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犬:穆斯林與狗,中東的「厭犬」迷思

你喜欢狗吗? 图/作者提供

你喜欢狗吗?枯坐编辑台的日子,总充满着各种莫名与离题。像前阵子讨论春节专题时,编辑七号就直冲我问:「你在中东有没有看过柴犬注1?」

我没看过。先别提犬种的原生地,无论在突尼西亚生活还是叙利亚旅行,我甚至没在街上看见过「狗」;阿拉伯语的单字表上,更常见的动物是鸡(دجاج)、猫(قط)与骆驼(جمل),就算偶尔在闲聊中提及狗(كلب),也总得到类似的回应:

阿拉伯人不喜欢狗,因为穆斯林眼中,狗是『不洁』的存在。

真的吗?这样的说法,是谣言扭曲,还是有所根据?难道中东真的没有狗?阿拉伯人,又真的不喜欢「毛小孩」吗?

「阿拉伯人不喜欢狗,因为穆斯林眼中,狗是『不洁』的存在。」这样的说法,是谣言扭曲,还是有所根据? 图/维基共享

▌中东狗?世界上最古老的猎手

没亲眼看到,并不代表狗的足迹不存在。

在中东,名犬的血脉并不罕见,像是伴随摩西旷野牧羊、见证犹太民族千年兴衰的迦南犬;王公贵族争相饲养,甚至连明朝皇帝都宠爱的萨路基猎犬;或者是以速度闻名,被称为「阿拉伯大灰狗」的北非斯鲁吉猎犬,都是极具区域代表性的古老犬种。

早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活动于阿拉伯半岛的人类,就已掌握了「驯狗」甚至「纵狗狩猎」的复杂技术。2017年,牛津大学与沙乌地阿拉伯政府的联合考古团队,就在沙国北方出土了一批9,000年历史的沙漠石壁画——这些古老的壁画,显示当时人类已学会操纵狗群参与围猎,还纪录了猎犬的训练过程,甚至出现了在目前已知资料中、人类所使用的第一条「狗绳」。

在成功驯犬之后,人与狗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密了起来。从埃及、巴勒斯坦到两河流域,狗因看守牲畜、参与狩猎,而成为游牧部落的重要成员。就算是位处边陲的阿拉伯半岛,许多「蒙昧时期」(伊斯兰之前)的阿拉伯部落诗歌,往往也会以狗入诗,叙述壮士狩猎的豪迈故事。

尽管作为工具犬,狗与人类的互动日渐密集,但随着都市文明的扩张,加入人类的狗,在中东的闪族文化中,却逐渐走向「黑色形象」。无论是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与《塔木德》,或是阿拉伯谚语,狗的「忠诚」意象,也被翻转成为「贪婪」、「肮脏」甚至是「邪恶」的负面标签。

发生了什么事?

2017年,牛津大学与沙乌地阿拉伯政府的联合考古团队,就在沙国北方出土了一批9,000年历史的沙漠石壁画——这些古老的壁画,显示当时的人类已学会操纵狗群(应该是迦南犬)参与围猎,还纪录了猎犬的训练过程,甚至出现了在目前已知资料中、人类所使用的第一条「狗绳」。 图/《人类学考古期刊》

▌癞皮狗?瘟神的诅咒

狗招谁惹谁了吗?闪族文化不喜欢狗,其原因包括地理气候、狗食腐杂食的习性,但最重要的原因,仍是城市崛起之后,稠密人口对于「狂犬病」的恐惧。

透过唾液传染的狂犬病,流行病迹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其病征一开始只是疲倦、冷热失调,但之后会快速地出现幻觉、焦虑、猛烈抽搐、口吐白沫,然后死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之间,狂犬病的病程仅有7到10日;就算现代医学如此进步,发病后的致死率仍接近百分之百,也无怪古代人会对这种「不治急症」深以为惧。

此外,犬只感染狂犬病后,多会出现「类似疯狂」的攻击性行为,中枢神经受损后也容易出现害怕水声、无法喝水的「恐水症状」。但在多旱少雨、尊敬水源的中东文化里,这类的恐水病症,往往被解释成「邪灵附体」——因为狗是恶魔的载具,受恶魔夺走灵魂的人与畜,才会对具净化作用的水,感到无比恐惧。

虽然狂犬病不一定总是由狗所传染,但由于人和狗的互动,比起蝙蝠、狐狸更为密切。加上不同动物身上的病毒株,症状与杀伤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数量庞大又与人类杂居的犬类,才会被视为狂犬病的「头号罪犯」。

在城市文明兴起后,都市居民不再需要狗来协助放牧与狩猎,食腐吃屎、随地便溺、又容易「中邪」攻击人类、传染疾病的犬只,于是成为了社会鄙嫌的目标动物,大规模扑杀、禁止居民饲养喂食的政策,更是不时发生。

有趣的是,尽管都市文化为狗标上了负面标签,信仰与社会指导亦禁止人们「无端养狗」,但却都强调狩猎、农牧用的「工具犬」不在此限。因此,爱狗与厌狗的立场,也逐渐以城乡分野,筑成了爱恨相对的边界。

犬只感染狂犬病后,多会出现「类似疯狂」的攻击性行为。图为13世纪,阿巴斯朝的插画,叙述「疯狗咬人」。 图/维基共享

▌清真狗?穆斯林的「厌狗」迷思

一般说法认为,阿拉伯人对狗的态度,是因为伊斯兰「教导」的影响;但事实上,伊斯兰的出现,并不直接影响狗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在伊斯兰之前,阿拉伯半岛的多神信仰,时盛活体献祭。将动物开肠剖肚、只为掏出活跳跳内脏的「牺牲」相当常见,狗亦是常见的活祭品;但在伊斯兰之后,残忍的仪式全被禁止(清真屠宰,以最快速度结束动物生命后,确定动物死去才能处理肉体),狗也被订为「不得食用」的动物之一。

但除此之外,伊斯兰信仰对于「狗」的规范,仍沿袭中东传统的矛盾立场:一方面强调狗作为疾病载体的威胁,另一方面却又尊重、特例化「猎犬」与「工作犬」,在牧民与农村文化中的伙伴地位。

因此,传统上穆斯林虽不可无故畜狗或买卖,但猎犬的养殖、训练、交易,却都例外。甚至连猎犬狩猎要如何符合「清真规范」,伊斯兰教法都有明确指导——像是猎手必须指定目标、口念清真言后,再纵狗打猎;若猎犬抓到目标以外的猎物,或不待指示撕咬,猎物就等同于「腐肉」,穆斯林不得使用。

现代研究认为,伊斯兰信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强调「真主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各种生物皆有职责、一切皆是阿拉为人类所准备,因此作为平等万物之一,狗便不可能是「邪恶」、「污秽」的象征。

《古兰经》只有三处内容提到了「狗」,着墨都不多,叙述也偏中性、不具针对性;然而在权威次一级、由后人编撰整理的先知穆罕默德言行录——《圣训》——却记载了大量对于狗的负面故事,内容诸如谴责狗在清真寺便溺是渎神、狗饮食不净且毫无节操,少数纪录甚至还有穆罕默德下令在麦地那「屠尽全城之狗」,或声称「黑狗是恶魔,是众犬最为邪恶者」等激烈叙述。

少数纪录甚至还有穆罕默德下令在麦地那「屠尽全城之狗」,或声称「黑狗是恶魔,是众犬最为邪恶者」等激烈叙述。 图/维基共享

不过《圣训》常见的问题,是「第三者转述」的失真与矛盾,所以在某些篇章里,先知会明白地说出「狗是肮脏的」,或引述「天使吉卜利勒(加百列)因为屋里有狗,而暂停对穆罕默德的启示,因此先知下令屠尽诸犬」;但在另一些故事里,穆罕默德却又循循善诱,鼓励穆斯林善待流浪狗。

其中一个故事,先知便如此述说:

这则《圣训》广为人知,并在中世纪——伊斯兰的黄金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实践。像是法国哲学家蒙田,就曾叙述16世纪的伊斯坦堡,鄂图曼人的清真寺会拨公款成立「动物医院」,除了诊疗一般工作用的牛羊驴马外,受伤的猫狗亦是兽医们义诊的对象。

当时的欧洲人认为「砸资源在牲畜身上,是不可思议的浪费」。但除了都市的防疫用途、病学研究外,当时的伊斯兰教法亦规定:穆斯林不得虐待、弃养猎犬,若牠因年老、染病、伤残而衰弱「无用」,饲主也应投入时间、金钱与心意,「无论牠能否工作,都应一视同仁,悉心照顾。」

「一名罪人在荒漠中逃亡。过程中,他走到一座水井,井旁有一条口渴将死、但又喝不到水的野狗。这名罪人于是打井汲水,用鞋子盛水喂狗解渴——此刻,真主即赦免了他犯下的所有前罪,因为他遵从指引,悲悯行善。」 图/大英图书馆

▌土豪狗?石油经济下的弃养弊病

随着穆斯林国家的逐渐衰弱,中东也成了欧洲列强宰割的地盘。但在不同文化、权力的冲突之下,穆斯林对狗的态度,也逐渐受到影响。像是19世纪的英国东方学者、《一千零一夜》的译者爱德华・连恩(Edward Lane),就曾对1820年代的埃及如此描述:

百年时间内,人类对于狂犬病的防治与了解已有长足进步,病犬已不再是「邪灵载具」,但都市工商文明的发展,亦汰除了猎犬之于农牧狩猎的职责。此外,过去相对「落后」的欧洲社会,也逐渐兴起养狗为「宠物」的风潮。

工作犬与陪伴犬的角色转换,连带成为了穆斯林「文明冲突」的一部分。饲养宠物狗的新兴阶级逐渐崛起,甚至成为某种「进步」的挑衅象征;但保守的教法派别,却极力谴责「宠物」的洋概念。信仰经典中尊重动物的条目被缩小,污秽之狗该杀、该死的争议宣传,则被频繁放送。

饲养宠物狗的新兴阶级逐渐崛起。图为阿布达比的年度「狩猎博览会」,图中的狗即是当前流行于海湾诸国的「萨路基猎犬」,它们正在展场内走秀、等待拍卖。 图/法新社

图为摩洛哥扑杀都市流浪犬的过程。 图/法新社

爱狗与厌狗的潮流并起,在阿拉伯国家或穆斯林世界都掀起了相当争议。其中,因石油经济而致富的海湾诸国,更是中东世界的「犬类先锋」。

在高速致富之后,为了巩固财富权力,海湾的阿拉伯诸国也亟欲打造属于在地的「国族神话」。于是,各国纷纷推广起了部族传统与贝督因文化,而狗作为「猎犬」的身份,也重新获得阿拉伯人的尊重。像是阿拉伯半岛的萨路基猎犬,就作为格雷伊猎犬(欧美现代赛狗的主流犬种)的本土替代品,而成为了王子之间流行的「豪门赛犬」。众人结合阿拉伯传统狩猎的名目与欧洲的动物竞技,竟也以「沙漠文化祭」为名,发展起了巨额商机的阿拉伯赛狗与名犬竞赛。

此外,在石油经济下,极为依赖国际劳动市场提供高端人才的的海湾国家,近年来也为了消化巨额油元,不约而同地发展金融业、观光业与运输产业,并以优渥薪资吸引大批外籍白领前来掏金。而这些数量庞大、文化不一的海外人士,也为海湾地区带进了蓬勃发展的宠物商机。

但油元铜臭带来的「消费文化」,以及外籍劳力来来去去的转运港特性,却让宠物弃、流浪犬问题,成为海湾社会的尴尬困扰。每当夏天外籍劳工的年约届满之际,纷纷回乡的外国人,往往也把宠物随意抛弃——有的被锁在宿舍活活饿死,有的被扔到沙漠曝晒倒毙——之中,收容单位虽以猫狗为大宗,但也不时收到狮、虎、豹等大型猛兽。只不过比起动物园一定肯处理的「珍禽」、或文化上更易安置的猫,海湾弃养狗的夹缝遭遇,就显得极为悲凉。

过去,像是科威特、杜拜等政府,曾以扑杀作为流浪狗处理的头号政策;但在国际动保舆论的谴责与国家形象的顾虑之下,各国也逐渐转换策略,甚至打起「出口流浪狗给欧美认养」的主意。

「养肥你的狗,回头牠就想吃了你!」9世纪的阿拉伯学者贾希兹(Al-Jahiz),曾在他的《动物之书》中如此写下。但在疾病迷思逐渐破解的今天,人与陪伴动物之间的关系,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井水、罪人与流浪犬故事,或许才是更被记在心中的真诚教诲。

众人结合阿拉伯传统狩猎的名目与欧洲的动物竞技,竟也以「沙漠文化祭」为名,发展起了巨额商机的阿拉伯赛狗与名犬竞赛。 图/法新社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