亲气不过,去找俩伯伯理论,俩伯伯理直气壮回应,说叔婆叔公把父亲养育大,恩比天高,父亲凭什么还要拿份子钱。

父亲听到这话沉默了,从这件事起,父亲和俩伯伯有了矛盾。

此后,父亲和俩伯伯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结果矛盾越来越多。

父亲在小村待不下去,发誓要搬出去。

也正是这个契机,母亲建议父亲去考驾照。为了考驾照,父亲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又找亲戚借了不少。

那段时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几乎到了没有米下锅的地步,三餐靠吃红薯充饥。

两年后,父亲如愿拿到驾照,还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渐渐地,我们家的生活开始好了起来。

有了钱,父亲很果断地在城郊区建了一套房。

母亲曾经打趣,若非两个伯伯,一家人还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小村,过着拮据的生活。

父亲听到这话沉默了,心绪复杂,也不知道他心里想的啥。

家里有了钱,终于不用等过年过节才吃肉了。

每个星期,父亲都会买上半斤肉给我和妹妹解馋。

父亲说,城里的肉吃起来没有农村的猪肉香。于是,在过年前几天,父亲特意去了乡下买了几斤猪肉,在后院搭了一个灶台熏起了腊肉。

腊肉存放的时间长,而且别有风味,我和妹妹都特别喜欢吃。

父亲见我们都喜欢吃腊肉,第二年多买了些,有足足二十斤,我和妹妹还没见过家里有如此多的猪肉,都开心得手舞足蹈。

腊肉熏好后,被父亲挂在了后院一间偏房,当时我和妹妹不解,父亲解释,后院这间偏房通风,腊肉挂这里不容易坏。

那一坨坨腊肉着实诱人,我和妹妹每天都要去看上几眼,过过眼福也是挺满足的。

然而,几天后我发现少了一块,妹妹也发现了,我们俩连忙跑去叫母亲。

母亲跑过来,见腊肉确实少了一块,她很着急,说家里肯定是来小偷了。我们家住在郊区,附近有不少乞丐,而后院这间偏房平时很少上锁,就算上了锁也没用,因为窗户是敞开的。

谁知,父亲得知腊肉被偷后并不着急,还淡淡说了一句,“不就是一块腊肉吗,不用大惊小怪的,以后注意点就行。”

几天后,家里竟然又少了两块腊肉,家里总共才八块腊肉,一下子少了一小半,我和妹妹都急得哭了。

母亲很生气,说她这几天就算是不睡觉也要抓到小偷。

然而,此后几天腊肉并没有被偷,母亲也放下心来。

一天夜里,家里的腊肉又少了一块。母亲早就有防备,地板上抹了油,稍有不慎就会滑倒。

这一招还真管用。

果然,小偷一时不慎摔了一跤,闹出了很大动静,把母亲给吵醒了。

母亲醒来后却发现父亲怎么突然不见了。

母亲一惊,连忙跑去后院偏房,发现那小偷竟然是父亲!

“我……”父亲见自己被抓个现行,他只得将实情告知,母亲听了后瞬间泪奔。

原来,父亲把腊肉送给了叔公和两个伯伯。

这几年,我们家蒸蒸日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俩伯伯却刚好相反,这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涝灾,地里的收成不好,日子过得很艰难。

大伯和二伯都有两个儿子,有一次父亲去乡下买肉,听到村里人议论大伯伯家的小孩,也就是我的堂哥,因为嘴馋,偷了邻居家的腊肉吃,结果被毒打了一顿。

父亲很心疼大侄儿,所以才悄悄瞒着母亲把腊肉送给了俩伯伯。

母亲心肠软,她说自己痛哭,是因为父亲终于开窍了。其实,母亲多次劝过父亲,拿点东西,主动去和俩伯伯和好。

都是自家兄弟,能有多大的仇恨,用不着老死不相往来。一家人住在郊区无依无靠,过年了也没什么人气,怪孤独的。

母亲的话不假。这几年,父亲很少去看望叔公,叔公只来过我们家一次。

今年,家里的腊肉多,母亲本想着给叔公拿些腊肉,但是怕被父亲说,最后她只得摇头叹息。

那一年除夕,父亲做了一大桌好菜,请叔公、俩伯伯一家人来我们家吃年夜饭。

饭桌上,父亲一脸愧疚给叔公敬酒,叔公喝得很尽兴,他摆摆手,说以前的事就让他过去了。俩伯伯也喝了不少,酒后吐真言,他们表示心里很惭愧,说叔婆丧礼的份子钱,不该两兄弟独吞了。

父亲笑了笑,说钱不钱的不重要,只要大家坐在一起,敞开心扉把矛盾都化解了,一家人和和气气比什么都强。

叔公听了这话,开心得流眼泪。

此后,每年我们家做腊肉都会给叔公和俩伯伯家送去一些,而俩伯伯也会捎来不少土特产。一大家人过得很开心。

受到父亲这一辈影响,我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妹之间要学会宽容,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家和才能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