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超级工厂落地将带来哪些改变?

ABB超级工厂的落地,对于ABB公司与上海市政府来说必然都是双赢。

2019年9月动工建设的ABB机器人上海新工厂进展一直令人关注。超级工厂项目是早在2018年10月,ABB就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中国上海投资1.5亿美元建设一座全球最大、最先进和最柔性的机器人工厂,2019年9月,新工厂就正式破土动工。这是ABB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机器人超级工厂,也是2019年“上海制造”计划的十大项目之一。

这一项目因为各种大环境因素影响一波三折,不过在上海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还是顺利按照计划时间完成。2020年疫情影响下,ABB该工程于2月10日就正式复工,在2020年8月完成基础桩基工程并开始钢结构厂房建设。但后续又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局势需要,一直拖到了2022年12月才得以正式在浦东新区落成投产。

4年时间,尤其在疫情防控局势严峻的时间段,有许多工厂选择撤资离开了上海,ABB机器人却坚持陪伴上海走完了这一进程。

ABB其实是中国市场的“老熟人”,其在华发展已有30年。ABB机器人早在2005年就率先在上海建立了机器人研发中心;2009年,ABB机器人中国研发团队实现了创新突破,成功研发并推出了小型六轴机器人IRB 120中国龙;2015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YuMi……可以说在中国,ABB一次次突破着机器人自动化的界限,并逐渐成长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大本营”。

庞大的市场一直是ABB关注的主要目标。一直以来,ABB和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日本安川电机并称为全球四大机器人厂商,ABB中国曾对媒体透露,中国机器人其实缺乏的并非市场而是技术。从2005年到2013年,ABB机器人在中国超越市场发展速度,保持年均30%的业务增长,目前,ABB机器人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就是中国。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ABB机器人未来业绩发展的重心。即使在全球疫情影响下,ABB2020年Q2以来中国区订单一直保持正增长。2021年,ABB机器人业务的总收入为32.97亿美元,其中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9.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而到2021年,中国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安装总量的51%,机器人运营存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因此ABB也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800亿美元增长到1300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ABB机器人品种最全,型号也比较多,市场占有率尤其北方非常高,坚守于此的ABB必然有机会分得大块中国发展红利的蛋糕。但随着ABB机器人在全国市场销量的不断增加,其产能已严重不足,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近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外机器人厂商也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为此超级工厂计划诞生。

▍超级工厂计划意欲何为?

在2022年6月,ABB就预测后疫情时代机器人应用在物流、零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增长仍将继续,ABB提出将引领2022年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变革的三大关键趋势。

如果对标中、日、美机器人密度及人口结构,预计2020-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约15%,根据IFR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ABB或许早已经意识到,随着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个性化消费盛行、弹性与可持续经营压力日益增长等问题出现,将迫使亚太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机器人自动化领域,而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在中国颇具优势。

例如新能源已经为汽车制造业带来全面变革,许多国家相继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内逐步限制和淘汰传统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领域的竞赛已然加剧。中国作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更高速度和柔性将促使新老制造商由传统线性生产模式向模块化柔性生产线转变,无疑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潜力。

电池生产线也更贴近汽车组装线,在大多数情况下,厂家需要新建厂房,这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今年4月份以来通用自动化板块需求已开始逐渐修复,9月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由负转正,工业机器人需求刚刚开始回暖,下游就主要为锂电、光伏等新兴成长行业。

不仅如此,中国作为消费品零售业最大生产国,许多企业正在市场需求下快速升级调整产线和分销流程,希望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和交付。在这一趋势下,市场对轻巧型机器人的需求将不断攀升,自动化技术也将深入到仓储、配送等领域。

根据规划,未来ABB在华销售的90%以上的机器人产品都将在这里生产。一方面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本土制造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另一方面,这一超级工厂生产的机器人不仅将满足中国国内的需求,也将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ABB机器人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将取代原有工厂,为亚洲客户提供支持。位于瑞典韦斯特罗斯的工厂和位于美国密歇根的奥本山工厂,则将继续服务于欧洲及美洲客户。

同时,中国也是目前全球机器人新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聚集地。

借助庞大的市场需求,ABB希望紧跟协作机器人等全新产品品类的研发。在此前,为了满足中国中小企业需求,ABB开发了GoFa™和SWIFTI™几款协作机器人,在体积更小、价格更低,且操作简单上实现了大量研发创新,希望进一步帮助企业消除投资机器人的顾虑,加速机器人在通用工业、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自动化选项。

教育市场也是ABB希望能够实现突破的领域。

在ABB的预测中,未来机器人在工作场所将随处可见,工程师和工作人员需要重新接受培训,而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学校也需要增加机器人技术培训课程,因为编程、操作和维护机器人所需的技能在自动化的未来世界不可或缺,ABB想要其机器人更加深度融入到中国市场,推动机器人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技术创新,同时提供数字化服务和相关培训,参与到中国教育等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中。

ABB也透露,新工厂将采用大量机器学习、数字化和协作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机器人生产的广度(机器人类型)和深度(每种类型的不同型号),能实现更高程度、更快速的定制化。从这方面来看,未来上海超级工厂不仅仅是作为ABB机器人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同样也充当了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的作用。

据悉,该超级工厂未来将同样是继7月在奥地利开业的ABB机械自动化全球创新和培训中心及9月在柏林开设的学习型工厂4.0之后的又一研发高地和应用基地。

▍瓶颈和未来

截至目前,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已经悉数汇聚上海。

ABB、KUKA、FANUC、YASKAWA的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均设在上海;国内机器人“第一集团军”纷纷抢滩登陆上海,根据MIRDatabank统计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数据,2021年“四大家族”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的41.5%,分别为发那科(13%)、ABB(12.3%)、安川(8.8%)、库卡(7.4%)。

因为四大家族其他三家均由上游零部件外延至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这也使得发那科、安川、ABB在21年机器人归母净利率为21.4%/8.1%/13.5%。一直以来,ABB、FUNNC等企业在中国的工厂都是组装厂。这一格局随着ABB超级工厂的落地尚不确定是否能够改观。

如果不改变零部件生产和采购结构,ABB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改观或许并不大,因为ABB机器人虽然产品性能非常强,例如运行时噪声小,传动比较好,但一直以来操作不够人性化、本土化,同时在价格上ABB一直较高。

近年来,上海正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全力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加大智能工厂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机器人研发、生产(整机&零部件)、系统集成、检测认证、服务应用等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新时达、科大智能等总部在沪企业正在高速成长;新松在上海也设立了国际总部。

目前,随着本土化机器人在核心部件、技术性能、工艺软件上的提升,技术差距造成的影响远比使用习惯/功能设计差异造成的影响要小,在某些行业领域技术的代次差距并不算明显。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评选出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这无疑也为国内外的优质企业提供了同台竞争的机会。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是上海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浦东作为该产业重点布局的区域,近年来不断优化机器人产业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截止2021年,工业机器人总产值中,外资企业的贡献率超过一半,这也使得上海其实更热衷于借助优势吸纳全球领先企业而非培育本土企业。

但不可否认,ABB仍愿立足上海张江康桥发展,就与近两年上海市规划的张江机器人谷推出和运营有不小关系。例如张江科学城就是当下上海浦东“倍增行动”的主战场之一,人才和技术的交流流动正带来产业之外的发展。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的张江机器人谷,就位于浦东康桥地区,包含了原先ABB工厂所在的地块,ABB超级工厂紧贴原先生产工厂。2021年,ABB在欧洲市场营收占比约为36%,美洲占比30%,亚太市场合计占比34%,这也与中国的招商引资策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发展至今,张江机器人谷其实已经集聚了ABB、奥朋医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应脉医疗康复机器人、云迹科技等80余家机器人头部企业、创新企业,营造了一个高效创新协同的产业平台。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张江机器人谷将形成10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能级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凭借开放、共赢的理念,也许在将来,今天ABB的选择,也会成为很多海内外机器人企业共同的选择。